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一部好電影是由許多元素構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感動人心,如果忽略「感動」的價值,結果就是零。拍攝若只是一味追求市場,最終會被市場所遺棄;不管世界潮流如何,盲目的跟從,只會得到錯誤的計算結果。-魏德聖

      (圖片提供/中影、果子電影)

長達12年的籌備、耗時10個月拍攝,由魏德聖導演執導的史詩鉅作【賽德克‧巴萊】,入圍第68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與其他國際優秀作品一同角逐最高榮譽金獅獎;此外,更破天荒在從沒有放映過電影的高雄巨蛋舉辦聯映會。

這部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看【賽德克‧巴萊】似乎是繼【海角七號】之後,新一波的全民運動;全台灣有超過9成以上的戲院播映,算得上是國片的另一項新紀錄。

魏德聖,一位知名度與媒體能見度僅次於李安的台灣導演,原本默默無聞,因【海角七號】一片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導演。看似風光的背後,道不盡的是不為人知的現實與艱辛的奮鬥過程。走過生命的低谷,經過漫長的等待,倚靠基督信仰與堅持不放棄的毅力,讓他終於撥開烏雲,看見生命的陽光!

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命歷程,成就了今日眾人口中的「魏導」?

出生長老教會家庭 在矛盾環境中成長

出生在台南永康長老教會家庭的魏德聖,是家中長子,從小在教會長大,父母是虔誠的基督徒,以經營鐘錶行為業,住家剛好就在廟旁,因此幾乎所有的日常活動都在廟口發生。

      (照片提供/台灣世界展望會)

小時候的他,很不喜歡拿聖經走在街上,因為總覺得做什麼事,都會被扣上「你是基督徒」的帽子,例如元宵節提燈籠,有人問他:「你是基督徒,怎麼可以提燈籠?」這類情況多不勝數;結婚後,他也常夾在持傳統民間信仰的妻子與基督徒的父母之間。他不明白,為什麼文化與信仰的不同,會造成如此大的「認同」落差。

一直處在這樣的矛盾環境中,以致他常思想:「人們為什麼因為信念和立場的不同,而產生這麼大的隔閡?」

「有時候,人就是太在自己的立場上畫圈,不願彼此了解,也不願與別人有和解的空間。」他覺得如果可以打破這些隔閡、化解矛盾,台灣就不會有藍綠黃紅的分別。

台灣的寬容 孕育出感人的故事題材

      (圖片提供/果子電影)

「雖然台灣社會充滿隔閡與矛盾,但卻也擁有最珍貴的『寬容』。」魏導極力想將這樣的意念,透過電影表現出來。在【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中都出現經典的「彩虹」場景,幾乎成了他劇作的正字標記。

在《聖經》創世記裡,「彩虹」代表上帝對人類永恆不滅的許諾;而對魏導來說,則是「和諧共存」的一種表徵。當不同顏色併在一起,原來可以呈現出這麼美的畫面;若單一顏色分開來看,不免單調,若把所有顏色攪和在一起,就如同一團爛泥。

他認為,台灣雖小,卻是個孕育感人歷史與故事的地方;希望透過拍攝歷史事件,帶出和好與寬容,化解愛恨之間的矛盾。

入行艱困 走過人生的黑暗隧道

      電影【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改變魏德聖的一生。

很多人或許會好奇,魏導是如何踏上這條導演之路、圓夢之旅?

畢業於遠東工專電機系的魏德聖,當兵時因為室友的推薦,看了由勞伯狄尼洛主演的電影【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深深為之著迷,因而決定投入電影圈,這是改變他一生的「關鍵兩小時」。

退伍後,為了一圓電影夢,選擇北上,卻處處碰壁。為了餬口,他從事過許多工作,在餐廳端過盤子、賣過納骨塔…,後來報考演員訓練班,還當過臨時演員,只為了有機會與導演、製作人接觸,卻也因此開啟電視企畫的工作。他就這樣「硬擠」擠了兩年,才慢慢從電視圈跨進電影圈。

但適逢國片的不景氣,過程中看盡電影圈的黑暗面,讓他一度想放棄;想回台南老家,又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就這麼撐在那裏…。「那時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段時期是魏德聖生命的黑暗隧道。

最後,終於有機會進入楊德昌導演工作室擔任製片助理,重新燃起對電影熱情的他,總是做得比別人努力,於是一路慢慢升到副導的職位。

倚靠信仰 度過漫長的等待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魏德聖看了邱若龍編繪的《霧社事件》調查報告漫畫,深受這個歷史故事感動,於是辭去原有的工作,花了兩年時間改編【賽德克‧巴萊】劇本,然後花光積蓄,外加向朋友借貸,以2百萬元拍攝5分鐘試片,凡看過的都說好,但卻沒有人願意投資拍攝,「那真是國片發展史上最不景氣的年代。」他說。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為此,魏導還曾經一度窮到身上只剩5塊錢,連買包泡麵都沒辦法;也是在那段時間,出版了個人著作《小導演失業日記》一書。他在書中提到,心中對畫家梵谷的傾仰僅次於三位一體的上帝,因為覺得自己的際遇和梵谷很像,但梵谷卻可以忍受貧窮這麼多年,仍不屈服於商業市場的要求,真心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如此。

但看似無止盡的等待,讓魏導心中不免發出不平之鳴:「我做的比別人努力,能力也獲得公認,但為什麼總是與機會擦肩而過?」

曾經讓他覺得是個沉重負擔的基督信仰,在那時真正成了生命的恩典,「上帝開了頭,會負責收尾。」因著這樣的信念支持著,他相信「等待,是慢慢在儲備能量,等到一定的時間點就會爆發,走過的路絕對不會白費!」

順境時,人總不覺得有神或需要神;惟有走入人生低谷,才會赫然發現:「有上帝,真好!」

你所不知道的導演魏德聖(下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