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朋友多並不代表有健康的社交,端視你的朋友是來自螢幕還是真實互動。(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來自千禧與Z世代的「自拍世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焦慮比例,近期美國多份調查報告顯示,過度依賴網路社群媒體,而產生出焦慮與憂慮症狀者高達三成。福音佈道家葛福臨牧師日前透過臉書,提出這個令人擔憂的現象,表示即便網路上有上千追隨者,仍然無法滿足人類真實的「內在需求」。

有多個針對美國成年與青少年的調查,都指出「寂寞」這個問題在這個族群中有日漸擴大的擔憂,即便他們擁有比上個世代更多的「朋友」,但是許多卻是沒有真實溫度的「臉書」、「IG」或「推特」網友。

 

尤其是「自拍世代」,因高度的社交媒體使用頻率,使他們成為憂鬱與躁鬱症狀發生率最高的族群。

 

《皮耶研究》最近公布一份青少年調查報告,指出青少年產生焦慮與沮喪的主要因素來源為學業、財務狀況、未來發展,以及對自己的外表的滿意度。約有三成的受訪者對於「自己的外表」、與「是否能融入同儕」感到特別有壓力。

 

《早期青少年期刊》也公布,指出經常在網路貼出自拍照的青少年,對自己的外表更加在意,相同地,也比較容易因不滿意自身形象而產生負面想法

社會調查顯示Z世代是目前「最寂寞」的一群,33%的同學都有抑鬱傾向。(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臨床心理科學學會》曾經針對50萬個八年級到高三學生調查,發現有33%的青少年有憂慮傾向或症狀。其中提到愈少依賴社群媒體,並經常從事運動、與人有實際互動、觀看紙本媒體、以及參加信仰服務的人,較少有精神方面的警訊。

 

另外一個由《信諾保險集團》所做的調查,指出多數美國人普遍感到「寂寞」。他們針對2萬個成人調查,有46%美國人感到「寂寞」,47%美國人感到「被邊緣化」。並特別指出Z世代(介於18-22歲)是目前「最寂寞」的一代,而且比老年族群面臨更大的健康威脅

 

其醫療主席內梅切克博士(Douglas Nemecek)提到,遠離「數位螢幕」、並多多參加人與人的實際互動,對健康有明顯十足的益處。

 

心理治療師琳達‧明特爾(Linda Mintle)並補充:「人類需要真實的面對面、投入時間、與親密關係。眾多調查都指出,來自所屬團體的協助,以及投入人際互動,都能在各方面維繫你的健康。人類所需要的不是那些從網路上得到的膚淺表面。」

 

葛福臨牧師透過臉書提醒千禧以及Z世代的朋友,要填滿心中的空虛,只有一種。(照片來源/Franklin Graham FB)

 

基督教福音佈道家葛福臨牧師透過臉書提醒年輕人,雖然我們可以輕易擁有上百、或上千個網路朋友,甚至是萬計的粉絲,仍然無法滿足身為一個人的需求、心中最原始的渴望。唯一能填補這個生命空洞的,只有一種關係,即透過主耶穌基督與神連結的關係。

 

在孤獨的世界上,惟獨神不會離你而去或背叛你,只有祂才能使永遠不滿足的心感到滿足。

 

(文章來源/CBN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