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前坐排)牧長由左至右依序為: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新北市召會歐陽家立長老、上海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沈學彬牧師、魏悌香牧師、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長老、衛理公會林長贈會督。(後站排)左七為台灣信義會陳志宏監督、右五為板橋福音堂張復民牧師;其他為大陸上海各教會牧者代表。

(前坐排)牧長由左至右依序為: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新北市召會歐陽家立長老、上海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沈學彬牧師、魏悌香牧師、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長老、衛理公會林長贈會督。(後站排)左七為台灣信義會陳志宏監督、右五為板橋福音堂張復民牧師;其他為大陸上海各教會牧者代表。 (攝影/記者吳佳玲)

兩岸基督教交流不斷升溫!上周六(22日),由蒲公英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魏悌香牧師帶領台灣牧長一行7人,前往大陸拜會上海基督教兩會,並與當地牧者進行長達4小時的座談討論;隔日早上主日,牧長們分別前往7間不同教會進行講道。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魏悌香牧師。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魏悌香牧師。 (攝影/記者吳佳玲)

今年三月台灣基督教教牧參訪團19人至大陸交流時,曾提出兩岸基督教三項「實質交流」方案,分別是促進兩岸教會牧長講道分享、神學教育師資交換、文字影音出版品供應流通。「此次,台灣牧長組團到上海各教會進行講道分享,是第一項方案實踐,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魏悌香說。 上海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沈學彬牧師也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會評估後續組上海牧者團到台參訪事宜,若成行,希望也能到台灣教會進行主日講道分享,熱絡兩岸教會交流。

台灣、上海牧者交流座談會。

台灣、上海牧者交流座談會。 (攝影/記者吳佳玲)

此行的台灣牧者有新北市召會長老歐陽家立、台北榮耀堂主任牧師朱台深、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總會會督林長贈牧師、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基督教台灣信義會總會監督陳志宏、板橋福音堂主任牧師張復民。 在22日的座談會中,上海與台灣牧者針對「今日教會的青年事工」、「都市教會面臨的挑戰」、「如何正確看待靈恩現象」三大主題進行分享與討論。

青年事工挑戰 新酒裝在新皮袋

上海基督教清心堂劉利君牧師。

上海基督教清心堂劉利君牧師。 (攝影/記者吳佳玲)

上海基督教清心堂劉利君牧師表示,就上海青年事工發展現狀,主要有兩大挑戰:第一,受地域限制,人員流動大,大多都是從外地來到上海打工的青年,聚會人數看似很多,面孔卻一直在換;第二,就成員分析,有些教會青年聚會參與者年齡層偏高、教育水平偏低;位於大學城附近的教會,青年人數比例雖高,但流動性更大。 因此在青年牧養上,也採取小組牧養的方式,除了知識的灌輸、真理建造外,更著重日常生活的關心,每週固定進行電話關懷,能有效提高青年在教會的留存率;其次,就是將信仰與日常生活結合。 或許青年到教會想要獲得的東西很多,但教會真正協助的是生命建造,最後達到「教會建造」和「生命建造」雙重均衡發展的目標。

(左後)台灣信義會陳志宏監督;(右前)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

(左後)台灣信義會陳志宏監督;(右前)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 (攝影/記者吳佳玲)

基督教台灣信義會總會監督陳志宏表示,現代年輕人受世俗的誘惑與吸引太多,教會必須從其學業、兩性交友及婚姻觀、工作,以及人生意義四大面向,教導培育教會未來的領袖。 以台灣信義會為例,教會規劃的青年事工必須有專人負責,小教會可請義工協助擔任輔導;年輕人的活動盡可能由年輕人主導,但因為青年們的創意不見得都符合《聖經》原則,牧者或輔導必須適時從旁協助。

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提出青年事工的「五大」:「變化大、變動大、變異大、挑戰大、機會大」。現代社會資訊獲得太容易,越來越世俗化,羊群開始會自己找草吃,會眾對教會的忠誠度銳減,未來宗派會逐漸式微或解構;年輕人越難掌控,如果教會不想被改變,就要積極改變年輕人。 《聖經》說「新酒要裝在新皮袋」,朱台深認為若要將「社會化」運動成「教會化」,需要創新與創意,結構與運作方式都要改變,如舉辦詩歌創作比賽鼓勵青年參加、用活潑的講道方式吸引他們等。由於青年聚會的流動性大,因此在領袖養成上要縮短時程,用一年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從慕道友成為信徒,最後變成門徒。

都市教會發展挑戰 兩岸大不同

景靈堂余江牧師。

景靈堂余江牧師。 (攝影/記者吳佳玲)

