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楊瑋誠從保育工作中明白自己所做的只是身為「管家」的本分。(圖/楊瑋誠 提供)

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楊瑋誠,現任臺大獸醫系與生態演化所合聘副教授,因為參加海洋保育相關工作,讓他對生活中的「環保觀念」有套獨特見解。

環境保育與基督徒有什麼關係?

有些人比喻「人就是地球上的病毒,不斷加速摧毀地球」但聖經中寫到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楊瑋誠解釋當初神創造人並沒有說「人」太多不好,因為要管理這地及一切活物,但是因為人犯了罪,連「治理這地」的動力都失去了,只剩下「生養眾多」。

 

楊瑋誠提到,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我們因信稱義成為「新造的人」,應該是要成為起初神創造的樣子,應有神的智慧來管理這地,「如果你重生得救,卻繼續亂丟垃圾,不是很奇怪嗎?」在信仰上基督徒「得拯救」卻去摧毀神的創造,像是用盡方法從動物、植物、土地取得利益,這並不是一個「新造的人」該有的行為。

 

楊瑋誠笑說「假設台灣基督徒全都『重生得救』,那保育工作應該會很好做啊!」他認為自己所從事的保育工作只是義務,而基督徒重視環保也應該要是本分,在地上做神的「好管家」,而不只是在金錢、權力之中。

 

當然也有人提出問題「既然知道神在以後會親自摧毀這地,那我們為什麼要注視環境保育?」針對這個問題,楊瑋誠提出一個有趣的比喻,「假設今天主人請你保管一個花瓶,你就必須好好保管好,如果主人要把花瓶打破,那也是主人的事。你不能想說反正都要打破,不如先幫主人打破,或先破壞或幫它著上新的顏色!」

 

在歷史上,以前的神學院連同生物、化學、地球科學等都涉略在內,但如今已經分開成為兩大類別彼此分道揚鑣,如此也就很難談到土地管理與環保,但其實這都是身為「管家」應該做的事,神學不該只有談論人的善與惡。

 

台灣神學院的標語「對神有信,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楊瑋誠說當中的「對土地有情」並不是單單對文化古蹟或是土地開發有情,「而是因為你知道這土地是上帝交給你管理的」,我們常會認為「環境保育」、「土地管理」這兩件事離我們很遙遠,如果提出一套完整的標準作業流程反而會陷入「律法主義」,應透過聖靈引導,自然就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楊瑋誠舉例,現在許多教會用一次性的聖餐杯或是免洗餐具,這都是會對環境造成負擔,他希望有更多基督徒把「環保」當成義務,從生活中的環保開始做起,如換個角度思考,隨手關燈不單純只是為了省電,而是在「管理」地球,這樣就不會變成只是「律法」!

楊瑋誠除了擔任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現在還是臺大獸醫系與生態演化所合聘副教授。(攝影/實習記者王馨慧)

生活處處可見神的奇妙

另外因為楊瑋誠本身對科學及生物演化頗有研究,「開始研究會發現科學與神學可能沒有交集,甚至有點衝突」他認為我們的神學不該只存在「週末」,而是要覆蓋我們全部的生活,當然也包含生物與科學。

 

基督徒可能常被「人是不是真的由猩猩演化而來?」等問題考倒,甚至在內心產生衝突,關於這樣的問題,楊瑋誠研究了許多其他學者的論點,他發現聖經當中許多神蹟,像是「日頭停住」、「擊打石頭出水」、「使水變酒」等等既然都成就了,「那神一定也掌管所有原子、分子,甚至是更小的,如果這樣思考所有神蹟也都合理了!」

 

楊瑋誠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來說明「演化論」,「把以前到現在手機排出來,你會說手機是演化來的嘛?」每一台手機都是根據前一款改良後「創造」出來的,或許人類的「演化圖」也只是將神獨特的創造一一排出,這樣的觀點讓科學與神學也多了一些探討空間。

 

如今博物館或是教科書的內容,只是學者們目前的發現,乍看之下與聖經不符,「但上帝並沒有要玩弄我們!」楊瑋誠說現在所知道的是「事實」,而這些「事實」還會隨著科學家們繼續找到的證據有所改變,只是因為現在科學的發展還未達到能發現那些證據的時候,至於神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人無法理解的。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篇19:1)不管環保還是生物科學,都要明白這些全是上帝的創造,而我們是神的管家,應該盡到好管家的本分,換個角度思考會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都有神的同在。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