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劉志學博士提出科學證據,說明挪亞方舟大洪水是「歷史」,而不是天方夜譚!(攝影/記者林子騫、Shutterstock)

你是否認為有些聖經故事,太超出理解範圍、甚至與現代科學不符?特別是挪亞方舟年代,不僅全世界淹了近一年大洪水,幾乎所有活物滅絕,還得把大量動物塞到同一艘船上,簡直無法想像?更令人疑惑的是,與演化論和地球年齡衝突的部分,該如何說明?擁有台灣大學地質學系學、碩士、奧地利GRAZ工科大學工程地質學博士,以及紐約信心聖經神學院道學碩士學位的劉志學傳道,針對以上爭議,一一提出科學證據說明。

劉志學博士與現場約50位學員,一同細算挪亞的族譜年代。(攝影/記者 林子騫)

 

2019年3月16日由高雄聖光神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辦「挪亞洪水!歷史?神話?」專題研習,吸引50多位學員到場參加,其中不乏理工背景人士,課程中討論熱烈,現場眾人發揮科學精神、理性分析,仔細檢視各項證據。

 

一、挪亞洪水的證據

劉志學博士將挪亞洪水證據分為「聖經證據」和「地質學證據」兩部分:

 

1.聖經證據

在聖經創世記第6-9章,記載了洪水的過程;之後使徒和先知也引用挪亞洪水,例如以賽亞書54:9「這事在我好像挪亞的洪水。我怎樣起誓不再使挪亞的洪水漫過遍地,我也照樣起誓不再向你發怒,也不斥責你。」還有以西結書14:20、希伯來書11:7、彼得前書3:20、彼得後書2:5等;此外,連主耶穌也親自引用挪亞洪水,出現在馬太福音24:37-39,以及路加福音17:26-27。

 

劉志學博士特別與學員一起現場計算,創世記5:1-32中所列出、從亞當到挪亞的族譜,他們的出生、生小孩、生存的年歲和死亡年份, 以亞當出生之年為世界年0年,那洪水發生時間就是世界年1656年。他指出,若聖經有記載除了挪亞一家以外的人,能活超過世界年1656年,那麼聖經就是假的,因為按理說,所有人都被洪水淹死了。劉志學博士笑說,摩西在寫創世記時,把年份準確地寫到個位數,純粹因為上帝要他寫什麼他就照寫,不會想到今天會有一些人這麼認真在計算。

 

從亞當生到挪亞,總共有十代人,但為什麼彼得後書2:5的希臘原文寫「保護第八個公義的傳道者」而不是第十個?(註:和合本翻譯為「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劉志學博士解釋,經過計算,以諾和拉麥過世時,他們的父親都還在世,所以挪亞算是第八個傳承者。劉志學博士說,聖經很準確,讀來讀去沒有一句話是不合理的。

經仔細計算創世記記載的年份,發現挪亞是第八位繼承者。(攝影/記者 林子騫)

 

2.地質學證據

(1)否認挪亞洪水的立論

現代地質學以「定年法」推測,地球年齡為46億年,目前在北美洲發現最老的岩石Acasta Gneiss定年為42億年前;地球最古老的化石約35億年前的藻類,但在寒武紀(5.42億年前)之前的生物化石極少,要從寒武紀以後開始大量演化,又稱為「寒武紀生物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

 

這些科學家依據冰川遺跡遍滿全球的證據,認為在寒武紀前,地球曾經歷冰封,這段冰封醞釀了生物大爆炸的潛能,等冰退去,生物的生命力便開始展現,產生一波生物爆發。

劉志學博士講解目前主流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學說。(攝影/記者 林子騫)

 

