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憨厚誠懇的河順貴弟兄,在充滿愛的六龜山地育幼院成長。拍攝處為院內的木工教室。(攝影/記者林子騫)

現任高雄六龜山地育幼院的木工老師河順貴,在50年前被送來此處照顧,當年育幼院院長楊煦牧師和師母林鳳英滿溢的愛與行動,一次又一次衝擊著他的心,每每回想皆充滿感念…

偷溜回家被尋回 奶奶的愛打動他的心

1961年出生的河順貴弟兄,在小學三年級與幼稚園的弟弟一起來到高雄六龜山地育幼院。因父母經濟壓力大、孩子在家中無人照看,先由當牧師的叔叔代為照顧,但因叔叔身體狀況不佳,必須時常上醫院,30多歲就被接回天家,因此將兩兄弟送到此處。

 

剛來到山地育幼院,因河順貴當時只會講原住民母語,語言不通故難以適應,就帶著弟弟偷偷溜回家,兩個小男孩從六龜山區一路走了至少25公里,回到屏東高樹鄉的家。隔天育幼院同工找到他們,兩人又被帶回育幼院。

 

令河順貴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林鳳英師母看到他們兄弟倆失而復返,竟抱著他們哭了起來,當時河順貴心想:「這位奶奶和我們非親非故,為什麼要為我們哭成這樣?」如今回想奶奶是因為母愛,也感謝上帝讓這兩位小男孩在這麼遠的路途中沒發生意外。

 

楊煦爺爺令人難忘的愛

後來河順貴就沒再偷溜,畢竟回家後無飯可吃,而爺爺楊煦牧師(已故六龜育幼院創辦人)也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有好東西一定先給他們,甚至比楊煦牧師自己的孩子優先,讓河順貴備感溫暖。從小他們也跟著爺爺上教會,覺得教會很好玩,國中時即在他們當時的「浴室」也就是河川中受洗。

 

國中畢業後河順貴離開育幼院,進入士官學校,依稀記得剛入伍當兵時,爺爺楊煦牧師特別遠道而來探望,帶了毯子和毛線衣,問他:「冷不冷?」雖然部隊裡其實不能使用這些私人物品,但他非常感動,爺爺竟仍這麼關心他這位已經離院的孩子。

 

十年後河順貴退伍,進入電視台受訓6個月,準備考攝影記者。因受訓時手頭拮据,他曾向現任六龜育幼院院長、從小一起成長、大家稱呼為「二哥」的楊子江牧師,先借了3萬元度日,終於6個月後順利考上攝影記者。

照片中木製品皆為河順貴學生的作品,左邊是世界級六龜育幼院合唱團的吉祥物喔!(攝影/記者林子騫)

 

發揮藝術恩賜、傳承育幼院的愛

因成長之路上備受育幼院家人的照顧,河順貴時常回到育幼院幫忙,11年前退休後,也決定加入育幼院、成為編制內員工,除了負責平日庶務,也教導孩子們做木工。奇妙的是,河順貴從來沒受過木工訓練,可能小時候出身木工家族,加上當攝影記者時「邊看邊學」以及藝術天賦,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這技能。

 

「小時候爺爺會帶我們出外走走,並留我們在當地住一段日子,例如住在餃子店裡,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包餃子,養成我們到處都能學習的習慣。」河順貴回憶。目前他也在附近學校社團教導木工技術,曾帶領六龜高中的學生拿下高雄市教育局舉辦的全市比賽第一和第三名佳績。

 

六龜育幼院內許多手工藝品和木製家具,都出自河順貴的學生之手。「有些調皮得像猴子般的孩子,一進木工教室就立刻安靜下來,認真專注地完成工作;有時吃飯時間到了,還趕都趕不走,非要做完為止。」河順貴笑著分享。

院內大大小小藝術感十足的木製品,大多出自河順貴的學生之手。(攝影/記者林子騫)

 

心肌梗塞奇蹟救回

河順貴不只幫助了育幼院學生,也曾被學生搭救。4年前有一天於院內打掃環境,在毫無預兆下,突然不明原因心肌梗塞倒下,幸好院內孩子多,看到了趕緊報告老師,送醫後及時救回了性命。醫生很驚訝地說:「心肌梗塞病患送這麼遠到醫院,通常都沒命了,你竟然還能活著!」讓河順貴深深感受到楊煦爺爺當年常說的:「這裡有神!」

 

最後河順貴再次感謝楊煦爺爺和林鳳英奶奶當初的栽培,說:「當年六龜偏鄉小孩很難有讀書機會,但因為來到育幼院這處有神的家,我的人生得以不同。」也感謝神保存他的性命,讓他得以繼續回饋所學、在這裡服事下一代孩童。

 

精選舊聞》

貝克博士:當領受福音、得救的那刻起 我們要用一生去明白自己經歷了什麼

大齡女子好煩惱? 35歲的她以為嫁不出去 卻在千里之外遇見神所預備的「那個他」

別讓話語變成「燎原種子」! 從航空業工作者情緒言詞反思「如何掌控自己的舌頭」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