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透過拾荒捐出上百萬,謝瑞立能做到,人人都能。

透過拾荒捐出上百萬,謝瑞立能做到,人人都能。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一個人捐款百萬不足為奇,但如果是用「拾荒」賺的錢,可能嗎?彰化縣鹿港鎮就有一名活生生的例子。

來到鹿港鎮新厝小巷中,一位68歲、身形清瘦黝黑、臉上爬滿皺紋的謝瑞立伯伯,幾十年來,和母親沒有花過一毛錢為自己添購甚麼,家中四目所及的鍋碗瓢盆、傢俱、衣物等,全由拾荒撿回。

聽到這裡,可能會以為家中的這位老伯伯非常急需社會幫忙紓困,但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將完全跌破大家的眼鏡。

30多年來,靠拾荒維生的謝瑞立伯伯,捐出上百萬元助貧,還長期認養4名受助童。這份「能力」到底從何而來?謝瑞立說:「有人比我更需要!」

自幼貧困 立志有能力一定要助人

謝瑞立自幼家境貧困,家中共有九個孩子,生活壓力沉重;家中排行老五的他,在讀完小學後,便輟學隨著父親在村莊中叫賣維生。

謝瑞立的父母於結婚之初在鹿港教會信主,因此從小就接觸教會。不過上帝並沒有讓家中變得大富大貴,接二連三的苦難接踵而來。13歲時謝瑞立因盲腸炎開刀,全家陷入無錢就醫的困境,接著么弟感冒引發成肺炎,造成嚴重肺積水,雪上加霜。直到現在謝瑞立都清楚記得,雙親為了救活兩兄弟的命,在小村莊裡沿街乞貸,卻哭訴無門的景況。後來命救回了,家中因為積欠龐大醫藥費,陷入更加絕望的悲慘中。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病癒後,儘管還是個孩子的謝瑞立,因此立下志願:「將來只要有能力,一定盡力幫助需要的人走過不幸!」

謝瑞立書讀得不多,識字能力有限,始終能做的都是一些出賣勞力的工作,一次鄰居見他工作漂浮不定,提供一些不要的廢紙、鐵罐給他,從此開啟了他的拾荒生活。

30年前母親生病住院,為了3千元的住院保證金,心急如焚的謝瑞立借了好久才湊齊,更加堅定了助人想法。

然而就在這期間,謝瑞立陸續歷經妻子離去、父親辭世及貧病交加的過程,可是他與母親並不怨天尤人,而是將這些苦難視為上帝的磨練,以致有更大的信心和決心回饋社會。1983年左右,謝瑞立還完了人生最後一筆醫藥債,開始了他救人善行的工作。

30餘年捐款百萬 不惜舉債資助國內外貧童

最初,謝瑞立從報紙上找尋急難者,寄出3、5百元,雖然錢不多,但都是他拾起一個酒瓶、一疊廢紙,從幾毛錢累積攢得,粗估五年內也捐出了20多萬元。

後來,他從教會得知二林保育院在徵求永久助養人,認為這樣的行為好有意義,只是10多萬元的贊助金額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於是登門拜訪院方,對方也破天荒讓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付完。後來有一段時間在養鰻場工作,他又向老闆借貸,陸續資助了好幾位國內外貧童,再努力工作與日償還。

謝瑞立說,捐出的款項光是一萬元以上的金額、有開收據的就有1百多萬,還不包括一萬元以下的小額捐獻。

就連當時高齡80多歲、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謝郭秀鶯,也堅持每日做代工,以一天幾十塊的收入和兒子一起從事這份慈善事業。

享受有兩種 謝瑞立更喜歡「精神享受」

謝瑞立曾於78年當選彰化縣府社會福利有功人士、83年當選彰化區模範居民、84年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等。

謝瑞立曾於78年當選彰化縣府社會福利有功人士、83年當選彰化區模範居民、84年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等。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不必這樣。」這些行為看在旁人眼裡難以理解,親人、鄰友數落他傻、不懂得過生活,謝瑞立卻反過來說:「享受有兩種!」

「如果我拿這些錢去泡在娛樂場所,不過是『肉體上的享受』,但今天我把錢用在幫助需要的人身上,這是『精神上的享受!』」謝瑞立認為,200元或2000元都可以過一天,不如把錢拿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也有人會想,等稍有成就時再說,「可是人總是不會滿足於現況,幫助人並沒有門檻,當下就可以做!」他說,有一次,受助的孩童考上名校大學,捎來一封感謝信,讓謝瑞立感動良久。

「施比受更為有福!」謝瑞立徹底將《聖經》中的名言,實踐在一生中。

三年前罹癌 最想遺愛人間

出身貧困家庭,讓謝瑞立大半輩子的人生看透了人情冷暖,現在的他享受到從社會而來的許多關愛。

出身貧困家庭,讓謝瑞立大半輩子的人生看透了人情冷暖,現在的他享受到從社會而來的許多關愛。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3年前,彰基鹿基分院檢查出謝瑞立罹患膽囊癌,去年轉移到胰臟,罹癌後謝瑞立無法工作,家中經濟全倚靠妻子工作和老人年金過活。

即或生病,謝瑞立仍正面看待每一天生活,並沒有讓疾病吞噬人生的快樂。他說,內心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捐出自己的大體,遺愛人間,他已經簽過器官捐贈卡,希望大家為他禱告,讓太太能放下不捨,成全美事。

以前的付出,也讓謝瑞立現在獲得很多人的關心。除了教會朋友外,彰基鹿基分院於今年年初時發動一人一信寫鼓勵信給他,並安排圍爐團聚,帶給謝瑞立心中滿滿溫暖。

彰基表示,發動一人一信,同時也是希望謝瑞立的9歲小女兒能知道爸爸的「偉大」。

彰基表示,發動一人一信,同時也是希望謝瑞立的9歲小女兒能知道爸爸的「偉大」。 (照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

最近,他也將自己幾十年來拾荒所得的古櫃子、各式杯盤、竹簍等上千件4、50年代的古文物捐贈出去,做為失智老人輔助用品;並打算以父親的名字「再捐一筆」,讓逝世19年的父親也能成為一位永久助養人,盡為人子的孝道。即使不能再賺錢,他仍延續「天國有錢人」的身份使命!

回顧數十年的善舉歲月,謝瑞立說,賺的都是上帝的錢,就要捐給需要的人;現在他在國內還有3名分別念國小及國中的資助兒童。行善的動力不在於成就如何,而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做得到。期盼謝瑞立的故事能帶給所有讀者生命的激盪與感動,為所處的社會付出一己之力。

《聖經》馬可福音12章42~44節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