news-details
浸神院長蔡瑞益自1997年擔任院長一職,至今已20多年,其研究領域包括神學、實踐神學及聖經研究等。 (照片提供/浸信會神學院)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以下簡稱浸神)自1952年創立至今,培育無數傳道人為神國效力。浸信會神學院院長蔡瑞益自1997年7月接任,已有20餘年之久。他特別接受本報專訪,分享神學院在這個世代中當扮演的角色,及浸神的使命。

「神學院要做教會不能做的事。」蔡瑞益表示,神學院必須發揮其功能,協助教會實踐耶穌所賦予的大使命。在這個信仰全球化的時代,基督徒必須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為主作見證。

蔡瑞益提到,浸神目前特別朝3方向努力,不僅要在台灣建立100間教會、致力於青年事工、學生事工,更要拓展在整個華人世界的宣教,以生命影響生命。

「傳道人」不只是學分修滿的神學生

「每個神學院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擁有不同的使命。」對浸神來說,「提供傳道人」就是最重要的使命。「傳道人」不只是一個學分修滿的神學生,浸神的神學教育非常重視對「人」的訓練。

蔡瑞益提到,從浸神出去的傳道人,必須成為一個可以被信任的傳道人。除了以「道」滿足傳道人在知識層面的需求;同時,也以長時間的教會實習,提升其事奉經驗與人際互動。

「我們特別注重在互動中學習。」透過宿舍、班級與小組,浸神學生不論是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儕的互動,或各教會中實習,都能從中認識自己人性的軟弱面,並學習人際相處,培養其成熟度。蔡瑞益補充道,「許多傳道人在教會中,人際互動反而成為他最走不下去的困難。」

神學院不能與世代脫節

除此之外,蔡瑞益也強調「神學院不能和世代脫節。」透過各樣的神學研究,神學院必須面對社會,針對神學議題做出回應。作為學術機構,神學院不該只是「本位主義」,而應透過共享、交流、分享資源,來關懷世界。

浸神新、舊兩校近年的錄取率大約60%,對此蔡瑞益表示,浸神希望慎選學生,希望學生更多考慮自己「準備好了沒?」

「浸神非常重視呼召和使命感。」正如改教神學家(John Calvin)加爾文所言,「事情最艱難的時候,只有上帝的呼召支持著我們的事奉。」當傳道人在服事過程遭遇困境與挫折時,若沒有明確、深刻的呼召,就很容易走不下去。

同時,他也強調「神學是往前進的!」就像保羅這位「宣教的神學家」,所有他留下的新約經卷,都不是在書房中默想的結果,而是在各教會的牧養、服事中,受神啟示所留下的教導。因此,傳道人在面臨牧養、事工中的各種問題,也必須從聖經真理、歷史中,靠著聖靈,找尋從神來的原則與智慧。

面臨不同處境,才能產生不同神學

「(歷代)許多神學家面臨不同處境,才因而產生不同的神學。」蔡瑞益提到,就像他現在所面對的神學疑問,過去讀神學院時的師長也都沒有教,因為當時並沒有這些問題。

因此,神學院老師教給學生的不能單單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智慧,當學生面對問題的時候,他懂得如何分辨,並能夠尋找可利用的屬靈資源。蔡瑞益補充,「我們做教育工作的,沒辦法在3年內,把所有他一生要服事需要的東西,塞滿在他的頭腦內。」

浸信會神學院是全台第一間通過教育部立案的神學院,從最初的籌劃募款到申請通過立案,前後花費約5年時間。

浸信會神學院是全台第一間通過教育部立案的神學院,從最初的籌劃募款到申請通過立案,前後花費約5年時間。 (照片來源/Google Map)

不讀書不要做傳道人!

如同英國神學家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嚴格要求其同工不斷進修,蔡瑞益也表示,若不讀書,就不要當傳道人。他解釋,我們之所以讀書,是為了向上帝在歷史中的啟示學智慧。前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也曾說:「不做研究,沒有發言權。」

宗派主義

談到宗派主義(Sectarianism),蔡瑞益認為,從教會歷史發展來看,當人使用上帝所給的自由權,對這本獨一的《聖經》做出詮釋,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若像中古世紀一樣,凡是與主流教會解釋不同的都被列為異端,那就沒有宗派可言,全部都統一。他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慈運理(Huldrych Zwingli)對「主餐」看法的不同為例。一個強調「這是我的身體」;一個則聚焦於「為的是記念我」的經文。

「合一」是允許差異的;「統一」則不然。蔡瑞益提到,統一容易、合一困難,所以「合一」更需要聖靈的工作。「沒有聖靈帶給我們的寬廣、忍耐、接納,根本談不了合一。」

今天宗派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只要我們保留有領受自由和追求合一,就必定存在宗派。」蔡瑞益表示,從歷史上宗派的發展來看,大部分宗派都不是「為宗派而宗派」,而是尊重不同的領受。因此他認為,不要讓不同的神學看法或對聖經的解釋,成為教會間合一的阻礙。

例如,有些較為保守的浸信會教會堅持,必須「受浸」才能領主餐。對此,蔡瑞益表示尊重,同時也提到,只要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一起用記念主的心領受,不分是受洗或受浸,都同樣美好。

他也提到,只要是相信三一真神、66卷聖經、救恩唯獨從基督來的教會,其餘領受皆予以應尊重。「我跟他的背景不同,我就不能說他的領受不對,因為無限量的聖靈給每個人不同主觀的體驗。」

就解經而言,各宗派、教會也有不同的解法。蔡瑞益認為「沒有一個解經法是完全的。」因此,我們都不該把自己的解經法,當作絕對。

最後,蔡瑞益提到,在神學院的宣教使命上「我們做的還不夠」。他也自我期許,期盼浸神能夠提供弟兄姊妹更多神學教育管道,使華人眾教會在神學省思上,都有更多、更深入的看見。

 

▌HOT!!! 本周超熱門 ▌

即使雙膝都換了人工關節,仍要為福音的使命繼續奔走 監獄之母溫媽媽,25年「跪下來」事奉

羅馬書16章除了「問安」還埋藏聖經中的領導學! 不是憑著權柄來帶領,而是憑著付代價和背十架來帶領

怎麼辦到的? 7場聖誕活動湧入1萬4千靈魂 牧師:「傳福音應該是生活化,不應該是聚會化!」

5種幫助你知道與神的關係是否淺薄的方法

真實修復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隔斷的牆 彌賽亞信徒凱倫:全球基督肢體正進入「為神預備道路」的季節

▍今日7年 千萬點閱 ▍

今日報網站月點閱突破1千萬人次,讀者們說:我們每天都在這裡看新聞!

3步驟,加入新聞宣教行列

1.為臉書粉絲團按個讚,天天掌握世界動脈:(點我加入1)

2.立即加入LINE@,最新最夯消息直送手中:(點我加入2)

3.感動奉獻,支持媒體宣教走下去:(點我奉獻3)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