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隨著文化認同意識興起,基督徒原住民正面臨信仰與文化間的衝突。對此,該如何取得平衡? (照片來源/羽冠重生)

「我抓著信仰不放,可是我又不想放棄屬於自已的身分。」

一位基督徒阿美族青年無奈的對父親說出這句話,道出對原民文化充滿熱誠、卻又不想讓基督信仰妥協於傳統祭祀的掙扎。近年文化認同意識抬頭,這或許是每位原民基督徒同有過的掙扎。隨著愈來愈多原民青年返鄉尋根、渴望恢復自鄉文化,面對信仰與其中的衝突,該如何選擇?自己又屬於哪個群體?

 

微電影<羽冠重生Satapang>是教育部第四屆MATA獎非紀錄片類首獎,製作團隊是東華大學的學生,已在北中南巡迴放映,更有人主動邀請到部落播映。導演曾以琳(Lisin Mayaw)是花蓮池南部落的阿美族,從小生長在基督牧者家庭,也曾對信仰與文化的身分認同感到疑惑。這正是原民部落碰到的問題,她希望藉由影像紀錄,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給信仰和文化之間的平衡帶來一條出路。

 

微電影幕後花絮。 (照片來源/羽冠重生)

 

這部微電影,娓娓道出花蓮七腳川部落青年Usin,委身教會服事、同時也對傳統文化充滿熱誠,在文化活動和信仰衝突間做出的抉擇。

 

Usin因為有忙碌的服事,少有機會同部落青年參與文化活動。某天有部落青年邀他上山取材製作羽冠(頭飾),時間卻剛好和教會服事重疊,他為了表達對文化的重視,仍答應參加。取材製作羽冠的路上,心中仍感不安,最後仍決定回到教會,卻讓大家對他相當不諒解,認為他不在意傳統文化和部落。

 

Usin無奈的回到家,打定主意不再參與任何豐年祭活動,祖父卻告訴他族群文化的重要性,父親也在信仰衝突議題上告訴他──「身分不會只有一個,但要忠於自己的信仰,因為基督會使你得平安。」

 

羽冠為花蓮南勢阿美族的男生頭飾,也是目前部落積極復興的傳統文化之一。 (照片來源/羽冠重生)

 

阿美族是一群愛唱歌、愛跳舞的民族,許多人認為豐年祭就是祭拜祖靈,但歌舞文化的原意其實是要大家暫時放下手邊工作,一起跳舞、向上天獻上感恩。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認同」,除了在血液、行為、思想等層面,還包含文化和信仰,兩者拋下其中一方,皆是拋棄自身群體。
 

是不是有都能擁有的出路?答案是有的。基督徒明白生命的源頭來自神,萬物所有皆是上天、神的賞賜,將讚美獻給神更是理所當然。當Usin在豐年祭上用歌舞獻上感恩,也藉著禱告與上帝連結,是一種至深的感謝:不論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讓我們經歷救恩的豐盛和應許

 

「我感謝祢,讓我成為一個可以用歌聲跳舞來敬拜祢的器皿。感謝祢過去一年的保守,無論順境或是逆境,我都相信有祢的帶領,求祢賜予我耐力與勇氣來面對困境,對未來還擁有很大的盼望,因為我都知道祢一直都在看護著我們,也謝謝祢在過去所教導的智慧,所以我明白如何用智慧去生活,更要在豐年祭當中,盡情的感謝、盡情的歌舞,讓祢知道我對祢的感激。」

 

這是微電影中Usin的禱告,當面對傳統文化和信仰的衝突,解決之道來自這位創造萬物的神──以歌唱、跳舞為祭獻給神,身分並非只有一個,在忠於信仰的同時,擁抱原民的身分。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創世記1:27

 

微電影《羽冠重生Satapang》。(影片來源/教育部MATA獎影音平台)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