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張文亮教授:「上帝來證明『祂就是生命的糧』,我們有各樣的信不過的地方,但是主說:你到我這裡來,祂成為我們生命的糧,生命裡的活水,我們永遠不渴、不餓。」(圖/貴格會合一堂 提供)

為何氣候寒冷的北海道,會出現生長在熱帶氣候的水稻?甚至發展畜牧業,發展成現今出名的北海道牛奶?這地更成為日本福音復興的重要地區之一。這一切影響,全是因一位在日本待了8個月的美國老師……

上週六(9日),知名作家、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張文亮教授於貴格會合一堂,分享「少年啊,要勇敢!-北海道之獅 威廉克拉克。

 

過去張文亮在台大讀書時,不少教授是日本人,後來聽說校內有不少有趣傳說都與日本教授有關,獸醫系、植物系、園藝系、昆蟲系等皆是由日本教授創立,其後也發現宜蘭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也是由日本教授所創立,而他們全來自同一所大學-北海道札幌農學校(現今北海道大學)。

 

他分享,曾有次機會到北海道大學,他看了不少日文資料、認識這些來台教書的日本教授。就在離開前,他有機會能看到學校館藏的正館之寶,竟是一本聖經。建校校長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在1875年時,帶著50本聖經到日本,離開前給每位學生一人一本,並說到畢業後要傳給信主的學弟,上頭可見曾經擁有者的簽名。這讓他感到驚奇,原來這所學校就是以聖經為核心精神。

 

日本曾有段時間因鎖國政策,直到1873年福音才進入日本,隔年(1874年)開放邊界、預備建立第一所日本大學,1876年8月14日札幌農校開學。從歷史上來看,札幌農學校不僅只是日本史上第一間大學,更帶來超乎人想像的影響,培育許多基督徒學生,並在各領域發光,也影響台灣在地。

 

既然福音來自曠野,那誰來曠野呢?

「日本最重要的福音來自曠野,日本的本島信主比例是0.5%,北海道是25%。日本的教會大部分在受過苦的地方:靜岡、神戶、鹿兒島、北海道,都是來自學生的大復興。」張文亮說到,在威廉尚未來到北海道時,就預備了奇妙的居民。這地除有德川政府戰敗海軍、阿依努族人,還有群為追求自由理想的人。

 

明治維新推手志士坂本龍馬在歷史上相當出名,他遊說薩摩、長州讓天皇重新掌王位,然而卻少人注意到他在1866年信主。當時他的老師偶然到美國後信主,回國就將福音傳給他。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仍繼續執行軍國主義。坂本龍馬的家族組了北光社,為追求日本自由思想,因而到北海道發展,其後開發札幌、高知、北見等地。

 

上帝預備好一切後,威廉在1876年7月來到北海道札幌農學校擔任校長。

 

種下日本福音復興的種子

威廉在1826年生於美國麻省,1835年進入威利斯頓學院(Williston school),校長撒母耳・威利斯頓(Samuel Williston)向他傳福音,但他未當下接受。直到他進入安默斯特學院,佈道家到當地傳福音,他才信主。1846年3月16日清晨兩點,他寫信給父母說到:「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我認真面對人生,我信耶穌。」

 

威廉專長是園藝學、植物學及礦物學,1853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取得園藝學博士後,就與撒母耳的女兒結婚,並任職哥廷根大學的植物學教授。他向神禱告:「願我不只是教授,也能成為屬主的教育學領袖。」1861年他加入美國南北戰爭,進北軍21步兵團、領800士兵作戰。1863年退役,他受政府所託、擔任州政府教育指導員,成立麻州農業大學、任園藝學教授。

 

他因受日本宣教士新島襄的推介,與日本政府熱烈邀請之下,1876年7月前往北海道札幌農學校赴任,擔任該校的首任校長。

 

威廉在開學時對新生說:我的教學是「維持你的健康,控制你的慾望,養成勤勞的習慣,抓住學習的機會。」他堅持倫理學以聖經為教材;每晚帶學生禱告、查經與15分鐘分享;嚴格要求,公開鼓勵;愛護學生。

 

短短8個月的時間,威廉所教導的學生皆信主。他在1877年4月17日離開札幌,騎馬到函館的路途,學生一路哭著送行,最後他留下一句話,這也成為北海道大學的校訓:「Boys, Be Ambitious(少年們,要胸懷大志)」,更說到,「未來的日本要多強大,在乎上帝在你心中有多強大。」

 

退休後的威廉,仍持續與這批學生連繫、培養他們,也推薦不少美國宣教士到北海道。他在1882年罹患肺癌,1886年安息。他培養出不少優秀的基督徒學生,例如:北海道農業的太陽-南鷹次郎、時勝熊牛奶與雪印公司建立者町村金彌、和英大辭典編者及日本重要語言教育學家佐久間信恭、日本福音佈道家內村鑑三、台北帝大(現今台大)創校者柳本通義等。

張文亮教授提醒,緊抓神為我們個人生命的糧,必能經歷出乎意料的豐盛。(圖/貴格會合一堂 提供)

讓神的話成為生命的滿足 才能為世界帶來祝福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35

 

因著這句話,威廉在面對人生抉擇時,選擇以耶穌的話作為生命的糧,將福音帶到最危險的地方,建立札幌農業大學,其學生也將福音傳播至各地,台灣也接受到其祝福。

 

張文亮說到,這批出生於札幌農業大學的學生、來台建立台大,但因著某些議題而隱藏其原貌。我們該幫助學生回到最開始的基石,而非流行議題,正是威廉帶著50本聖經到日本的用意。因著他願意到原本只有970人居住的札幌,建造大學、教育學生、傳揚福音,如今這地是日本福音復興地之一,才進而影響台灣及其他地區。

 

張文亮常問自己,何為教學核心?若認定耶穌是生命的糧、永不渴的水,是否還會感到飢餓、口渴?他說到,過去曾向神禱告,但卻未得到回應,認為神並未聽見其禱告。透過神的光照,他才發現,神既是聽禱告的神,就不必透過他來證明「祂是聽禱告的神」,因此無論禱告是否成就他的意思,都沒關係。

 

他分享,使徒行傳28章提到,保羅在前往羅馬的途中沈船,後上到米利大島才得以生存。眼見一旁有艘以宙斯雙子為名的船,不免會讓人懷疑,為何神的船因風浪全毀,但他們的船卻安然無事。但兩者卻有不同的結果,保羅受到島民熱情款待,甚至把福音傳到島上;那艘船雖安然停靠港口,但人卻不敢下船。

 

唯有上帝的話能使人得滿足,面對人生、每一個世代,不要擔心環境外面的環境怎麼惡劣、政治動亂、經濟不景氣,重要的是回到這個地方(神面前)。「人生要選哪艘船?要選宙斯的船保平安,還是要選上帝的船?雖然(選上帝的船會)遭破壞,但是我下一步卻會找到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豐富。」

 

這世界擁有真正的挑戰是那誰有永生的食物,永遠不渴的水。張文亮提醒,「上帝來證明『祂就是生命的糧』,我們有各樣的信不過的地方,但是主說:你到我這裡來,祂成為我們生命的糧,生命裡的活水,我們永遠不渴、不餓。」相信上帝在我們心中有多大,所成就的事情就會超乎自身所想。

 

精選要聞》

明知不對卻仍停不了? 朱志山牧師:爭戰有益於我們的「生命」,不要逃避

神正在翻轉你嗎? 從這3個徵兆看出

職場中不主動表明自己是基督徒? 孔毅:信仰在於心、宣教在於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並且為我們加油打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化為百倍千倍的祝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