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你是否曾有如此疑慮:「上帝是全能、知曉萬物,為什麼人還需要開口禱告?」

大直長老教會姚復鈞牧師分享,確實神知曉所有一切,也深知每個人內心的渴望,但祂仍期待我們開口向祂禱告,但這並不代表上帝「比較聽得見」,而是神渴望人與祂互動。

 

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馬可福音14:36)

 

姚復鈞牧師從耶穌的禱告,分享禱告的3個要點:

 

一、釐清「禱告關係」:孩子的地位向「父」

在耶穌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人必須獻上祭物才能與神說話,然而耶穌在上十架前的禱告,取代了過去人與神之間的繁瑣關係。因此,現在我們才能以「阿爸,父!」來稱呼神,並能被稱為是神的兒女。

 

加拉太書4:6-7說到: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

 

因著神兒女的身分,神不僅只滿足你我心中的渴望,更要祝福我們的全部生命。姚復鈞牧師提醒,若不清楚個人與神的關係,禱告將只是單純向神求祝福、禮物。當認知自己是神兒女時,對父神的認識必需建立在聖經的描述,而非在自身原生家庭中,因人無法行出神的完全。

 

在禱告中需認定:

1. 天父是賜平安意念的神

「當你好好跟隨神,會發現不是上帝在懲罰你。禱告要有信念:祂絕對不是要整你。」他提醒,人常將人生不順遂視作神對自身的懲罰,但在此之前,需檢視自身與神的關係。若與神有親密關係,就可知是否為神的管教。

 

2. 祂是全能神

「祂的全能不等於馬上要實現你的禱告,需要你等待的時間。」神會在適當時機,給予人最適合的,此外也不一定是自身所想的。因此,禱告的過程是在每個人與神的信靠(任)關係。

 

二、禱告的心態:「真實,坦白,不作假」

「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

 

禱告要將你的心中所有需要、感受、情緒、想法真實地跟神訴說,甚至是能夠訴說內心的抱怨。

 

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說到,詩篇中有一些類似「哀歌」篇幅,簡單來說,就是對上帝的抱怨。在聖經中,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向人發出一連串怨言,聖經似乎沒有輕視這些抱怨的禱告,反而視之為智慧。

 

詩篇記載不少大衛向神的抱怨,而神仍看顧祂。姚復鈞牧師提醒,上帝允許我們有負面思考,但不是任憑人自我發洩,而是要帶到祂的面前,神也必為人伸冤。

 

三、禱告的結局:懂得交託,事情成敗不在我

耶穌知道來到世上要經歷痛苦、上十架、復活,但在祂最痛苦的那刻,仍向父神說:「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這話並不代表耶穌已做到「不從自己的意思」,而是正在與父神「拔河」的禱告過程。

 

但當耶穌正向神禱告時,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禱告完了,就起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因為憂愁都睡著了。(路加福音22:43-45)

 

每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經歷與上帝「拔河」,不斷向神禱告的過程。常見人渴望教會復興,卻不想花時間帶領門徒;渴望生命成長,卻不想穩定靈修……。然而,姚復鈞牧師說到:「禱告過程就是『更多禱告』,讓上帝的能力充滿在你的身上,你才能活出上帝的旨意。沒有過程就沒有真正的降服;沒有降服,只有不甘願、不情願。

 

當明白禱告的重點不在於得到什麼,而是經歷神的能力同在,滿足於恢復與神之間的關係,在禱告中必能得著如耶穌所經歷的,加添祂屬天的能力,經歷祂的大能。

 

追蹤盼世代Insta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