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現在有神與我同在,我的內心極為平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魯益師是二十世紀最有權威的基督教思想家及辯論家。他愛上妻子喬伊‧戴維曼 (Joy Davidman Gresham)的時候,她已經罹患惡性骨髓癌,雖然得知病情,魯益師依然向她正式求婚,結為夫妻。

 

婚後妻子的健康一天比一天衰弱,但夫婦倆仍享受美麗且痛苦的愛。四年過後,戴維曼病逝於牛津,享年四十五歲。

 

魯益師經歷這痛苦以後如此告白:「死別是極為難熬的痛苦,但那痛苦是幸福的一部份。」 人人都會死,無人例外。既然如此,人生重點不在於年歲,而在於如何生活、如何死去。

 

申命記三十四章1至8節記載,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率領他們到了可遙望應許之地的尼波山,卻死在那裡。我確信聖經不是以負面的角度描寫摩西離世,而是在告訴我們摩西的死亡滿有榮耀。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為摩西居喪哀哭的日子就滿了。」(申命記三十四章8節)以色列人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向他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愛戴。

 

經文中有另一個重點,「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 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命記三十四章7節)摩西晚年的身體狀況是神賜給祂僕人的安慰,因為摩西獻身於神的事工。

 

這樣的 安慰如同詩篇二十三篇的告白:「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人生必有一死,但不必假設死亡的路上只有痛苦相伴,因為在死亡的路上也有從天上來的安慰,只是世人並不知道。

 

講道王子司布真(Spurgeon)牧師,也在晚年久病受苦。人們對他說:「牧師,很痛嗎?」

 

司布真回答:「是,我非常痛。然而,主常在我的身邊,更勝於疾病帶給我的痛苦。今天祂仍是我的安慰、我的喜樂,也是我的盼望。所以,我能忍受,我一定會得勝。」

 

在人生路途中,若是遭遇無法避開的苦難,務要向神禱告,好得著從上頭來的安慰。在臨終之時若想經歷安慰的恩典,就要操練屬靈生命。請牢記,我們若是真基督徒,就不必害怕死亡,因為死亡是接受神安慰的時刻。

 

魯益師在《卿卿如晤》的最後一章引用了但丁《神 曲》的一部分完結對妻子離世的默想。 「但丁與心中思念的貝緹麗彩(Beatrice Portinari) 相遇之後,二人一起走到神面前,貝緹麗彩忽然消失, 後來他得知貝緹麗彩已經升到永遠的地方。從此,但丁 除去灰心失望,與貝緹麗彩一起把眼目朝向神。」

 

魯益師告白說,如同貝緹麗彩一樣,妻子最後微笑的對象不是他,而是主。最後魯益師用妻子臨終的最後一句話做為結尾。「現在有神與我同在,我的內心極為平安。」

 

如果死亡把我們心愛的人領到神的懷裡,此後,我們不是要高舉心愛的人,而是要高舉他(她)所愛的主,也就是掌管我們生命的神。

 

直到我們臨終的那日,都要高舉主。請為你自己禱告,在往後的日子能單單高舉神,因祂是 創造我們的主,更是拯救我們的神。

 

文章摘錄編輯自《人生旅程-走向應許之地的人生指南》 / 李東元 http://www.pcstore.com.tw/ezra/M49853850.htm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