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繼第一隻複製羊「桃莉」在 1996 年誕生後,21 年來,各國科學家先後複製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技術上一直未跨越與人類最相近、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屏障。 (照片來源/Cell)

1996年7月,人類首次以體細胞移植技術,成功複製出哺乳類動物:桃莉羊(Dolly);隔了近21年後,大陸科學家使用類似技術,成功複製與人類最相近的靈長類動物:全球第一對複製猴「中中」、「華華」。

過去,科學上的複製技術一直難以突破複製與人類最相像的靈長類動物。去(2017)年11月27日陸續「誕生」的兩隻複製猴,讓複製技術的倫理議題搬上檯面:當複製技術又再晉升,渴望在「防止和治療疾病」、「復活滅絕物種」上鑽研複製技術的人類,是否已經在扮演上帝?

 

本(1)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刊登了大陸「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世界首隻體細胞複製猴「中中」於去(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複製猴「華華」誕生,兩隻姊妹猴目前平安發育中。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歷經5年努力,創下全球科學家近20年的技術里程碑。這兩隻複製猴基因,來自同一隻「流產的母猴胎兒」,研究人員擷取其部分體細胞,並將其細胞核取出,再植入另一隻猴子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將這個合成的卵細胞放入第三隻猴子的子宮中,最後誕下複製猴。

因此,「中中」與「華華」這對姊妹的基因,一模一樣。

這對「複製猴」日前引來海內外各界的關注,同時遭到質疑。有人認為大陸科學家之所以能在靈長類複製領域拔得頭籌,是因西方科學界在倫理方面的限制;同時嚴正表示,此舉已違反科學倫理。

 

姊姊「中中」(圖前)於去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妹妹「華華」(圖後)也順利出生。 (照片來源/Cell)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回應表示,複製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務人類健康。透過體細胞複製猴的成功案例,不僅在科學上證實獼猴可以用體細胞來複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獼猴成為「真正有用」的動物模型,來幫助理解人的大腦,開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

 

由於靈長類動物與人類最接近,使用體細胞複製技術,可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各種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例如,利用腦疾病模型猴的製作,就能為腦疾病的機理,帶來更多認識及深入研究。包含「研究」、「干預」、「診治」阿茲海默症、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等等,蒲慕明認為,這些都是複製猴有可能帶來的美好前景。

 

人類不應妄圖扮演造物主角色 科學越進步,人當越謙卑

 

甚至有許多科學家希望藉由複製技術,「復活」因人類造成生態變革,而滅絕的物種,像是袋狼或斑驢。

 

由澳洲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生物科學教授帕斯克(Andrew Pask)所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進行袋狼標本的DNA定序。理論上,只要掌握袋狼的DNA序列,就可以複製出一頭袋狼,使絕種動物「復活」。甚至許多滅絕已久的物種,包括大海雀(great auk)和多多鳥(dodo)也將有機會再現世人眼前。

 

然而更有不少學者提出質疑──認為儘管複製技術可能帶來的消滅疾病、甚至「復活」滅絕物種,人類卻不應妄圖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任意決定物種的存亡、乃至創造出一個新的生命。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製作專題,針對人類到底該不該復活絕種動物,深入討論。部分學者則認為,因環境劇烈變遷,就算將復活的絕種動物放回原本的棲地,牠們的行為也不會和過去的同類一樣。並且復活絕種動物牽涉到生態和倫理的考量,不是技術層面可行便可,需謹慎思量。

 

掌握複製技術的人類是否即是在扮演造物主?透過複製技術治療或減緩疾病的界線又該如何拿捏?真正的關鍵在於:隨著科學技術不斷躍進,人們應當更謙卑、更多求問神的心意。

 

因為,人的知識為神所賜,再頂尖的科技發展,也無法超越神造萬物、使萬物運行的智慧。因此應存敬畏的心,在複雜的問題和挑戰裡,單單信靠神的旨意。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言 1:7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3:11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