此外,還有耳熟能詳的「演化論」則指出,冰封地球後的演化次序為:1.寒武紀(5.42億年前)三葉蟲、海葵和腕足類等簡單構造海洋生物。 2.石炭紀(3.59億年前)後出現大量陸生植物,是目前美國和歐洲的煤炭主要來源。 3.二疊紀(3億年前)兩棲類出現,也有少許爬蟲類化石,代表生物逐漸從海洋上到陸地 。4.三疊紀(2.51億年前)爬蟲類興盛,恐龍時代開始。 5.侏儸紀(2億年前)有羽毛的鳥類化石出現,認為鳥類是恐龍的後代。 6.新生代(6千5百萬年前)以後,恐龍滅絕,哺乳類興起 7.在2百萬年前左右,猿人出現,慢慢演化成現代人類。

 

按照上方的時間點,與聖經記載人類出現和挪亞洪水的回推時間點,差距甚遠,因此得出聖經與實際歷史不符的結論。但上述科學理論的研究方法及推論過程,實有許多值得商榷處,劉志學博士於下一點說明。

 

(2)古生物學和岩石學的難題

古生物學提出的演化過程雖合理,但在化石中就是找不到「Missing Link」,比方一般認為「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但不僅找不到二者之間的「演化過程」化石證據,只停留在「鳥就是鳥」、「恐龍就是恐龍」,甚至還在比恐龍年代更早的地層中,發現鳥類化石。

 

此外,許多化石的形成原因也不明,因為有大量的化石,幾乎都是生物突然死去,且經迅速掩埋形成,所以能保留完整體型,像是整圈的恐龍蛋化石、嘴巴含著另一隻小魚的大魚(極可能進食到一半被迅速掩埋),按照「災難說」的論點,很可能是突遭大型自然災害,造成大量生物突然死亡,但究竟是什麼時間點的什麼災害呢?

 

岩石學的困擾,首先是地球的「沉積岩」覆蓋陸地70%以上,而「沉積岩」主要是海洋環境沉積而成;地殼分成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按照二者各自的石英比重,可推論出「海洋一定曾經比現在的陸地高」,但是依照目前主流學說,冰封地球只在生物大爆炸之前出現過,之後都沒發生過。這要如何解釋海水面曾於寒武紀後,高於70%以上陸地面積?

 

若說是大陸地殼曾經沉到海裡,也很難解釋美國大峽谷厚度約1200公尺,且歷時約3億年的沉積岩,是如何形成的。此外,劉志學博士也分享,有時候「冰川」與「洪水」沉積出來的岩石,連專家都很難分辨。

劉志學博士說明海水如何高於陸地。(攝影/記者 林子騫)

 

(3)挪亞時代大洪水,正好解決前述科學難題

首先,大洪水解釋了海平面覆蓋地表的問題而所謂「冰封地球」時期的「冰磧石」岩層,其實並非冰封造成,而是洪水前夕的暴雨開始時,大量土石流從山上沖入海裡所造成。劉志學博士舉例說明,從前他還在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建造高速公路霧峰到埔里段時,遇到一次颱風,短短幾天內就沉積2層樓高的礫石層。

 

劉志學博士為了研究礫石層,親赴地質較無變質過的美國大峽谷,上下來回徒步八小時,發現有20多公尺長浪形成的波浪型沉積岩,他解釋,極其大的暴風雨才會形成20公尺長浪;此外,從堆積紋路中,看不到細沙形成的層次,可以推論洪水一波又一波,讓這些夾帶的最細泥沙還來不及沉積就被推走;菱菱角角的岩石,也說明這堆礫石還來不及被環境慢慢磨圓就沉了下來

 

以上都呼應了創世記7:19-20所記載:「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

劉志學博士親赴美國大峽谷研究地質,投影片照片中為他的妻子,背後即20多公尺長浪形成的岩石。(攝影/記者 林子騫)

 

其次,在古生物學的部分,演化論主流學說將每一類「古生物化石」出現的時間點,視為「古生物的演化史」,也就是最早出現的化石,是最早「出現」的生物;但劉志學博士認為,化石出現的順序,並非「古生物的演化史」,而是「古生物的死亡史」

 

