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34歲的李宜帆,是海地展望會最年輕的會長。(照片來源/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在病中最脆弱的時候,身邊的人都沒有辦法幫她,只能向神禱告:「(我)承認自己沒有想像中強壯,(我)承認曾是那麼自以為是,一切都在神面前承認...但是到底還要做什麼,祢才願意醫治(我)。」神清楚的對李宜帆說:「你要以神為樂。」當時她聽不懂,經過3年的禱告,才完全降服,認定主是唯一的神、她唯一的喜樂。

大學以前的李宜帆在國外讀書,許多基督徒的朋友向她傳福音,但她理性、愛科學且實事求是的個性,讓她不斷要證明「科學是正確的」。回台後,身邊依然被基督徒朋友包圍,不斷邀她參加基督徒社團。

 

原礙於人情壓力而答應,神卻在一次的敬拜中「動搖」其心篤定的科學,於是她禱告:「我暫時相信這個信仰,但是有反悔的機會...」一但信仰無法說服她,她就不再相信。

 

然而,神用一場疾病摧毀李宜帆的驕傲自大,3年內,她原本相信可以靠自己解決的一切、可以在屬世求得的一切幫助全部瓦解:無法痊癒的疾病,朋友、家人、教會輔導都沒辦法幫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尋求神。

 

神回應她「以神為樂」,李宜帆並不明白這個意思,但是透過不斷謙卑、修正自己、向神認罪悔改,並開始用神的眼光看自己和世界,神最終在禱告告訴她:「孩子,我已經醫治妳了。」她還不相信,卻更清楚聽見神的聲音:「除了我會叫妳孩子外,誰會叫妳孩子?」神恢復她的生命,從此開始完全的相信、倚靠神。

 

她在多次特會領受呼召,雖然還不知道自己的「禾場」在哪,但是她卻勇敢回應神要差遣她的感動。當時還在念書,隨著大學畢業也漸漸忘記當初的禱告。

 

2011年首次出差到海地,這是海地大地震後的援助行動,看到當地的情形讓她既震驚又羞愧。從小住在多明尼加,常聽見當地貧窮、懶惰等負面形容詞,她對這個地方有刻板印象,也從不明白當地的缺乏和困難。

 

地震發生在太子港,超過7,000人喪命,首都癱瘓、許多建設被摧毀;僅管環境如此惡劣,但當地人民的韌性卻改變她既有的刻板印象──居民不斷想辦法繼續活下去,儘管多次被摧毀、重建腳步不曾停下。

2011年海地地震後,太子港受災情況。(照片來源/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神差派她來到海地服事的計劃,至今仍讓她深感不可思議。2016年,她在職涯轉換過程向主禱告:「我為祢做有意義的事、更困難的事、更大的事。」雖然這樣呼求,她卻不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事,不知道自己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什麼,只是單單求神為她的道路開門,當做完這樣的禱告,神關閉一切所有職場規劃的門,只留下世界展望會的窗。

 

雖然這樣的帶領如此明顯,緊接而來的是家人的挑戰。父母的健康出現問題,也對這樣的決定不理解、不支持,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想要留在家人身邊,但是神透過海地同工的聯繫,提醒她當初的禱告,於是李宜帆立刻向神說:「我想為海地做更多,若這是祢預備的,我相信祢可以在我的家中行神蹟。祢要在我的家中行神蹟,為我開道路。」沒想到這樣禱告沒多久,父母馬上同意讓她到海地。

海地世界展望會會長李宜帆與當地工作人員討論事工。(照片來源/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在海地的服事,李宜帆明白起初神給她「以神為樂」這句話的意義,也更明白聖經所說的「剛強壯膽」是什麼意思。她在當地進行永續性發展計劃,這樣的幫助非一次性給予,而是希望能培養當地人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藉自己的能力建造社區。

 

對於台灣來說是,可能只是稍微大一點的風和雨,就足以摧毀當地長期以來努力的建設,但李宜帆看見海地人民的進步,他們一次次讓家園快速重建,找到各種方法解決問題。

 

在接任世界展望會的工作上會有懼怕的時候,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但是都能用提摩太鼓勵自己,把心裡的懼怕放一邊,放膽為主做。

世界展望會與各國際救援組織合作,為海地地震受災民眾提供臨時庇護帳棚。(照片來源/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雖然海地現在已經有一定能力可以自己進行重建工作,但仍有許多孩子、居民需要被協助,讓他們有能力可以上學和有足夠的資源。

 

【資助小檔案】

台灣世界展望會邀請大眾透過每月700元定期捐款,資助海地兒童,幫助脆弱環境中的孩子遠離生存危機,更能穩定上學,迎向豐盛生命!

世界展望會官網連結:www.worldvision.org.tw

郵政劃撥帳號:01022760,戶名:世界展望會(請註名資助兒童)

相關資訊服務專線:02-2175-1995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