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劉蕙苓:當上帝預備的路和你想的不一樣,那就這樣走吧,看看這條路上是有高山呢?還是有流水、花香?(照片提供/劉蕙苓)

多次獲得新聞報導獎項肯定的資深媒體人、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劉蕙苓教授,她說自己的人生是由許多的「撞牆」而組成,但她始終相信上帝以慈愛待她,而她也不斷地在挑戰與苦難中經歷神。

出生卑微卻力爭上游

劉蕙苓是二房所生的孩子,小時父母即已分開,父親是職業軍人,個性嚴肅,加上她與父親後來再娶的阿姨存有不被接納的爭執,因此她從小就在缺乏愛的環境下長大。

 

幸運的是,她小學六年級接觸到教會,從此一放學就往教會跑;甚至到外地讀高中時,還會偷偷回教會看望牧師和團契契友,晚上寧願借宿教會的小閣樓也不願回家。多年後她才知道,「孤兒的靈」已深深烙印在她的生命中。

 

工作能力卓越卻突遭調職

政大新聞碩士畢業後,劉蕙苓同時被聯合晚報、中視錄取,在師長的建議下,選擇進入電視台工作,表現傑出,獲得的獎項包括:曾虛白新聞報導獎(1991、1996、1999、2001年,共四次獲獎)、中國文藝協會電視類文藝獎章(2000)、新聞評議會「傑出新聞人員出國研究獎」(1995)、製播社區文化節目獲新聞局「社會建設獎」(1996)、電視金鐘獎最佳採訪獎(1991)等。

1991年與丈夫羅肇助共同獲得電視金鐘獎最佳採訪獎(照片提供/劉蕙苓)

 

921地震赴集集災區採訪(照片提供/劉蕙苓)

 

各種獎項皆肯定她是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但卻因長官的關係,劉蕙苓被調離新聞工作前線,到企劃部門負責業配新聞。雖然她仍敬業地將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但已漸漸失去當初做時事議題新聞的衝勁與感動。在一次機緣下,她考取政大新聞博士班,於是順勢離開電視台,投入學術領域。

 

堅信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博士班畢業後,上帝沒有為她在傳播界開路,反而帶領她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北藝大)任教,這令她非常沮喪,無法將一身功夫傳授給新聞科系學生,只能教公關、整合行銷。這時,她最喜愛的聖經經文〈以賽亞書41:10〉又再次安慰了她:「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

 

上帝真的很幽默,就是因為她之前有做業配新聞的經驗,所以她在北藝大才能教公關與整合行銷。劉蕙苓說,至今她仍不明白為什麼,但她就是相信神的帶領,「因為這條路一定是神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所以祂叫我不要害怕、也不要驚惶」

 

她這個資深優秀的媒體人,重新學習藝術人關心的領域及他們的溝通方法,學習如何投入自己的心力及心血,讓自己對這個領域有一些貢獻。

 

不是藝術背景出身的劉蕙苓,竟成為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藝管所)第一個升上來成為所長的專任教師。在她及工作團隊的努力下,北藝大從2015年開始,串連整合學校、社區、企業與相關團體的資源,每年都舉辦「鬧熱關渡節」,成功把關渡營造為淡水河邊頗具文化特色的地域。

劉蕙苓任教北藝大的第一年春節,浸信會頌恩堂鄔金隆牧師發紅包給會友,紅包裡裝經文卡,劉蕙苓就剛好抽中她最喜歡的經文〈以賽亞書41:10〉,撫慰了她當時沮喪的心。經文卡她一直珍藏到現在。(攝影/記者都希基路)

 

在劣勢下仍能打出一手好牌

就像牌技高超的玩家在劣勢下仍能打出一手好牌,劉蕙苓不論是面對陌生領域、或近乎無理(禮)的調職,總是能在下一刻為自己創造發光的舞台,秘訣是什麼?

 

她說,只要是出於神的,就要調整自己去接受,找到自己可以適應的方法,而這個過程對她來說,就是經歷神的過程。「當上帝預備的路和你想的不一樣,那就這樣走吧,看看這條路上是有高山呢?還是有流水、花香?」

 

過動症兒令她挫折,比自己受挫更難過

工作上的挫折,雖然令人灰心、沮喪,至少她知道如何反敗為勝;然而,過動症的兒子完全不受控,讓她經常為此流淚,無計可施。為了兒子,她只能頂著知名媒體人、北藝大教授的頭銜,出席學校會議,聽老師討論兒子能不能畢業。這對從小嚴以律己、各方面表現優秀傑出的她來說,非常難以接受,甚至是比自己工作受挫還更挫折。

 

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幫助兒子,看醫生、吃藥、做治療,都不見成效,唯一的辦法只有禱告求主幫助。在這段過程中,劉蕙苓學到的是「放下」,「當你絕望時,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禱告」。差點連國中、高中都畢不了業的兒子,現在考上北部不錯的大學,上帝果然是聽禱告的神。

 

回想過去的經歷,劉蕙苓不斷地在挑戰與苦難中經歷神,她感恩地說,「因為有起伏,才會更知道信仰在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也更了解,如果不回到信仰的裡面去了解上帝的心意,我們其實是沒有方向的,很容易就在挫折中任由自己心灰意冷。」

 

從孤兒的靈被釋放,愛取代曾經的怨恨

而多年來被刻意忽略、深藏生命中的童年傷害,也在近幾年一點一點被神提醒—「該是面對的時候了」,她開始禱告求神讓她能從「孤兒」的心態走出來。

 

過去,她從不認為自己愛父親,她和父親的關係很疏遠,即使知道父親看重自己,她也認為是自己應得的,因為「那是父親欠我的」。當父親臥床住院時,她每天在床邊讀詩篇給他聽,一年多的時間裡,她發現原來自己很愛父親,只是過去用很多的怨恨去對待他,現在愛已取代曾經的怨恨。

 

「每個人都有低潮、挫折的時候,低潮期過了就要走出來,正面看待目前面臨的困境,把困境變為轉機。不這樣想的話,人生(困境)是轉不過來的。如果一直在低潮裡埋怨,是無法看到上帝要為你預備的是什麼,也看不到上帝要你學習的功課。」

 

製作健康養生節目與主持人唐德蓉及莊雅惠中醫師(中)合影。(因著劉蕙苓撒種,二位姊妹前後受洗信主)(照片提供/劉蕙苓)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