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余光中一首《鄉愁》,令無數人共鳴。然而,雅各書信中哀愁,卻常被人有意或無意的忽略。(照片來源/左:Shutterstock;右:國立中山大學余光中數位文學館)

未信時

行為是一道深深的天塹,

我在這頭,

天堂在那頭。

 

初信時,

行為是一條彎彎的小路,

我在後頭,

聖經在前頭。

 

生活中,

行為是一架穩穩的天平,

我在這頭,

靈命在那頭。

 

試煉時行為是一副重重的枷鎖,

我在裡頭,

撒但在外頭。

 

後來啊,

行為是一座高高的大樓,

我在上頭,

信心在下頭。

 

將來呢?

行為是一張大大的獎狀,

我在這頭,

基督在那頭。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各書2:26

 

余光中一首《鄉愁》,令無數人共鳴。然而,雅各書信中哀愁,卻常被人有意或無意的忽略。甚至有人認為,乾脆不要讀這封信,因為它似乎與「因信稱義」的真理格格不入。

 

而這,正是雅各心裡的愁。

 

彼時,有的信徒在遭遇撒但試探時,隨從私欲,愛心全無。有的信徒則嫌貧愛富,以貌取人。也有信徒口無遮攔,打架鬥毆。當然,還有些富足的基督徒,為富不仁,驕傲自大。

 

雅各提醒他們,若只有口頭上的信心,行為卻沒有改變,那信心是假的,稱義也就成了一廂情願。

 

因此,雅各所說的稱義需要信心加行為,跟保羅所說的「因信稱義」並沒有任何地衝突。保羅所說的信,指的是心裡相信,這信包含著認罪悔改,之後定會有好行為的流露。而雅各所說的信,指的是在教會裡人們嘴巴說說的相信,這信有真有假,而行為就是分辨真假的重要標誌。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