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來到以色列曠野,是聖地難忘的一站旅程。

來到以色列曠野,是聖地難忘的一站旅程。 (攝影/記者張嘉慧)

《聖經》中形容曠野時最常寫到:「那大而可畏(怕)的曠野。」當聖徒親自踏在以色列曠野的土地上,才恍然大悟《聖經》大衛詩中所說:「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耶穌是唯一」的那種意境。

《聖經》中提到「曠野」的章節非常多,如以色列民進入應許之地之前的40年曠野磨練生活、耶穌在曠野40晝夜禁食、受撒但試探,以及耶穌多次退到曠野祈禱等。

「死海古卷」的遺址谷木蘭也是位於曠野中,考古學家在這裡挖掘出11個洞穴,由於極為炎熱乾燥的天氣,因此經過2千年,許多手抄卷仍安然保存下來,成為《聖經》考古的一大突破。

環境惡劣、空曠 需要主人的曠野

曠野地形險峻,下一步就可能跌入死蔭幽谷。

曠野地形險峻,下一步就可能跌入死蔭幽谷。 (攝影/記者張嘉慧)

曠野不僅大而可畏,更是寂寞、孤單、黑暗、充滿危險與試探的地方,正因如此,「羊」才更需要緊緊歸隨「牧羊人」。以色列民居曠野40年,靠的是天降嗎哪維生,並有火柱和雲柱引導前方道路。在曠野中,更能經歷神滿滿的作為。

不僅如此,曠野空曠、寂靜的環境,遠離一切誘惑與打擾,不管是耶穌向父上帝禱告、耶穌受試探後重新得力,以及摩西領受活潑聖言,都是在曠野發生,曠野可說是人靈性得力的最佳福地,在這裡更能單單與主親近,耶穌就是信徒的最佳榜樣。

聖徒走在以色列曠野地上,體驗如履薄冰的臨場感,更深刻體會耶穌是唯一牧羊人的領受。

聖徒走在以色列曠野地上,體驗如履薄冰的臨場感,更深刻體會耶穌是唯一牧羊人的領受。 (攝影/記者張嘉慧)

迦南美地必經之路 承接祝福的曠野

在《聖經》裡,曠野的經歷經常緊隨在特別的祝福後,如以色列民出埃及後,即立刻被領入曠野;耶穌接受施洗約翰洗禮且獲聖靈充滿後,馬上被催入曠野受試探。

曠野代表的是「準備階段」,磨練信徒帶出更大的能力,以備進入新的服事中。曠野,無疑是進入迦南美地的必經之路。

曠野的淬鍊-皂莢木

皂莢木。

皂莢木。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曠野中能看見生長茂盛的「皂莢木」,它在沒有其他樹木生長的旱地上,仍能長到25呎高,並開出黃色的花。

皂莢木的木紋細密、材質良好,至聖所會幕中所有的器皿,如香壇、施恩座、柱子、傢俱,甚至是約櫃等,全都用它製作。

唯有經過曠野這種極惡劣、乾燥的環境磨練,才能養成皂莢木堅忍不拔的「特質」;人生也是如此,需要經過逆境淬鍊,才能成為人上人。

現在行經以色列,除了大片曠野外,更有許多道路及新興都市,著實印證《聖經》所說:「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