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副主席蔡元雲醫生,40年來致力服事弱勢族群的青少年。(攝影/記者鄧敏如)

連結香港逾1300間教會、400多個基督教機構與50萬信徒,是「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的使命,讓社福界、商界,與教會三方攜手,為貧困人群帶來神的愛。本月22日在聖安德烈堂生命中心大禮堂舉辦的「教關扶貧研討會2018」,出席的眾牧者、基督徒商人與社福機構代表,共同討論香港貧困狀況,研擬事工的方向。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副主席蔡元雲醫生,首先提出「為什麼青少年會失去盼望?」、「當時耶穌是怎樣牧養貧窮人?」及「我們要怎麼做改變這個局面?」三大議題,帶出這次教關扶貧研討會的核心:「希望在今Teen」。

 

「現在的青少年都『生病』了,活在無法向上流的社會裡,」蔡元雲點出世代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年輕人失去盼望,也因為賺的錢不夠多,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到「被困」。「我們沒有興趣去天堂,這只是老人家才想去,教會對我們來說不太重要。」蔡元雲說出青少年拒絕福音的原因。「失去對未來期待的青少年,更因著『跨代貧窮』,前途變成一片黑暗。」

 

蔡元雲引用馬太福音,強調耶穌服事貧窮人,知道他們內心最深的需要。「物質上的缺乏,也就是肚子餓、口渴都可以用金錢解決,但金錢卻解決不到他們的心理問題。」他提醒教會,用耶穌的眼光服事跨世代的貧窮者,照顧全人需要。

 

「教會不懂得扶貧就要與機構合作,」蔡元雲強調,「在基督裡是一個身體」,合一的服事會發揮很大的力量,讓社會看到基督徒重視貧窮人。他提醒參與者,「這是神作為的年歲,主的愛要傳出去。」基督徒必須聚起來愛鄰舍,座落於各區的教會,要走入人群,有社會關懷的行動。而基督徒社工、不同專業的基督徒,需要更多獻上才幹、服事貧窮人。蔡元雲說,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就是一個平台,營商的基督徒可以在這裡,提供貧困者工作機會。

(左二)葉兆輝以社會角度分析現時青年面對的困境。(攝影/記者鄧敏如)

 

香港大學社工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提出政府發表的《2017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香港有137.7萬貧窮人口,也就是每5個人有1個人是貧窮。」葉兆輝分析,薪金發展追不到通脹率,大學生薪金這10年間不升反跌,「這是大家作為老閭的責任,要慷慨地給薪水,就著學歷給大學生一個合理薪水。」

 

葉兆輝呼籲教會界要更重視青年貧窮問題,「因生活貧困而自殺的風險很高,北區有6青年在四個月內相繼死亡。」而這6人都是中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他向教會提出建言,針對年輕信徒的需要,教會可轉介有意義的工作,讓年輕人一展所長。未來設置新堂時,可以參考政府調查有關18區貧窮年輕人的分佈,決定新堂地點。

 

協助年輕人脫貧,也需要幫助他們有健全的心靈。EQ研究訓練顧問余德淳博士,提醒服事年輕人的基督徒,必須傳遞三個重要概念:

 

一、抗衡社會價值的貧窮,不看重生活費的多少,而是看重工作的價值。譬如說找一些工作能幫助別人建立正向人生觀,從而帶高社會價值,擺脫物質貧窮的桎梏。

二、強調親情的價值,「不要被同化!」年輕人組織家庭前,可以思想「置業」是否真的很重要,還是跟另一半在一起已經足夠,親情比物質更重要。

三、幫助年輕人找到志氣。年輕人需要被發揮才幹,擁有了志氣及方向就會做到更好。

 

不只有理論,同時有實務經驗交流。余德淳的徒弟鄭程智,向眾人分享他擔任學生的「生活導師」點滴。「我不只是為學生補習課業,也透過聖經教導人生觀,這是我很享受做的事。」鄭程智常用腓立比書來勸勉年輕人,「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4:8)

(右二)EQ研究訓練顧問余德淳博士及(右一)其徒弟鄭程智。(攝影/記者鄧敏如)達31間機構參與展示會,盼機構與教會更多交流,建立聯合教會事工。(攝影/記者鄧敏如)

牧者、基督徒商人、基督教社福機構出席研討會。(攝影/記者鄧敏如)

為研討會做總結時,蔡元雲再次提醒,「牧養貧窮青少年是長遠工作,是會把祝福帶給進他們的家庭。」當家長看到兒女找到工作,或更著緊學業,不只心被安慰,更看到基督徒用心的擺上,才能真正地脫離「跨代貧窮」。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