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提摩太.凱勒牧師(Rev. Timothy Keller,圖中)和保羅.區普牧師(Rev. Paul Tripp)今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講座。圖左為心欣城市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 (攝影/記者吳書翔)

20世紀英國福音派運動領袖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牧師曾形容,福音運動(或稱:大復興)的來臨,就像在列王記中,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築壇、禱告求神降火般;對於福音運動,基督徒可以向以利亞鋪好木柴那樣,做好準備,但我們卻沒辦法當那個「點火的人」。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大會堂坐滿近8成位置。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大會堂坐滿近8成位置。 (攝影/記者莊堯亭)

唯一能從天降火、帶來復興的只有神!而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呢?我們當以什麼為木柴,預備鋪在祭壇上呢?

保羅.區普牧師分享片段。(攝影/記者莊堯亭)

保羅.區普牧師(Rev. Paul Tripp)。

保羅.區普牧師(Rev. Paul Tripp)。 (攝影/記者吳書翔)

「福音,改變一切的大能」論壇講座於今日晚間,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邀請當代兩位重量級基督教學者提摩太.凱勒牧師(Rev. Timothy Keller)與保羅.區普牧師(Rev. Paul Tripp)首度來台分享,如何以福音為核心,為個人生命、家庭及城市帶來更新。

「痛苦本身也是神的恩典。」保羅.區普在分享中坦承,自己過去是個脾氣暴躁、易怒的人,卻不自知;然而,聖靈卻讓他真實看見自己的本相,聖靈叫人知罪。「那一刻,聖靈不是要譴責你,而是要拯救你。」區普回憶,當時他很痛苦,每天都發現自己到處都是易怒的問題。

區普直言,「在我婚姻、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我,我自己就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切外在行為舉止的問題,其實都是從心發出。若我們需要持久的改變,就必須從心開始。

而什麼是「心」最根本的問題?

「我為了自己而活」這就是罪的工作。罪讓我們一切生活都專注於「我想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把自己放在原本應屬於神的位置,完全定睛在自己的身上。

區普提到,罪的本質其實就是自私,「一切都要照著我的計畫、我的規矩、我的期望。」最大的偶像崇拜,其實就是崇拜自己。我們可能逃離了過去崇拜的偶像、物質主義、成功神學,我們認為:「我才不像他們那樣!」但我們每個人在無形中,都不自覺的崇拜自己。

當我們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我們就因此總是得不到真正的滿足。而身邊的眾人對我們來說,都像「物質」一樣,不是「工具」就是「障礙」:「如果你對我有益處,我就會很喜歡你,覺得有你真好,把你當工具;但如果你阻礙了我去得到我想要的,我就很憤怒,或者對你冷漠,認為你是個障礙。」

我們是否願意把神放在第一位?願意承認祂為我預備的道路就是最美好的道路?還是仍然把自己放在婚姻的中心?

區普鼓勵在座的夫妻重新省思:過去如何因為把自己放在婚姻的中心,而傷害了另一半?當夫妻彼此坦承、認錯時,我們也要真實的原諒對方。

迎接福音運動(大復興)的來到

被稱為「現代魯益師(C.S. Lewis)」的提摩太.凱勒,過去在神學院,長期研究各地的福音運動及大復興。

他引用鍾馬田牧師對福音運動的解釋,指出福音運動就像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築壇、禱告求神降火般;對於福音運動,基督徒可以向以利亞鋪好木柴那樣,做好準備,但我們卻沒辦法當那個「點火的人」,唯有神可以從天降火、帶來復興。

然而,凱勒提醒我們仍不該因此被動,我們不能單單期待復興,而應該預備好木柴、主動築好祭壇。

首先,什麼木柴呢?

