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谷寒松神父視痲瘋病人為他的朋友及人生導師。(照片提供/谷寒松)

「我無法承受自己眼中所看見的真實情況,自己一個人匆匆搭著公車回到輔大神學院,內心非常難過,而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怎麼辦才好。」谷寒松神父記得自己情緒激動的在輔仁大學神學院聖堂跪下,流淚對上帝吶喊:「我不贊成!一個人有痲瘋病(漢生病)已經夠厲害了,還有精神病!太過份,不應該發生,我沒有辦法接受,怎麼可能?」爾後,內心深處響起一個聲音...

上帝對谷寒松說:「我是主人。你,谷神父,你去為痲瘋病人服務。能夠做多少,你就做多少,其他的是我的事。」直到今日,高齡85歲的他仍繼續關懷台灣的痲瘋病患。

 

遊子的心被安慰

谷寒松是奧地利天主教耶穌會的會士,他無私的付出曾在2004年獲第14屆醫療奉獻獎的肯定。回到1961年,他在28歲離開家鄉,被耶穌會派來台灣傳福音,飄洋過海五個星期後在基隆港登陸。當他在台北老火車站等候南下火車到新竹華語學院(學中文)時,月台的喇叭播出德國音樂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催眠曲,他跟著音樂哼出旋律,不自覺流下眼淚。

 

他回憶道:「這不是偶然的,天主知道這個人現在需要一點安慰。」這首歌曲適時的撫慰了異鄉遊子脆弱、寂寞的心靈,也給他再出發的勇氣與力量。

去(2017)年谷寒松神父(圖右)獲頒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戶口名簿,成為正港的台灣人。(照片提供/谷寒松)

 

初遇漢生病友

當他於1974年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再度回到輔仁大學神學院任教時,隔年義大利籍李明德老神父邀他到樂生療養院做彌撒。彌撒後,他們一同拜訪病友,在特殊病房裡,他親眼見到不到一坪大的空間裡,住了約12位手腳殘缺、目光呆滯的痲瘋病友,吃、喝、拉、撒、睡全在這小小的空間裡。

 

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內心的衝擊和震撼實在太大,甚至有點發抖、隨口編了個理由,匆忙搭車回到神學院。半個多小時的呼喊和禱告,上帝給他明確的回應,要他投入改善病友衛生環境和照護品質的工作。

 

義無反顧接下繁重工作,其實與他的大妹谷寒梅有關。谷寒松離開奧地利時,谷寒梅曾發願要當修女,到韓國服務痲瘋病人,只是後來未能如願。因此,谷寒松總相信是天主把妹妹的願望放到他的肩膀上。

谷寒松神父不畏染上痲瘋病,給予病友們完全的接納與關懷。(照片提供/谷寒松)

 

是朋友,更是導師

他在樂生療養院擔任天主堂司鐸,負責病患的牧靈生活,也聯合院內各宗教團體為病患的權益向院方和省府衛生處發聲。包含:改善醫院軟硬體設施,漢生病人若罹患別的疾病,必須送院治療;提高院內病友每月生活補助費,解決病友基本經濟需求。

 

他給予漢生病友的幫助,不僅是有形物質的改善,更給了許多愛與接納。谷寒松不怕接觸病友的肢體,他會輕撫他們的臉龐、握著雙手為他們禱告,甚至共享同一杯水。他曾說這麼做是要「讓痲瘋病友感到被真心相待與被社會接納,徹底改變他們面對的孤獨與絕望」。

 

谷寒松不但不怕接觸病友,更視他們為人生導師。

 

他有一本暗綠色封皮的筆記本,封面用黑筆寫著《生命書》(The Book of Life),在這本珍藏多年的小冊子中,記載多年來谷寒松親手施洗的七十多名病友的生命故事。此外還有曾到樂生聖威廉堂拜訪的友人,其中一名病友張火成更教會他真正的「勇氣」。

谷寒松神父的《生命書》。(照片提供/谷寒松)

 

感動人的一堂

張火成和谷寒松同(1933)年出生,谷寒松稱他作「很好的朋友」,個性善良、唱歌很好聽。他的手指少了很多、幾乎沒有,卻仍用僅剩的部分彈琴、大聲歡唱。有陣子張火成因腳病嚴重,恐會奪去其生命,眾人都勸他去掉雙腳,「不去掉,(漢生病)會取了你的性命」。幾番考量後他接受了手術,再也沒有雙腳、卻帶著康復的身體繼續活下去。

 

聖家獻女傳教修會杜金換修女請他到輔大為學生上「人生哲學」的課程,他說:「同學們!你們看我生得不好看,但是我的信仰給我勇氣面對事實。」張火成的分享讓谷寒松相當感動。

 

直到後來,當谷寒松聽到張火成因騎車不慎,撞到路邊大卡車而喪命時,他難過好一陣子、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張火成的追思彌撒上,谷寒松難過地落淚大哭。

 

台灣漢生病患人數日漸減少,谷寒松1997年應澳門耶穌會陸毅神父之邀前往大陸考察,發現當年樂生療養院的慘狀在當地重演,於是創辦中國痲瘋服務協會,投入偏遠的四川、雲南、廣東山區的痲瘋病患服務。在當地痲瘋村興建療養中心,成立醫療站、護理站做醫療訓練,製義肢、保護鞋工廠,以及痲瘋病患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谷寒松神父在大陸服事的情況。(照片提供/谷寒松)

 

對生命的「愛之勇氣」

伊甸基金會舉辦的2018「苦難神學研討會」,谷寒松於其提出的專題文章《信仰與痲瘋病患的心靈會遇—漢生病(痲瘋病)患者,是我的導師》中寫道,今日處於一個價值混亂、社會失序、人心不安....宗教信仰模糊的時代,人類遇到困難通常是往下走:自殺、墮落。這些現象不只存在於老年人、失業的人、學生,人們因著不同理由生活在情緒低潮憂鬱中。

 

可是反觀漢生病友們的生活,活在這種對未來沒有太多的希望,生命的情緒應會更大的失落,但實在地說,卻比較少聽到痲瘋病患自殺。「所以,當一位漢生病友繼續生活,本身就隱藏著對生命的愛之勇氣

 

就如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天主是愛》通諭所言:「愛是一道光,最後是惟一的光,能夠照亮這個混暗的世界,並給予我們生活及工作下去所需要的勇氣。」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