景靈堂余江牧師表示,上海都市型教會在牧養上遇到的挑戰,除了羊群大、牧羊人少,導致傳道人與會眾比例嚴重失衡的普遍性現象之外,還有以下三大問題必須面對: 首先是青年信徒的增加,受洗越趨年輕化,教會如何用合適的牧養方式,讓他們能在信仰與靈性上成長並獲得真理中建造,是首要課題。 其次是信徒文化層次不斷提高,結構出現巨大變化;相對而言,傳道人嚴重缺乏,不少傳道人忙於教會事務,因此自神學畢業後就缺乏後續的訓練,以致信息供應無法滿足信徒的需要。講台事工如何面向知識階層、教會如何凝聚知識分子,並且有效發揮他們的事奉恩賜,是一大考驗。 最後是「農民工」的湧入與「海歸派」的回流,上海有近6成會眾來自其他城市,鄉村農民工喜歡鄉村的牧養模式,很難融入城市型教會;海歸派信徒知識水準高,回國後,總喜歡拿海外教會作比較,對國內教會易生偏見,很多人因此流連於教會之外或自組團契。教會如何同時牧養這兩個差距極大的族群,考驗著牧者的智慧。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總會林長贈會督。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總會林長贈會督。 (攝影/記者吳佳玲)

相對於上海,台灣都市教會發展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大不同!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總會會督林長贈以台北的都市教會發展現狀,歸納出幾點: 1.信徒集中度城鄉差距大,鄉村的信徒越來越少,70~80%信徒都集中在城市,很多偏鄉可能都沒有教會。 2.世俗化影響日益增加,如對兩性關係的看法,和聖經所教導婚前與家庭的聖潔教義,兩者間產生劇烈拉扯。 3.教會間彼此競爭,產生「西瓜偎大邊」效益,出現信眾往大教會聚集的「轉會」現象。 4.城鄉教會資源嚴重分配不平均,城市資源過多,就不會珍惜;偏鄉則資源不足。 5.城市教會趕流行、速食化,只是不斷強調人數的增長。 6.土地與房屋價格高漲,在台北建堂的難度越來越高。

正確看待靈恩現象 應聖禮、聖道、聖靈「三聖合一」

上海閘北堂主任牧師秦小林。

上海閘北堂主任牧師秦小林。 (攝影/記者吳佳玲)

上海閘北堂主任牧師秦小林,認為目前大陸教會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著重禮儀的「禮儀派」,和著重聖道宣揚及傳福音的「福音派」,以及重個人經歷、聖靈充滿與方言恩賜的「靈恩派」。彼此之間似乎壁壘分明,各有堅持。 但事實上,神聖的禮儀、活潑的聖道、豐滿的靈恩—「聖禮、聖道、聖靈」應該要「三聖合一」。「禮儀是教會必備的,耶穌叫我們要往普天下傳福音,也需要得著聖靈的能力。」秦小林表示,絕不反對聖靈的工作,也當追求聖靈充滿,但現今所講的「靈恩」是否產生了偏差,值得教會深思與重視。 聖靈充滿一定要身體抖動、狂呼亂叫、躺在地上打滾?甚麼才是代表基督教的形象?我們的信仰是否只為了倒在地上?依據保羅的教導,上帝不是教人混亂,而是叫人安靜的,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 更甚者,許多極端靈恩派主張,若不會說方言,就不算「重生得救」。為什麼追求靈恩,就不能重視禮儀與聖道宣揚?秦小林認為,追求靈恩要有節制,也別忘了真理的追求,「三聖合一」才能建造健康的教會。

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長老。

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長老。 (攝影/記者吳佳玲)

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回應時表示,《聖經》裡從來沒有把聖靈和聖道分開,若信徒要完全蒙恩,兩個領域都追求,如同寇世遠牧師曾說:「信道受靈、靠靈守道」兩者不相衝突,只是在表現的方式上要檢視是否過於極端或偏頗。 正確認識靈恩現象,除了從真理的根基分辨外,就是檢視「生命的經歷」,觀察是否結出聖靈的果子。他強調,「聖靈充滿」與「滿有聖靈」兩者是不同的靈裡經歷與狀況,前者指一次性的當下經歷;後者則是持續性、內住的靈裡生命。 此外,信徒也可以在事奉上求聖靈的恩賜,但神是按著祂的心意來給。如說方言的恩賜並不是人人能有,若神沒有給,並不代表在信仰上就屈居二流,因為聖靈裡有很多不同的恩賜,其中最大的恩賜是「愛」,而非「說方言」。

板橋福音堂張復民牧師。

板橋福音堂張復民牧師。 (攝影/記者吳佳玲)

板橋福音堂張復民牧師指出,極端靈恩或混亂的靈恩常造成很多教會的困擾,為他們過於高舉個人的經歷與恩賜,卻沒有高舉基督,還會否定其他教會的恩賜與貢獻。他認為說方言是微小的恩賜,但極端靈恩派卻常常用這個點來挑戰信徒。 甚麼才是不造成困擾的靈恩?張復民建議教會應該對靈恩開放,因為《聖經》有提及的,教會就不能沒有,若信眾為此產生質疑,會選擇離開教會,所以教會要有「開窗」與「加紗窗」的因應策略。 所謂對靈恩「開窗」,除了忠於《聖經》,更要尊重教會領導者的神學立場,進行靈恩的服事。「加紗窗」則是為了不讓亂七八糟的東西進到教會,首先教會要負起信徒教導與訓練責任,給予聖經與靈恩服事的造就與裝備;其次要明確靈恩神學立場與具體作法規範,提供相關課程與講義,鼓勵信徒接受裝備。 對於靈恩現象,「改革開放」是大原則,但「和諧與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