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別人看到你的眼睛卡了一個小東西,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手直接伸過來?你大概不會開心。我想,我們會希望對方有禮貌地問一下:「我可不可以幫你拿掉?」

當我們把別人的刺好像看得很清楚的時候,我就要問:「看得清楚有什麼用呢?」假如你不會去掉刺,最終還不是白談。假如你喉嚨不小心卡到魚刺,到了醫生那裡,他跟你談論刺的嚴重性、發現它的方位、它的座標、甚至用顯微鏡,但拿不出來,醫術再高都沒有用,對嗎?

 

我們在家中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不喜歡爸媽每天碎碎唸,一看到你就唸:

「房間整理沒?」

「像你這樣念書沒效啦!」

「你這樣子不行啦!」

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你覺得有用嗎?刺有拿掉嗎?沒有嘛!那我們為什麼每天要唸?作父母的也是想要孩子改變,但若用一直挑刺的方法,那個刺就越刺越深。

 

當別人看到你的眼睛卡了一個小東西,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手直接伸過來?你大概不會開心。我想,我們會希望對方有禮貌地問一下:「我可不可以幫你拿掉?」如果願意,才幫你。

更溫暖地會問:「會不會緊張?」讓人更舒服。

 

有時候當你說願意,也不代表我們不會緊張,人家的手一過來,我們就會緊張到閉起眼睛,那刺可能就會插更深了。所以,每當幫助別人挑刺的時候,我們都要慢慢的、等對方願意,並且每一個動作都要小心翼翼,畢竟是眼睛,很敏感的,耶穌用眼睛這個比喻也是這個道理。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5)

 

「我先洗手,再幫你弄眼睛。」─自己要先弄乾淨,再弄別人,否則反而害別人感染。

「我看到了,不要緊張、我慢慢來。」─當你要挑刺的時候,一定要顧到對方的感受。

「我會輕輕的,很輕、很小心。」─你挑刺的時候,下手不能太重,一不小心很容易弄痛對方。

「我用工具,才能有效地把它做好。」─你要更多裝備自己,不要什麼都還沒學好,就想要幫別人。

 

真正的溝通,要這樣子才能有效和成功,但我們往往不是這樣,都是速戰速決,讓人感受到非常不舒服。沒有人會想要一個不在意對方感受,一直在旁邊挑毛病的人。你以為誰那麼容易給你除去刺,真實的感覺是很難受的,難道有刺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刺嗎?當然知道,只是自己也沒有辦法挑出來,需要有人幫忙,但不是那種粗魯的方式。

就算要挑刺,都需要像耶穌基督那樣用柔和、溫和、謙卑的方法,才能把刺除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我們在研究與不同世代的人溝通,我們就只在「發現刺、凸顯別人的刺、研究刺有多刺、公開別人的刺」的循環,其實有效地發現刺沒有多厲害,真正厲害的是挑出刺、解決它,讓世代更健康。

 

坎伯‧摩根(Cambell Morgan),一個偉大的解經學者,他寫了一整套聖經的解經書,其中有句很經典的論述提到這個教導:沒有一件事比懷有批評的靈更不敬虔;沒有一件事比專挑刺的偽善更不像基督。樑木一旦除去,我們才能像基督那樣,用溫和柔細的方法,將刺去掉,使弟兄恢復清晰的視力。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講很多、你批評很多,你常覺得別人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最後才發現,你離基督越來越遠,沒有像基督的樣式。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29)

 

耶穌的樣式是什麼?就是柔和謙卑。他說就算要挑刺,都需要像耶穌基督那樣用柔和、溫和、謙卑的方法,才能把刺除掉,因為我們最終希望的是恢復弟兄的視力,而不是讓他更痛,甚至讓他全盲。我們的重點從來就不是看見刺,而是除去刺。

 

你有足夠資格,可以審判他人嗎?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馬太福音7:3)

 

我想,耶穌在講這個教導時,祂看到我們這些世人,心裡一定常常在憋笑。為什麼呢?你們想像一個畫面,就是有兩個人,一個有柱子戳在眼睛裡,一個有刺在眼睛裡,然後兩個都沒發現自己的問題,還吵來吵去。是不是很想憋笑的畫面?你們不痛嗎?你們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吵架,而是要趕快解決自己的問題。你有沒有發現,每當你跟你的家人吵完了之後,其實也沒有多爽快,因為你還是很痛!就是這樣,我們在每次爭執中,因為沒有面對自己眼中的樑木,還一直處理別人的刺,結果對方痛,自己更痛,而且這個循環不會停止的。

 

我們做一件事情,如果發現每次做都無效,就應該停止了!但問題是,這種對話世世代代都沒有停過,我們的上一代是這樣,到我們這一代也變成這樣,若我們沒有處理,我們的下一代也一定會用這個無效的方式繼續下去。

 

當你不斷地挑人家的刺、挑人家的錯誤,那個論斷是沒有停止的一天,下次當我們再遇到這些問題時,要想到聖經叫我們先除去我們眼中的樑木。當我們看到別人有軟弱的時候,應該要想想,是不是我們有更大的軟弱?因為他是刺,我們是樑木。當我們發現身邊有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回過頭來,找出自己的樑木,並恢復視力。我們沒有一個人有足夠資格,可以審判他人。

 

(原文出自你吃的鹽跟我吃的飯不一樣

 

追蹤盼世代Insta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