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間都跟孩子在一起,有時還有家長,就有機會目睹到一些親子悲劇發生...。通常案發經過都是先聽到孩子嚎啕大哭,然後就會聽到媽媽大聲斥責,有時再激動一點,就會看見媽媽轉身離開。然後孩子邊哭邊拉著媽媽,但往往媽媽義無反顧地說走就走,孩子一邊哭一邊抱著媽媽的腳。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心裡都會有點心疼媽媽跟孩子,看著孩子這樣大哭,任誰應該都會於心不忍。但反思媽媽會有這樣的反應,應該也是亂了陣腳不知該如何處理吧!

 

不管是什麼引爆點造成這樣的事件發生。曾看過小孩吵著要爸媽陪著上課、想要玩玩具、想要吃東西....各樣的引爆點,當然要處理這樣的事件不能夠只用「單一事件」的方式思考處理,因為親子溝通的模式是長期累積而成的。所以,重點還是回歸到平時如何互動相處,如果平時沒有好好的溝通互動,關鍵時刻也很難應用書上學到的教養策略,因為孩子在當下,受到了情緒波動,耳朵很難打開聽懂你說的話!更別談「溝通」了。

 

如果平時沒有累積親子管教互動經驗,在事件爆發時,家長很容易還是以最快速的方式,大聲斥責或是負氣離開,但其實這兩個方式對於親子關係都帶著很強的殺傷力。

 

「大聲斥責」對於「逆來順受」的孩子,在他的心中一定造成傷害,甚至一大聲,他就會「當機」,腦筋一片空白,還可以跟孩子溝通嗎?這沒辦法了,他只是處在「當機中」,父母或許解決了當下的窘境,但孩子內心的傷害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氣修復。

 

另外一類「愛面子」的孩子,當父母大斥責時,會讓孩子在公眾中沒有面子,當孩子已經失去面子,他當然也豁出去了,很容易有更多不當的行為表現出來。反正大家都在看我了,我一定要達到我的目標,我不能輸!或是我要爭一口氣!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負氣離開」也是我常看見的方式,但真的覺得這個很傷害孩子。因為對於孩子而言,那有種「被丟棄」、「爸媽不要我」的感覺,這絕對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父母他們會生氣,又會再次轉身離開?

 

所以,每次我看見孩子哭著拉著爸媽時,我都覺得很難過,或許爸媽也覺得很不好意思,才想要趕快離開,但孩子會在公共場合鬧脾氣,這樣的狀況,可能也是爸爸媽媽慢慢累積而成?孩子會在公眾場合鬧脾氣,甚至僵持不下,真的也不是一時間可以解決的。所以當下的說教,應該也聽不進去。因為如果當時說教有用,孩子情緒也不會爆發了,所以「說教」還是留到平時吧!

 

孩子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不管怎麼樣的家庭,都有可能會碰到公眾場合鬧脾氣的孩子,但是家長們先別急著反應吧!不管是大聲斥責或是轉身離開,都讓孩子留下不好的傷害。平時就與孩子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吧!

 

真的遇到公眾場合鬧脾氣,爸爸媽媽可以先蹲下來看著孩子,認真地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結論是什麼。在這個地方鬧脾氣是沒有用的,就算孩子還是堅持哭鬧,建議爸爸媽媽就在旁邊靜靜的看著他,等他情緒冷靜下來...

當沒有刺激源(爸媽情緒的反應)在旁邊時,孩子可以再快一點冷靜下來!

 

不斥責、不離開,就是靜靜的在旁邊等待著孩子處理他的情緒,不用怕尷尬,或是周圍的眼光,誰家沒有孩子呢?甚至何必在意「路人」的眼光呢?當我們安靜以待,也是幫孩子留面子,讓場面至少能在控制住的範圍。當孩子冷靜下來時,如果可以給他一個擁抱吧!再帶他離開那個環境,不用急著說教,我想孩子內心應該也有感受到剛剛自己的失態。

 

等到孩子心情恢復時,再跟孩子談談發生的事情,讓他知道爸媽的立場是什麼,不是不愛他,只是因為爸媽的考量與孩子不同。讓孩子想想當時還可以有什麼更好的方式處理,甚至思考下次還可以用什麼樣更好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想法。

 

我相信平時有越來越好的親子溝通,在外面擦槍走火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而孩子也越來越能穩健的成長。

 

當爸爸媽媽真的是24小時都要動腦的工作呀!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