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林鴻信老師(左)與楊錫儒牧師(右)的對話,期望帶給神學教育與教會新的啟發。(記者/攝影 李子偉)

究竟是神學理論重要還是佈道實務重要?11月10日基督教研究智庫在高雄聖光神學院舉辦的「林鴻信老師忘我盼望與楊錫儒牧師幸福小組」圓桌論壇。兩人以各自擅長的領域展開一場大師級的對話。

林鴻信:盼望神學,在混亂中尋找盼望的價值

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句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類的俗語,通常在強調前因影響後果。但林鴻信說進入這個前因之前,有一個更決定性的要素,就是「盼望」。一個人不會隨便去種瓜,以致得瓜,一個人他會種瓜之前,是因為盼望得瓜,所以才有接下來的行動。

 

60年代,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年代,普遍狂熱,人們四處在追問有什麼盼望?到處有爆發質疑現狀,抗爭傳統的混亂,甚至有人懷疑,上帝是不是真正死了。此時林鴻信的德國老師莫特曼在1964年寫了《盼望神學》這本書,是基督徒對時代的挑戰一個重要的回應。

 

林鴻信提到老師莫特曼的特殊經歷。在二戰期間,年輕的莫特曼曾親眼看到四萬德國的市民,在盟軍轟炸的燃燒彈之下,幾個小時全部喪生。他心中非常悲痛,本來他就不認識上帝,這件事之後,更是質疑這個世界上到底有上帝嗎?

 

德國戰敗後,莫特曼成為戰俘,被關了三年。這三年他極端的痛苦,因為戰後,物資缺乏,很多人很容易就去世。他在去世的人當中發現,很多人都是因為在地上沒有盼望,譬如說家人已經不在或是沒有結婚沒有兒女。沒有盼望的人會先死。所以莫特曼開始尋找世界上有沒有一種盼望,能夠讓人活下去,又給人力量。就在那困難的環境當中,他開始參加軍中的禮拜,開始讀聖經,做了基督徒。

 

這個對盼望的經歷,讓莫特曼經歷到聖經中從上帝而來的盼望,才是那種讓人活下去而且讓人得著力量的盼望。

 

楊錫儒牧師─從幸福小組中看見傳福音的價值

楊錫儒一開始就表示:「如果林鴻信老師代表的是神學的研究跟探討,我代表的是第一線為耶穌基督當兵打仗的門徒,那麼大家期待兩端是有共融的關係。」

 

楊錫儒牧師斬釘截鐵的說:「我非常的確信,由福氣教會所推動的幸福小組,真的是聖靈所興起的一個運動。」從2016年到現在,經過教會統計,大概已經有6萬多人接受幸福小組的訓練。對幸福小組而言,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楊錫儒說「我們是玩真的。」

 

很多人可能都把幸福小組當作佈道的策略,但楊錫儒更寧願將它定義為一個信仰革命。現在教會最普遍的現況是:有福音、有真理,但是真理傳不出去。每一個教會都宣告,人們是奉耶穌的名,所成立的教會,也都宣告福音本是耶穌的大能,宣告上帝每一天與信友同在。如果這些前提都是真的,那為何福音傳不出去?是上帝有問題嗎?或是十字架的能力有問題?還是教會有問題?還是門徒自己有問題?

 

這是教會發展遲緩的現象。教會是門徒的聚集,是為了不信的人而存在,這就是教會的本質,教會所有的眼目都應該在教會的圍牆以外。

 

人們會看重那些賺大錢的人,看重那些有身分地位的人,可是人們卻不會以一個傳福音的人為尊榮,那要怎麼去塑造一個教會的佈道文化?沒有佈道文化,就沒有人有傳福音興趣。

 

今天福音為什麼傳不出去,基本上就是門徒的問題,門徒不是不能傳福音,最重要的是沒有看見價值。門徒如果看不見價值,有人要他付出代價,這絕對不可能。今天的門徒訓練只是教他聖經的知識,只是讓他懂得更多聖經的話,那如果要他轉換成一個傳福音的動力,這是不可能的事。

 

福氣教會的門徒訓練,是訓練人們看見屬靈的價值,屬天的價值。因為他們換來的是天上永不朽壞的榮耀,人們所在乎的是耶穌所在乎的,當信徒們領受了,他們有了這個價值,他們就會為了這個價值付上代價,福音的代價,時間的代價,體力的代價。

 

楊錫儒提到只有看不見的價值,沒有負不起的代價,而那個屬天的榮耀與價值其實就是林鴻信所提到的「盼望」。羅馬書15章13節:「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林鴻信也比喻自己比較像一個做後備的,以教練來講,楊錫儒牧師是真正打球的教練,而林鴻信自己則是做健身的基礎訓練的教練,神學理論與佈道實務上並非兩個極端,大家都期望透過這場會談給教會與神學教育多一點啟發。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