1.重新發現福音
「基督徒應該正確的認識福音。」凱勒指出,許多基督徒抱持「道德主義」,認為:我順服神,所以祂接納我。然而,真實的福音是「藉著耶穌基督,我被接納,所以我才能順服。」;也有些基督徒認同「相對主義」,認為:神愛所有人,祂接納所有人,所以我可以過任何我想過的生活。

「相對主義告訴你任何教條都不重要;道德主義則告訴你教條非常重要。」凱勒表示,這兩個極端都不是真實的福音,若沒有聖靈的工作,我們就沒有辦法理解福音。


2.福音的處境化
凱勒提到,我們不該改變福音的核心和內容,但卻要改變它溝通、傳遞的方式。「每次有新的福音運動發生,總是伴隨著一種(對當時代)新的傳講方式。」

就像在18世紀的英國教會,衛斯理兄弟首先把福音「帶出教會、帶進工廠」,在當時備受爭議,他們的露天佈道、在工廠帶領禱告,卻為英國帶來復興。

同時,凱勒也提醒,我們不能抄襲、如法炮製過去的成功案例,因為那是對當時代人的方式。「就像在魯益師的納尼亞傳奇故事中,孩子無法用同一種方式,進入納尼亞王國。」


3.不平凡的禱告
「從來沒有一個福音運動,不是靠著禱告成就的。」凱勒提醒,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禱告,乃是為了神的國熱切禱告。這就是我們應當預備的木柴。

此外,凱勒提出幾個我們會在福音運動(大復興)前,將看到的現象:

1.個人的更新
「我們將看到『掛名』基督徒,真實開始重生。」凱勒真實提到,在教會有許多「被迫」的基督徒,像是從小就生在基督徒家庭、嫁入基督徒家庭等。而當眾多教會中的掛名基督徒都經歷到:我本來以為我是基督徒,直到福音開了我的眼睛,這時,復興就要來到。

接著,我們將看到「冷淡」基督徒不再冷淡,為著神開始火熱。最後,那些非基督徒才會開始走進教會,得救著救恩,帶來復興。

「教會可以成長,但依然不是復興!」凱勒表示,只要弄一個很精采的show(表演),就會吸引很多人來,但那絕不是復興。


2.教會的更新
「復興不只是個人的復興,而是整個教會的復興。」凱勒提出教會復興的以下5個面向,包括:紮實的神學教導、火熱的敬拜、彼此相愛的深層團契、放膽傳福音、憐憫邊緣、貧窮與受到不公對待的人。

凱勒指出,我們會發現,不同的教派都把重點各放在不同的點上,很難有一個教會5點都能做到。他強調,「當不同教派的眾教會聚集在一起,我們才可以同心為神國效力。」因為大復興絕不是靠單一教派而來。


3.城市的更新
福音會透過個人,更新整個城市。當一個人被福音更新,若他是一名藝術家,就會影響其在藝術上的成就;若他是生意人,就會影響他在商場上的待人接物,以致於改變身邊的整個文化氛圍,就像當年美國的基督徒政治家,共同廢除奴隸制度。

提摩太.凱勒牧師分享片段。(攝影/記者莊堯亭)

提摩太.凱勒牧師(Rev. Timothy Keller)

提摩太.凱勒牧師(Rev. Timothy Keller) (攝影/記者吳書翔)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迎接整個城市的復興?

第一,不同教派的教會應該聚在一起禱告!凱勒表示,眾教派不只要聚在一起禱告,我們還要超越宗派,一同想像城市更新的美好願景。

第二,努力植堂!在植堂時,新的教會自然會產生創意的傳福音新方法。

此外,「不同教派帶領不同(個性)的人歸主」,若我們要得著整個城市,我們需要所有的教派聚集在一起,同心實踐大使命。凱勒也特別提醒,台灣教會應當花更多時間與其他教派的教會一起禱告,並幫助其他教派的事工、植堂計畫。

「等等,我應該先專注在我自己的教會!」這不是耶穌的教導,祂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如果你期待看到整個城市的復興,就不能只在意自己教會的事。

最後,凱勒為台灣祝福,並再次鼓勵台灣眾教會,把木柴準備好,迎接復興的火降下!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