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成為救助者,或你認為有些事非自己不可,你責任重大,那麼這些事情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美國福音媒體《Relevant》雜誌專欄作家Abby Wong-Heffter分享了關於「關係成癮」(Codependency)的自身經驗。

 

她提到有次和朋友在外面吃飯,她卻有些焦慮、不斷地從對話當中分心。她感覺要確保自己能被連絡上,以防有人需要找她。果然不久後,手機響了,她接起來,有一位朋友啜泣的說著「她分手了」。作者心想,沒錯,這是她需要處理的緊急狀況。

 

「關係成癮」(Codependency)是指當我們與家人、戀人或是親近的朋友有依附關係的一種狀態。「關係成癮者」的主要問題是他們會不斷成為那個救助者或照顧者。然而大部分時候我們不會認為我們已經關係成癮,相反的,我們可能被視為忠誠的朋友、願意去愛與犧牲的社群成員,我們可能試著「揹起我們的十字架」並去滿足那個需要服務的召喚。

 

以下這些情形對你來說很熟悉嗎?

1. 你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空

無論你是否度過費力而漫長的一天,你會繼續付出你自己並忽略身心靈發出的請求。

 

2. 你很疲憊

無論你在工作中是否筋疲力盡、睡眠不足、放棄社交活動或放棄身體健康,為了讓自己善良,你對於自己的時間很無私。

 

3. 當你參與在一個「危機」中,你感到興奮

你感覺自己很重要、有活力而且很有目標。成為「緊急連絡人」中的其中一個似乎代表著什麼,被選擇聯繫、被其他人信任的感覺給你一種自我和價值感。

 

4. 你會說「好」,並擔心如果自己說「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就好像你總得優先考慮其他人的需求,以至於當有人向你求助,你很少會考慮到自己。

 

5. 界線是很殘忍的

你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其他人應該都可以找到你。因為任何形式的自我保護或是自我照顧都是自私的。

 

6. 你不期待其他人有這種程度的在意和參與感

你反而會覺得自己的角色被搶走了,並對於成為接受者感到羞愧與罪疚感。

 

作者漸漸才明白,她人生中有大半時間都將自己關係成癮的表現誤以為是學習基督的樣式。似乎在有些教會中,這樣的行為與付出是被尊敬和吹捧的。然而這情況卻導致她越來越筋疲力盡,並開始否認自己有任何關於空間、時間和被在乎的需要。

 

很多人在讀聖經時或許誤解了耶穌的無私。我們直接使祂成為沒有人類需求、欲望和極限的神聖上帝。我們忘記祂曾上船離開人群、忘記祂會早起為了與父神獨處、忘記祂實際上只跟幾位門徒比較親近,並且會要求他們的付出。在祂上十架前的最後幾小時,祂也害怕並且疑惑。耶穌向我們展現出界限和需要。祂並沒有醫治全部的人,祂睡覺,祂吃東西,祂也會拒絕。

 

「關係成癮」本質上是一種傲慢和自義。我們以為自己在愛人,但實際上只是以無私的樣貌,隱藏自己渴望被需要的那個癮。

 

醫治和悔改「關係成癮」的第一步就是辨識出來。你能不能認知到自己累了、覺得自己沒有權利、認知到自己渴望被需要?

 

要記得,身為神的兒女,我們是被邀請進入一個可以提供關懷,並也同樣接受關懷的國度。

 

(資料來源/Relevant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