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尼希米,在人來看,他是一位傑出的領袖。對他來說,能平安走過來,全是神的帶領。(照片來源/今日報圖庫)

(讀經:尼希米記1~6章)

 

有人是富二代,有人是官二代,尼希米卻是個「亡二代」。確切的說,應該是個「亡三代」或「亡四代」。

 

亡國奴的生活不能提,因為提起來都是淚,但尼希米卻完全不同。作為酒政,他已是國王最為信任的重臣之一。高官必有厚祿,尼希米的小日子過得定是相當不錯。

 

尼希米所處的時代,距猶大人第一次歸回已近百年。期間,又有不少人陸續回國,而尼希米卻依然居住在被擄之地。對那些喜歡簡單二分法的人來說,留下的人肯定不如回去的人愛國。在他們看來,尼希米一定是一個留戀高位,或貪圖安逸生活的人。很顯然,這樣的理論不適用在尼希米身上。他雖身在書珊城,心卻時常掛念耶路撒冷。在聽到城牆被毀,同胞受辱的消息後,他更是悲痛萬分,禁食祈禱。

 

尼希米不是在惺惺作態,乃是情真意切,以至於在服事國王時,臉上依然帶著愁容。就他工作的性質來說,面帶愁容足以讓他立時被貶,甚至可能人頭落地。因此,當國王問他原因時,尼希米心中也是十分懼怕。但他並未亂了分寸,乃是冷靜作答。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沒有恐懼,乃是能控制恐懼,尼希米就是這樣的人。

 

默禱之後,尼希米向王請假,希望能回耶路撒冷建造城牆。至此,尼希米對祖國的愛再也容不得半點質疑。他之所以留在外邦,不是因為留戀高位,也不是因為貪圖享受,只是因為神對每個人有不同的「呼召」。這也說明,現實的生活極其複雜,不能輕易地進行「一刀切」。

 

回歸之路很順利,但尼希米卻並未因此而麻痹大意。縱然時間緊迫,他也沒有輕舉妄動,一切要等實地考察之後再說。做神的工作,不僅需要滿腔的熱血,還要有冷靜的頭腦,否則難以成事。

 

工程浩大,任誰都不能憑一己之力來完成。因此,在仔細考察之後,尼希米呼召官長、百姓一起來建造城牆。計劃剛一提出,反對者的聲音就來了。跟當年建聖殿的時候一樣,他們首先給猶大扣的還是謀反的帽子。這一招本來屢試不爽,但對從京城來的尼希米,卻是毫無作用。

 

在尼希米的帶領下,官長、祭司和百姓都群情激昂,願意建殿。人數夠了,還需要合理、明確的分工。尼希米實行「生產責任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眼見城牆越來越高,敵人的攻擊也不斷升級。由最初的嗤笑、恐嚇,逐漸發展到動用武力,甚至想將尼希米暗殺掉。

 

面對兇惡的敵人,尼希米一方面迫切禱告,一方面手拿兵器,作好隨時戰鬥的準備。在尼希米看來,禱告是依靠神,手拿兵器是人的本分,二者和諧統一,絕不可顧此失彼。

 

工程浩大,工作辛苦,難免有人會疲憊、灰心,尼希米大聲鼓勵,用心安慰。百姓們也都大發熱心,有些家庭為了建造城牆,不惜傾家蕩產,甚至向富人借高利貸。見此情景,尼希米厲聲責備那些富人,批評他們國難當頭,怎可趁機斂財。他不僅只是嘴上批評,乃是以身作則。在整個工程期間,尼希米不僅不拿俸祿,而且將自己的家設為公共的食堂。既然領袖都作了榜樣,富人們自然心悅誠服,紛紛起誓願意仿效。

 

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各段城牆終於合攏。從開工到完工,歷時五十二天,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工程結束,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敵人仍在,且虎視眈眈。無論城牆多麼高大堅固,仍然要有人把守看護。尼希米又安排看守之人,讓大家輪班值守。並且數點歸回的人數,讓大家各回各城。

 

真正能防住敵人進攻的,不是外面的城牆,乃是百姓心靈的城牆。為了這兩道內外之牆,尼希米忍辱負重,殫精竭慮。沒有人逼他如此,乃是出於對聖城和同胞的愛。最終,他成功了。在人來看,他是一位傑出的領袖。對他來說,每一步卻都是如履薄冰,能平安走過來,全是神的帶領。

 

因此,禱告才是尼希米成功的秘訣。雖為牆憔悴,但禱告之後,卻總能及時重新得力!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