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今日報圖庫,編輯中心製圖)

以色列是怎樣從歷史的災難、民族的創傷、四圍強鄰與境內不同族群戰爭的砲火、天然資源和物資的貧乏、族群的複雜、數十國回歸者迥異的習俗語言的紛雜中走出來?是何樣的國家領袖能夠凝聚百姓的向心力和認同感,使得百川可以同流合一,發揮最大的動能?

坐在火藥庫上的蕞爾強國
以色列是坐在火藥庫上的國家。從建國之前,以色列便歷經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英軍及周邊國家的衝突;立國以來更面對無數大小戰役,包括五次中東戰爭,雖幾乎每戰皆捷,但也付出慘痛的代價——無數的傷亡、人心的創傷、人性的煎熬、正義的質疑、族群的撕裂、社會意見的分歧、國際輿論的扭曲及攻訐、列國秉持政治正確的干預。

仇敵環伺的以色列卻在危機、困境、混沌、一無所有中創造奇蹟,讓仇敵驚訝、憤怒、無奈、懼怕。以色列活在超乎邏輯的邏輯中,如同在死海,人可以浮出水面,卻永無法下沉,這就是以色列。以色列是最不安、躁動的國家;是古老的民族,回歸到古老土地上的年輕國家。誠如赫茨爾的小說Altneuland(古老新生地),以色列各方面都是兩極化的大反差——綠地與沙漠、傳統與現代、虔信與世俗,一切都是相對與迥異的。數十國回歸者的文化、習俗、語言、教育背景大不同,在嚴酷的環境中,要壓縮與融合成為新以色列人,產生國家認同,需要勇於實驗、創新、破壞性的思維、積極面對改變的集體意識。

如今,以色列成為最小的強國,在科技、資訊、生物、醫療、軍事、教育、農業、水資源等各方面表現優異,被譽為創新企業之國,有250以上的全球性企業在以色列設立核心研發中心。雖然強鄰仍在,敵對不斷,反猶聲浪不絕,境內不同族群衝突如不定時炸彈擾亂著社安、恐攻與核武威脅,使以色列政府如坐針氈;但以色列倚靠強勁的軍武、卓越的科技、全國上下的憂患意識,使這火藥庫上的蕞爾小國相較於中東各國,無論在政治的民主與經濟的穩定上,都堪稱最小的強權。

胼手胝足的拉賓總理—從水利工程師的夢想中轉化成為建造以色列和平的工程師

一生放下自己心愛的水利工程師夢想,主導以阿和談,為締造中東和平付出生命為代價的以色列國家領袖拉賓總理,於1995年遇刺身亡,特拉維夫的拉賓紀念館重建拉賓一生攻略和以阿和平談判的旅程,向世人宣告: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永不再以暴力解決問題。

拉賓是首位出生於以色列本土的總理,首位被刺殺和第二位在任期間辭世的總理,他於1922年出生於巴勒斯坦境內的一個猶太復國主義移民家庭,他成為猶太人第一支武裝部隊帕瑪赫的成員。二戰期間他擔任戴揚將軍手下的精銳突擊隊,深入敘利亞境內破壞敵人的通訊設施。戰後他直驅英軍阿特利特居留營內,救出兩百名被拘留的以色列難民。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他率兵巷戰,以旅長身份打通耶路撒冷的交通線,一戰成名。1956年晉升為少將,他曾動用軍隊成功地將冰天雪地中的十多萬新移民妥善安置,從而深得民心。

1964年,四十二歲的拉賓出任總參謀長。1967年他輔佐國防部長摩西•達揚,指揮六日戰爭中的以軍。戰役結束,以軍攻陷了相當於本國三倍大的阿拉伯領土,拉賓成了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這塊土地使得以巴、以阿之間長期陷入衝突之中。

1968 年拉賓出任以色列駐美大使。他加強美以關係,影響了美國對中東的政策,並為以色列爭取到大量的美式武器和貸款。

1974年,時年五十二歲的他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以色列的軍事實力猛增,三年內,自行火炮增加100% 以上,裝甲運兵車的數量增加700%。然而,由於大量購買軍武,以色列經濟嚴重惡化,拉賓也因違反以色列政令因境外存款被彈劾,於1977年5月辭職。

1992年,拉賓再任以色列總理,力主與巴勒斯坦達成和解。1993年他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秘密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次年他與阿拉法特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以色列右翼民族主義者將拉賓的做法視為「背叛」。

1995年11月拉賓在參加一場和平遊行時遭猶太激進分子槍殺。

全世界以如下的形容詞緬懷他:一位因退讓而偉大的人。拉賓紀念館以一個水池為導覽的終點,象徵拉賓最鍾情的水利工程師志業;也象徵永續的生命。

以色列國家領袖:異象的實踐者
從本.古里昂到拉賓,我們見到代代的以色列領袖都能看見異象、懷抱異象、傳遞異象、整合資源、積極面對問題、勇於接受挑戰、解決問題、傳承異象、形成全民集體意識,並且將集體意識傳承給下一代。

因此,以色列人成為逆環境、逆季節的國家,世界的道理遇到以色列就要轉彎,以色列也像他們的祖先一樣,總是以小博大,出奇制勝,因為以色列的上帝是使無變有,使死人復活的神。

以色列再次成國 完成命定
創13:14-15,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


主也告訴亞伯蘭: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13:17)

以色列的先祖亞伯蘭沒有坐享其成,而是興起、行動、獻祭、滿足神的心意。於是主說: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創22:17b)。四百年後,亞伯拉罕的子孫約書亞帶著以色列百姓,每一座應許之地的城市都是以色列人爭戰奪來的(書11:19b)。爭戰、得勝,是以色列的使命、任務,也是命定。

從錫安主義的倡導者,復國之前的先驅者,夢想迦南沙漠成為美地。而今以色列在建國七十年之後,果然沙漠成為良田。並且以農業、科技、醫療、水資源利用、軍事相關產業等方面祝福了列國。每次戰役都得勝,且贏得更多的土地。

以色列前總統培瑞茲有言:猶太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不滿足。這對國家領導人不是好事,但對於科學與進步非常有利。

以色列是一個活著的範本,奇蹟在以色列天天都在發生。

(文/2018年禱告網絡以色列新人之旅報導)

 

▌HOT!!! 本周超熱門 ▌ 

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葛理翰牧師簡歷

JMI網校學員見證》 為什麼病情不見起色的癌末病人能有「源源不絕的喜樂」?

「天國才是我家!」葛理翰牧師足享長壽 99歲安息主懷

面對他人眼中的衰事、歹命 神的女兒樂觀回應:「上帝排的戲,就是要演好且演到極致!」

歷經3次會堂搬遷,從96坪到321坪的聚會場地 靠神話語和禱告屢次經歷神蹟!

▍今日7年 千萬點閱 ▍

 

1.為臉書粉絲團按個讚,天天掌握世界動脈:(點我加入1)

2.立即加入LINE@,最新最夯消息直送手中:(點我加入2)

3.感動奉獻,支持媒體宣教走下去:(點我奉獻3)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