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世界宣明會是1988年,帶著年輕記者的熱誠、求真和疑問,踏上一趟孟加拉貧窮體驗之旅,深為宣明會替窮人的紮實付出而感動,也在同工的交流間,解開了一個似乎沒有答案的問題︰「世間苦難深重,我們能為貧窮的孩子做些什麼?」

「不能寄望明天的答案,他們的名字叫今天,如果只留在發問與疑惑的層面,情況永遠也不會改變,相信行動,才有希望。」這是當地宣明會同工給我的回應。

20多年來,世情多變,人情仍在,狂傲的記者收歛了帶芒的筆鋒,走進沉穩的事奉人生路,採訪生涯中的接觸經歷,人生際遇的起落跌盪,令我更體會到用行動改變世界的信念。上帝不單留在莊嚴的講壇,歡欣的唱詠,聖禮的施行,祂更活在貧窮人帶淚的笑靨,受迫者乍現的希望,在苦難中堅強活下去的人群中。每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都承受了一份召命,不單求一生有恩惠慈愛長伴,更求倚靠上帝的能力。走行窄路,穿越窄門,因為放下,才能自在;因為付出,才能得著。

特別是福音派的華人教會,非常重視傳福音事工,高舉主耶穌頒下的宣教大使命,往往忽略耶穌同時也曉諭祂的跟隨者,要肩負文化大使命,作世上的鹽和光。

在字義上去解釋「文化」有著繽紛雜亂的說法,著名作家余秋雨在近著《中華文化─從北大到台大》書中,為文化下了最精簡的定義︰「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當我們把這個定義延伸,就是讓基督信仰的精神,透過群體的行動,深入社會不同層面、界別和組織中,發揮「酵母」作用,成為一種入世而出世的價值觀,有神學思想的建構,更有行動實踐的方略,都觸及一種信仰與精神最高境界的東西-「道」。

堵塞福音的缺口

斯特恩斯探望愛滋遺孤。

斯特恩斯探望愛滋遺孤。 (照片提供/《THE HOLE》)

道成肉身,是本乎恩,有血有肉的活在人群中,基督徒必須走出「聽道」與「講道」的侷限,才能活出「真道」的見證,用行動去改變世界。

世界宣明會總幹事理查斯特恩斯(Richard Stearns),毅然放下為人艷羨的高薪厚祿,領受去改變世界、重建新秩序的召命,要領導一個以基督精神為主幹,全世界其一最大的國際人道救援機構,挑戰是何等巨大。除了個人的能力與魅力外,更重要是忠於和了解上帝託付的靈力,除了有眾多同心、同行、同工外,他更是上帝的同工,絕不會孤軍作戰。

宣明會的同工都有著行道者的特質,像是一盒盒沒有掛上任何牌子的香膏,讓生命散發出基督的香氣;正因如此,才能超越種族、國界、文化、宗教…用行動譜寫福音的現在進行式-就像新約聖經用希臘文寫成-愛,是動詞一樣。

在他的新作《堵塞福音的缺口》(The Hole)不單是作者個人的事奉宣言,更可視為當代不分國籍、種族的基督徒,向貧窮與不公義世界的作戰策略,用上帝的話語和故事的技巧,重燃半熄將殘的爝火,讓它燃燒在紛亂多難的世界上,只要火在,就有溫暖與盼望。

將Gospel譯作「福音」真的是「神來之筆」,稱作「好信息」、「好消息」都無法意會出中文那個「福」字的底蘊-包括上天的賜予與人心的栽種,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非世間金錢與權力所能掌控。

產生神聖的不滿

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對本書的評價像一根針刺在教會的痛處︰「叫讀者產生神聖的不滿-現今教會常只知增添會眾、儲錢置業,卻對教會外的情況視若無睹,我真要問︰「到底今天教會是信『教會教』抑或信耶穌?……」

循著劉達芳神聖的不滿,還可以引申出更多失衡與傾斜的教會發展路線,福音傳播的缺口。我更憂慮有人可以冠冕堂皇,引經據典來辯解,會逐漸蠶蝕福音的本質,將堂會與個人的名望,置於上帝聖名之上,這正是美國超級「宗教貴族」所深陷的泥淖,背景是美式物慾主義下的價值取向。

教會當要增長,福音自須廣傳,但不能成為掩蓋信仰其他本質與能量的帷幕。華人教會其中最大的頑疾仍是只想走上講壇卻不敢走進社會,陶醉於自我感覺良好的教會保護網,怯於與世界及文化對話,安於中產化的穩定、安全化的憐憫而鮮有勇毅的與弱者同行,向社會的結構罪惡高舉上帝的公義。

2002年,美國加州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的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因《標竿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一書而聲鵲名起、名利雙收,被《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他的著作更成為教會增長的「聖經」,慕名到其教會「朝聖」者絡繹於途。

可曾知道,這個經歷曾引發華理克的生命危機,讓自己再從實況中印證︰金錢與名氣皆非我所欲也,而透過世界賦予他的影響力,讓他更懂得如何去讓自己和感召其他人,用身份及影響力去改變世界。

放下手杖、影響世界

《堵塞福音的缺口》

《堵塞福音的缺口》

華理克和妻子當時做出5個決定:「第一,我們不會把這些錢用在自己身上。第二,我不再支領教會的薪水。第三,我把過去25年教會給我的薪水,全部捐回去。第四,我們成立3個慈善基金會,把錢用在消除文盲、貧窮和傳染病這三大問題。最後一件,我們決定成為『倒』十一奉獻者,30年前我和妻子結婚時,我們按照聖經的教導,開始做十一奉獻,也就是把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獻,且要每年增加1%,婚後1年11%,第2年12%,以此類推。過了30年,現在我們奉獻所得的90%,靠10%過生活。」

從斯特恩斯和華理克身上,都散發著超越個人成就與威望的生命特質-成為忠於上帝所託付的領袖,用行動去感染其他人,一起用行動去改變支離破碎的世界。

斯特恩斯在The Hole的第7章,和華理克早前的講論中,都引用了摩西的手杖(參出埃及記第4章),神要摩西放下那根象徵著權力、身份和財富的牧人手杖,因而讓它充滿了能力與奇蹟,改變以色列人的命運。

若你不能,表示你還沒有真正的放下。

《聖經》出埃及記4章1至3節

摩西回答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是什麼?」他說:「是杖。」耶和華說:「丟在地上。」他一丟下去,就變作蛇;摩西便跑開。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