他進一步說明,當暴風雨來,一次又一次沖刷大量土石,形成暴雨礫石層;當水勢漸長,最先被掩埋死亡的是濱海、淺海的生物,形成三葉蟲、腕足類和海葵等化石。接下來海水淹沒大量陸生植物,造成石炭紀大量媒層,同時棲息於近海陸地上的兩棲類也相繼死亡

 

水勢再繼續上漲,往山上跑的爬蟲類,因為是變溫動物怕冷無法跑太高,所以第三批死亡。然後鳥類也陸續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會發現鳥類的化石年代早於恐龍,也許這隻鳥剛好比恐龍先被掩埋,形成早於恐龍化石時間的鳥類化石。而哺乳類屬於恆溫動物,可以耐寒、跑到最高處,但最後還是死亡。

 

上述的死亡順序,與古生物地層出現的順序吻合:淺海生物-陸生植物-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也能合理解釋為什麼發現「大量化石」幾乎都是生物突然死去,並經迅速掩埋形成,就像前面談到吃東西吃到一半的魚化石。

劉志學博士仔細講解礫石層的形成原因、過程與順序,透過觀察未變質的岩層狀態,可推測此處的歷史進程。(攝影/記者 林子騫)

 

(4)洪水怎麼來?怎麼退?

創世記7:11-12「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依據這段經文可得知,洪水發生時,水的來源有二:「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和「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也就是從地底下冒出的海水,和從天降下的雨水。在聖經創世記1:2-7、詩篇24:2以及詩篇136:6記載,上帝初造世界時,用「空間(中文和合本翻譯為「空氣」)」把水區分為上下兩大區域,且陸地是安定於大水之上,也就是說,在陸地之下還有大量的水。

 

創世記8:3-4記載,挪亞大水於地球上靜止了150天,方舟最後停在現今土耳其邊界的亞拉臘火山上。劉志學博士先補充說明,常見的迷思認為,沙泥要形成岩石須經很長的時間,但事實上岩石的硬度與「膠合物」較有關聯,反而時間不是重點。而接下來洪水要如何退去?大量的水跑到哪裡去了呢?

 

在詩篇104:6-9記載「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諸水高過山嶺。 你的斥責一發,水便奔逃;你的雷聲一發,水便奔流。諸山升上,諸谷沉下,歸你為它所安定之地。 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不再轉回遮蓋地面。」其中「諸山升上,諸谷沉下」指的就是「板塊運動」,劉志學博士解釋,古人在數千年前寫聖經,當年還沒有「板塊運動」這個詞,上帝就要他寫這幾個字,等到2019年就會有一個班級(也就是這場講座)去解釋這件事。

 

在挪亞洪水年代的板塊運動前(現主流科學稱為地質年代7億年前,下一篇文章將解釋地質年代與聖經年代落差的問題),地球的陸地原是一大塊,稱為Rodinia;到了地質年2億年前的差異仍不大,當洪水退去時,「諸山升上,諸谷沉下」板塊分裂、相互推擠,大量陸地被擠壓變成高山,讓出更多海洋儲水空間,也形成極深的海溝,增加儲水區域

 

此外,在地質年代的侏羅紀恐龍時期,南北極並無冰貌痕跡。因此可假設有一部份的洪水後來形成了南北極冰帽,現南極最深的冰柱就有3000多公尺,能儲存大量的水。曾有人計算,若是南北極冰帽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60-80公尺。

 

下半場講座將解說「方舟空間是否足夠裝載眾多生物」和「聖經與地質時間的落差」問題。劉志學博士強調,他並非要說服所有人相信挪亞洪水這段歷史,但是他確信聖經上記載的歷史都能找到證據,也鼓勵基督徒可多接觸科學,解開信仰上的謎題

劉志學博士分享,曾有位老教授在第一堂課告訴全班:「地質學是一門哲學,不是科學」,後來他發現,地質學界於哲學和科學中間。他歡迎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大家一同切磋研究。(攝影/記者 林子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