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生氣是罪嗎?人得罪了我也不能生氣嗎?(圖/Shutterstock)

常聽到人家說:「你是基督徒,怎麼能生氣?」殊不知生氣是我們的內建情緒,不生氣也會「得內傷」,所以如何表達正確的情緒顯得重要。

美國知名牧師羅傑.巴瑞爾(Dr. Roger Barrier)在福音網站Crosswalk發表的文章中提到,就連耶穌也在不少場合生氣過(馬太福音23:13-26,約翰福音2:13-17)。倘若耶穌都生氣了,我們基督徒生氣也是可接受的。

 

基督徒也可以生氣,生氣不是罪!

不少人有著這樣的懷疑-「生氣是罪嗎?」當然不是。巴瑞爾牧師說明,生氣是我們一個內建、必須的情緒(箴言27:4, 14:17,以弗所書4:26-27)。所以說,生氣並不是犯罪;但是生氣卻同時也帶有「引人犯罪」的潛力。若一個人將生氣轉變成一種侵犯性與惡意的行動,甚至產生傷害自己的行為,就是犯罪了

 

雖然我們可以生氣,但生氣必須有所限制。不受約制的憤怒,很可能引致不可收拾的後果。他願意用自己經常引以為鑑的經文: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箴言29:11)與讀者共勉。

 

為何人會生氣呢?還用說,我們生活中充滿了「生氣因子」。有人因被不公平對待而生氣、有人因感到不公義而生氣、也有為傷害他人而最後惹自己發怒的(箴言20:2)。生氣也是我們對受傷的自然反應;可能是被阻止了想要做的事、也或許是覺得自己被別人羞辱了、或感覺被欺騙…等等。而失去所愛的至親也會引起憤恨,與人互動的小摩擦也都是生氣的引子。

 

若再更深入探討,有些人因大腦化學物質的不平衡,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生氣,也有人純粹向魔鬼敞開了心門(以弗所書4:26-27)。

我們生活中的大小摩擦常是引發情緒的火苗,「大爆發」或「隱忍」都會傷了周圍的人。(圖/Shutterstock)

生氣,並不見得都是外顯的,醫學博士德懷特.卡爾森(Dwight L. Carlson)研究表示,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正在生氣,他們對自己的生氣通常有以下誤解:

 

1. 如果我不看、或感受不到自己任何生氣的情緒,我就完全沒有憤怒的問題。

2. 如果我不去理會受傷或憤怒,它們就會自然消失,也不會在日後產生問題。

3. 如果我只要完全發洩怒氣,我的憤怒問題就解決了。

4. 要成為一個不容易生氣的好人,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難。

5. 如果我對一個令我感到不滿的人發怒,會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會用以下兩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怒氣全發」(箴言29:11),或「隱忍下去」。古希臘人已認知到這兩者之間的對立。

 

第一種憤怒的方式是希臘文「Orge」,描述一種猛烈燃燒的火,就像明火點燃了乾燥樹枝,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暴火一發,自己感到舒服暢快,但也波及了他人。

 

另一種憤怒的希臘文「Thumos」,是仍掛在樹上的成熟桃子,直到桃子熟透了,掉到地上而一蹋糊塗。這一類的人避免憤怒、不願去面對,卻也會漸漸將隱形的情緒轉嫁到周圍關係上而不自知

 

當我們感到生氣時,該怎麼辦?

1. 搖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樣,激動怒氣必起爭端。(箴言30:33)所以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花幾分鐘讀經,建議閱讀詩篇131篇。從1數到100的方法也不錯,以避免自己衝動犯錯。

 

2. 很快想清楚,到底你的生氣值不值得,如果不值得則趕緊把自己拉回來。

 

3. 問自己,「我哪裡受傷了?」很多人因內心受傷而生氣、也有人是因為當時情境使然。甚麼樣的感覺讓你感到憤怒?馬太福音5:4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4. 可以學習仿效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憤怒並醫治」的經歷得到安慰;首先,耶穌哀悼自己所受的傷害(馬太福音26:38),並從神那裡得著安慰(馬太福音5:4)。「祂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太福音26:37-38)。之後,他了解到正在發生的事,饒恕了那些人,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 : 34)

 

總括來說,我們仍需要表達生氣來維繫健康人生,但是敬虔的態度很重要。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