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張伶協談師的陪伴與教導下,原本的飛行少年逐漸轉變,成為才華洋溢的優秀人才。(照片來源/張伶老師)

令眾多安置機構束手無策的行為偏差少年,自從來到「台南希望之家安置機構」(以下簡稱希望之家),跟在資深協談師張伶身邊學習,性格竟有了一百八十度翻轉,導回正途後的新面貌,讓眾人感動不已。

張伶老師多年來在希望之家幫助了許多弱勢家庭和飛行少年(即行為偏差少年),她是第五代基督徒,散發著溫暖、可靠的氣質,但信仰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堅定,她經歷過人生低谷和許多神蹟後,確信上帝如此愛她,決心用這份愛去幫助更多人。

 

她的每一句密室禱告 神透過別人之口複述

張伶老師在40歲前因要幫忙丈夫經營生意,並沒有穩定至教會聚會,當40歲經歷婚變的人生低谷,才受一位長輩邀約開始固定至教會追尋信仰。聚會中的詩歌與信息常讓她得著安慰,她形容自己的信仰是在最艱難時被神撿回。

 

張伶老師也曾在低潮時,懷疑神是否垂聽她的禱告,但就在那時,有一位不熟識的外國宣教士,為她內在醫治禱告服事當中,竟說出她單獨向神禱告時的所有禱告詞,令她十分吃驚,也從此確信神垂聽她每一句禱告、顧念每一位微小的人。

 

由於歷經內心的創傷,張伶老師開始研究相關領域,希望釐清自己創傷的來源。在這段過程中,接連有兩個人跟她分享同一段聖經經文,出自哥林多後書1:4「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神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於是張伶老師對婚姻家庭關懷事工的負擔與日俱增,她進入加利利宣道學院修習,畢業後繼續至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攻讀婚姻家庭心理學碩士。

 

學費無著落? 神早已預備

張伶老師分享在這當中,發生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神蹟。在她進入研究所前,接到孩子的電話,孩子告訴她因為爸爸經商失利,沒有錢幫他繳學費,所以張伶老師便將準備用來繳自己研究所的學費,先挪給孩子繳學費,導致手邊的資金無法支應研究所學費,她只能將一切禱告交託給神,跟神說若進修是神的旨意,求神親自預備夠用的資金,縱使眼前尚未看到任何著落。

 

隔天張伶老師的父親突然打電話給她,在完全不知道她的現況狀態下,父親主動給了她一筆資金,讓她得以順利繳完學費、完成婚姻家庭心理學碩士學位。不過讀完研究所畢業後,又面臨找工作的挑戰,透過自己的禱告及加利利宣教中心陳坤生牧師的代禱,剛好希望之家的協談師將要離職,便邀請她加入,一路走到今天。

希望之家位於山明水秀的台南玉井山區,是許多人喜歡拍照打卡的美麗景點。(攝影/記者 林子騫)

 

給飛行少年發揮的舞台 少年用行動回饋

在希望之家以前設立的安置機構中,張伶老師協談過形形色色的家庭和青少年,曾有一名令人聞之變色、行為偏差程度較高的少年,沒有機構敢收留,來到希望之家後,張伶老師主動帶領這位少年,並教導他做麵包。張伶老師說,感謝神給她「做西點麵包」的恩賜,她有一位麵包師傅好友會教她做西點,各種品項只要教她一次,她便能記住做法,然後再教導希望之家的學員。

 

這位少年學了一陣子後,有一天少年法院的法官要來探視他,以了解這位少年目前的狀況,於是張伶老師鼓勵這位青少年,趁這次機會好好表現,親手做麵包請法官吃。少年欣然接受,當天凌晨五點便興致勃勃地起床做麵包,用心將麵包切得美美地,送到法官和眾人面前,張伶老師說,當這位法官吃下麵包時感動落淚,對於少年的改變甚感欣慰。

 

張伶也遇過一位訪視對象的父親,因職業因素防備心重,對上門關懷的「老師」從不給好臉色,唯獨對她招待有佳,張伶說,也許因為希望之家是單純用愛關懷他們,所以能軟化人心。

張伶老師探訪偏鄉弱勢家庭。(照片來源/張伶老師)

 

希望之家秉持耶穌基督的精神,將愛帶入窮困偏鄉,並幫助飛行少年建立自信、發揮恩賜,張伶說,這裡有幾位輔導員都是當初曾住進來的少年,他們和張伶一樣,走過患難、用那段寶貴的歷程幫助他人、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目前希望之家社福中心主要關懷弱勢少年和偏鄉家庭,透過訪視、經濟補助、職業訓練…等多種管道,幫助偏鄉地區從幼兒到18歲青少年弱勢家庭,提供更多支持性的福利服務,及透過專業性的評估與資源的介入,讓孩子擁有安全成長的照顧環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