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因著遇見神,康思云的價值觀被神重新調整,看見神所創造的自己,與人相處更懂得捨己。左圖為與丈夫合影。(照片提供/康思云)

交朋友似乎變成一種壓力,需要戴上對方所喜歡的面具,或是擁有好看的外貌和成就,才不會顯得自己是邊緣人。但仔細想想,建立關係真有這麼困難嗎?

康思云為藝術社工,以教學和服務長者為主,需要頻繁與人接觸、互動。開朗的她,身旁總有朋友陪伴,難以想像她在求學時期,是個沒自信、自卑的女孩。她坦言,從小課業成績優異,但生活並不快樂,原因是「人際關係讓我感到辛苦。」

 

為不當邊緣人,試盡各樣方法

國小時期,她擔任班上風紀股長,因過於認真管秩序,導致班上同學都稱她是「母老虎」,不願意與她一起玩。班上同學常以其名字開玩笑,嘲笑她是「鮟鱇魚」,而分組時總是落單的那一人。國小五年級後,她突然變成一個皮膚黝黑的小胖妹,不滿意自身外型,更認為沒有同學願意跟她待在一起。

 

小時候曾與母親一同到教會聚會,但上國中後就漸漸離開神,那時正遇到自我認同危機。為讓自己不再成為邊緣人,康思云在高中時試盡各樣減肥方式:三日蘋果餐、三軍總醫院營養師食譜、雞尾酒減肥法、中藥瘦身、斷食法…等。當時她成為管樂社團的首席、學會裝扮自己,男友則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其後也考上理想大學。即便擁有旁人所羨慕的一切,她對於人生充滿疑惑,仍認為自己不被人所喜歡,甚至出現暴食症。

 

上大學後,因社團學長姐向她傳福音,而回到教會。那時對人生感到絕望的她,向神禱告:「如果你是真神,我想要知道我跟祢是什麼關係?」此後,她漸漸發現自己身在人際相處與價值觀的問題。

康思云現為藝術社工,她感謝使其過去經歷成為工作上的幫助,更懂得如何幫助人恢復自我形象,以及與人相處的關係。(照片提供/康思云)

不一樣沒關係,「捨己」才是好人緣的關鍵

從小父母教導她,不要害怕與人起衝突,有想就說出來,起初此想法是出於好意,但因年紀太小未能拿捏妥當,因而成為大家眼中脾氣暴躁、說話刺耳的人,造成自身人緣不好。因此,她經常想方設法脫離此困境,靠著行為、成就、外貌贏得人的認同,甚至會認為變漂亮就有好人緣、考上第一志願就有面子…...。

 

康思云發現在教會中,人與人相處真實,雖然會起衝突,但卻不致使關係破裂,仍會付出努力和好,也透過服事學習到,「好的人緣不是追求漂亮的外表或是學校,而是要懂得怎麼陪伴別人、跟人家說話,怎麼樣是別人需要的,其實就是聖經的『捨己』。」

 

這些困擾不只發生在學生,許多大人也有類似困擾。當雙方意見不合,要學習接納彼此,人因個性和成長背景不同,對同一件事有不同解讀、看法及反應。「相處就是去接納,不一樣是事實,聽不懂是正常的,聽的懂要感謝,沒有人是你肚子裡的蛔蟲。不是兩個人想法一樣,或是相安無事才能做朋友,而是知道我們不一樣,還能相處一起。」

 

理解自己的好與不好非靠外表,更不要成為自己所認為的美好,應從上帝眼中認識自己,恢復「原廠設定」。康思云說到,自從神改變其想法,才發現求學歷程有許多朋友陪伴,並不如自己所想像的糟。

 

不論幾歲、遭遇何種狀況,上帝都會將一切變為好,因為她相信,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有時她仍會軟弱、控告自己,但她懂得辨別這些不是來自神的聲音。「如今,我知道活著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將上帝的愛帶給身旁的人們,不再自憐於自己沒人緣,而是努力為人付出、將祝福與愛帶給人。」

 

追蹤盼世代Insta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