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上帝在我們的享樂中低語,在我們的良心中發聲,但在我們的痛苦中吶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凱西和我在婚禮那天,於我們的親朋好友面前交換了彼此的誓言。在委身的傳統誓詞之外,我們還多加了一段聖經經文,即《詩篇》第三十四篇第一至三節;這鐫刻在我們婚戒的內圈中。

 

我要時常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

我的心要因耶和華誇耀,困苦的人聽見了就喜樂。

你們要跟我一起尊耶和華為大,我們來一同高舉他的名。

《新譯本》

 

交換誓言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經文的崇高用詞更強化了這種氛圍。我們正一起揚帆駛入基督徒服事的一生,期待勇敢地向世人呈現我們所認識的上帝,但是在那時,我們卻幾乎完全忽略了位在經文正中央的字句。經文把「成功的服事」定義為「困苦的人聽見了就喜樂。」然而,就如凱西後來所說的,當時我們忽略掉那句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在那個年紀,都還沒有遭遇到像是指甲嵌入肉裡那樣的苦難。」我們很年輕,而年輕人的驕傲就是不會去設想痛苦與苦難,我們幾乎無法理解:幫助別人和我們自己去明白並且面對困苦(而且要好好面對),是多麼的關鍵。

 

當我開始過著傳道人生活時,我試圖去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抵擋和拒絕上帝。很快地,我就意識到,主要原因也許就是困苦和苦難。一位良善、公正、慈愛的上帝,怎麼能允許有這樣的悲慘、墮落、痛苦和傷痛出現?腦袋中的懷疑會伴隨著心裡的痛苦一起增長。當我在陪伴受苦者的時候,常常發現自己要回答有關反對上帝存在和基督教信仰的各種棘手問題。好幾年前,一名好萊塢演員在她的情人突然意外死亡後,接受了採訪。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她的生活中都未曾思想或是提及上帝,但是當這件事情一發生,她立刻就說:「一個慈愛的上帝怎會容讓這樣的事發生?」瞬間,她就從對上帝漠不關心變成對祂滿懷憤怒。正是這一類的經驗,導致很多思想家都像作家司湯達(Stendhal。即瑪麗-亨利.貝萊【Marie-Henri Beyle】)那樣爭論表示:「上帝唯一的辯詞,就是祂並不存在。」

 

但是與此同時,我也聽說幾乎是有一樣多的人,透過困苦和苦難找到了上帝,他們發現逆境促使他們走向上帝,而非遠離,艱難時分把他們從靈性自滿的迷夢中喚醒,讓他們開始認真地追尋神聖,苦難在「背叛靈魂的城堡裡插下真理的旗幟。」「若不是苦難進到生活裡,我們就沒有一個人能找到上帝」的這種說法,是有一點誇張,但是也不算太過分。當痛苦和苦難臨及之際,我們終於明白:我們不僅是「現在」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且我們從來都沒有掌握過。

 

幾年下來,我也逐漸意識到,逆境不是只有帶領人相信上帝的存在,它也把那些已經相信的人拽入一種更深的經歷,經歷上帝的真實、慈愛和恩典。從對上帝擁有抽象的知識到進入與永活實存的祂,有個人性的相遇,而我們經歷這種轉變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困苦的煉爐。如魯益師(C. S. Lewis)的名言所說:「上帝在我們的享樂中低語,在我們的良心中發聲,但在我們的痛苦中吶喊。」信徒在頭腦理解很多的教義真理,但是除非那些真理經歷過失望、失敗和損失,否則就很難腳踏實地地走入心裡。就如一個正當同時要失去事業和家庭的人,曾經對我說過的:「原則上,我一直都知道:『在面對這一切的時候,耶穌是你的全所需。』但是,除非耶穌就是你所僅有的,否則你不會真的明白耶穌是你的全所需。」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