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提供/蔡頌輝Andrew Chai)

錢可以誘惑一個人去做不該做的事,也可以攔阻一個人去做該做的事。在神國的事業上,錢就常常成為事工阻力,又叫許多有心想當宣教士的人裹足不前。

 

過去二十年的宣教路,我們夫婦難免也經歷過對錢的擔憂,感恩的是,我們從來沒有因錢而後退或跌倒。這方面給我最大鼓勵的經文,是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10至20節的話。雖然本段經文並沒有提供我們具體的理財方針,卻指出了一些比理財更重要的原則。本文結合了對經文的理解以及我的經驗,期待藉此幫助宣教士、有心志獻身宣教的人以及背後支持的教會,以正確的心態和信念來看待神國的錢財。

 

宣教士——作個知足的受恩者

 

該段經文提到,保羅從以巴弗提收到腓立比教會送他的禮物,並表達感激。保羅解釋,他並不是因為在缺乏中收到禮物才格外興奮,相反的,他已經學了一身功夫,能適應各樣的處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11-12節)保羅的生命能屈能伸,展現無比的生命力!這個秘訣是甚麼呢?保羅接著寫道:「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信徒在使用這一段經文的時候當切記,保羅做神國事工的前提下反映出來的信心,不宜隨意將本節套在個人的野心上)他清楚曉得,是神讓他面對各種處境,故神也必給他能力去勝過一切的困難。

 

這話一直提醒我要作個知足者,能配合神所賜的各樣處境,而不是讓處境來配合我們。如果總是期待處境合乎理想,我們一生根本就無法滿足,服事更不會有喜樂。過去二十年的宣教服事,我們一家也努力學習配合不同環境。雖然不是很富裕,卻也不算貧窮。在生活的需用品上努力學習簡樸,這不只是考慮到金錢的管理,也盡量考慮到與當地人認同的生活水準,避免與他們產生太大的差距,以致給福音造成攔阻。人性有個易見的弱點,即當物質水準往上提升的時候,我們生命的素質就不知覺地走下坡。我見過很多過慣舒適生活的人,去參加短宣的適應度(無論是睡、吃或生活)都要比普通背景來的人要難很多。我們常常提醒自己並教育孩子們,要看重生命素質過於物質水準。記得我們還在台灣的時候,大兒子天洵有一天在出門上學前,站在門口回頭看著我們一家所住的小房間發呆了半晌,然後很認真地說:「爸,我們的家好小哦~」我的心酸了一下。但他接下來的話倒是令我感到安慰:「小,不過很溫暖。」沒錯,溫暖是內在素質,比空間的大小重要多了。

 

教會——當個慷慨的施予者

 

宣教士應當努力作個知足者,但教會卻當努力成為宣教士忠實的支持者。腓立比教會就是一個典範。保羅稱讚腓立比教會對他忠誠的支持是一件美事,並形容他們的做法是和他同受患難(14節)。 腓利比教會的忠實支持表露在幾方面。

 

首先是他們獨立的行動上:「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15節)即使沒有其他的教會在支持保羅,腓立比教會仍然沒有放棄,他們做他們該做的事。

 

第二,忠實的態度也表露在他們支持的恆心上。保羅是在第二次佈道旅程的時候在腓立比建立了歐洲第一間教會(約西元50年),他不久就往別的地方去了。後來在第三次佈道行程時重訪此城,逗留的時間依舊不長,直至他到羅馬監獄的時候才寫這封信(約西元62年)。由此可推測,從保羅初次在馬其頓傳福音直到收到腓立比教會的禮物時,已經隔十多年。那些年,腓立比的教會一直都積極支持他。

 

第三,腓立比教會的奉獻是主動的。保羅提到:「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16節)無論保羅到哪裡去、無論他有沒有向他們募款,他們都堅持參與其中。哥林多後書提到的馬其頓教會,極可能就是腓立比教會。保羅稱讚他們說:「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們(這話顯示保羅可能因他們的窮乏而勸他們不要奉獻),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林後八2-4)甚願今天神的子民也有這樣奉獻的心:既知道是神的工作,就巴不得自己有份參與,儘管自己有缺乏、即使受到攔阻,也不放棄投資在其中!

 

我在一個宣教機構通訊上讀過一個宣教士的經歷,記憶猶深。文中該宣教士提及他到泰北一個貧困小村莊的兒童主日學講故事。他講故事時對小朋友說:「你們這裡的生活雖然簡單,可是至少你們有鞋子可以穿。你知道嗎?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小孩子,沒鞋子可穿。」講完故事以後,他留意到其中一個小孩匆匆忙忙離開。不久後,那小孩拿著一雙鞋子回到宣教士那裡,遞給宣教士說:「我已經有一雙鞋子,請你幫忙把這一雙分給那些沒有鞋子穿的小朋友。」我們在參與奉獻的時候,會不會考慮太多,以致我們錯過很多蒙福的機會呢?巴不得我們都像小孩子一樣單純。

 

上帝——值得仰賴的賞賜者

 

保羅最感到喜悅的事情,並不只是他得到了物質上的供給,也不只是因為他知道腓立比教會想念他,更是因為他知道神在這一件事上的監察和參與。他知道神會做兩件事,首先,神悅納奉獻:「我並不求甚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17~18節)信徒切勿忘記,我們的奉獻不單使宣教士得益處,事實上更是神悅納的祭物。沒有任何一件事比神悅納我們的奉獻更為寶貴!我們所做的無論有多大的成就,如果神不悅納,就算不得甚麼;相反的,即使我們所做的是再不起眼的小事,只要我們知道祂悅納我們,那就是最大的滿足。

 

本處提到神會做的另一件事是滿足教會一切所需:「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19節)保羅深信教會不會有缺乏,因為神是信實的。在宣教事業上,宣教士和教會該有的精神就是這樣——個人按照神的心意盡本份,做神要我們做的事(無論是服事或奉獻),然後憑著信心仰賴神應許的供應。

 

我們夫婦倆自全職服事以來,就持守一個原則——不向會友借錢。在全職事奉的第一年,由於原先答應支持的其中一間教會臨時取消支持,所以我們兩個人共用教會對一個人的支持。那一年,我們並沒有到處找錢,卻仍平安地渡過了。第二年,我們雖然籌足了所需要的費用,卻因匯款問題而是一大半的奉獻卡在銀行裡。同樣的,我們又平安渡過了第二年。後來我在新神裝備的時候,曾組織一個為數十人的短宣隊到柬埔寨去。我們訂購機票時,旅行社要我們在兩天內先繳付百分之十的機票訂金,總數是馬幣一千元,不然所訂的票可能會讓給其他人。那時我們一時真的不知道去哪裡找錢,還堅守著不向會友借錢的原則。那天晚上,我們到一個會友家去探訪,還沒提起此事,那會友就告知我們,其中一位短宣隊員想先付機票所有的錢,免得到時錢被花掉了沒錢付。於是,我們的問題又解決了。還有一次,實習教會的財務同工連續好幾個月忘了給我們發實習費,我們也學著仰望神而不向財政開口。直到有一天,我們夫婦身上的錢都用光了,第二天連回神學院的路費都沒有。就在當天晚上半夜十一點,她忽然想起來,趕緊托人把拖欠的實習費交給我們。 神是信實的。在錢方面,無論是宣教士或教會,只要我們忠心做好該做的部分(包括籌款和奉獻),就必經歷祂的真實。

 

 (本文原載於《華傳》54期:https://www.gointl.org/cn/magazine-54.php#imission )

 

(文章圖文授權/蔡頌輝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