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兩座壯觀細緻的主展品是Ruth花費2天時間完成,希望抓住眾人目光,進而思想背後含意。(攝影/實習記者王馨慧)

澳洲台裔藝術家李如詩(Ruth),用陶土來表達自己所反思的生死及時間觀,要鼓勵大家去思考在自己短暫人生中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27歲的藝術家李如詩(Ruth),11月於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行個人創作展「花譜」(FLORILEGIUM),她用一系列作品來呈現出自己對生死、時間觀念的默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展場中間兩座沒有經過窯燒的陶土雕塑,其中一座上頭放著水箱滴水,隨著時間會慢慢融化,另外一座則是對照組,藉此引起大家的反思。

 

幾年前因為Ruth的父親和哥哥相繼罹患癌症,加上自己的好友因為血癌過世,讓她開始思考關於生死及時間的問題,進而去思考聖經當中的伊甸園,人犯了罪之後才有了生死及時間;起初神造人用泥土造人,所以Ruth希望透過陶藝讓大家也去思考這些問題,當她的作品被水滴漸漸侵蝕,就像人最終歸於塵土一般。

 

整個展覽並不是單一經文的展現,而是Ruth身為基督徒對生命的默想,她提到人的生命是短暫,所以我們花了很多心力要讓自己的生命更完美,但最後我們都必須放手,「我把我能做好的事完成,之後學習放手交託神」她希望觀眾可以透過自己的作品去意識到生命短暫,並明白追求永生盼望的重要。

隨著時間,作品慢慢被水滴侵蝕,Ruth希望大家可以反思生命短暫,追求神才是重點。(攝影/實習記者王馨慧)

許多人誤以為這件水滴侵蝕作品是要探討「輪迴」,Ruth解釋,當水滴在沒有窯燒的陶土上就會漸漸融化,所以每舉行展覽一次,李如詩就要重新再完成兩座新的作品,「這個作品展完就會回歸塵土,並不是重複去展出。」

 

Ruth所有的作品都是參考植物、生物,但她不去複製,而是找出各種精髓結合,用抽象方式呈現,是希望可以不要讓非基督徒產生距離感,而是將福音用藝術這類軟性載體去傳遞給大家,作品都以細膩、華麗為主,就是希望能得到人的注意「當你抓住人的目光,他就會願意去聽你說的,才會去默想」,讓觀眾主動對背後的涵義產生興趣,開啟一條傳福音的道路。

每一件作品都是參考神的創造,用抽象方式擴大接受對象,不讓作品只對基督徒產生影響。(攝影/實習記者王馨慧)

在每個作品的擺設,也能看見Ruth的巧思,作品的大小、高度都經過考量,讓人可以用最舒服的方式去觀展,主作品則是連界線也沒有,「如果真的有人去破壞,我也覺得沒關係,讓他們與作品產生連結比作品本身重要。」

 

每次舉辦展覽Ruth都會「恰好」遇上一些難處,這次也不例外,在作品運送及溝通都出現問題,甚至籌備期間遇上外婆需要緊急開刀,加上佈展時間本來就不多,這讓她必須在砍半的時間內完成原定作品,Ruth也分享每當自己受到挑戰,母親都會鼓勵「如果仇敵想透過這些事攻擊妳就表示妳做對了,那妳就要繼續做下去。

主展品沒有設立界線,也設計適合一般人觀看的高度,就是要讓觀眾可以與作品拉近距離。(攝影/實習記者王馨慧)

除了想用自己的作品去引起觀眾默想福音外,另外Ruth對藝術界也相當有負擔,「我是希望能在藝術界作光作鹽,再反過來牧養其他年輕藝術家,教導他們如何面對藝術界可能面臨的軟弱及挑戰」她認為傳福音需要有共同語言,就像去別的國家就要學習他們的語言一樣,「是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導,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強迫他們接受。」

 

就是跟著神去經歷」因為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9)所以Ruth知道一切挑戰只能交給神,而她會認真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來回應神的呼召。

「花譜」(FLORILEGIUM)展覽資訊。(圖/ 鶯歌陶瓷博物館

Ruth邀請大家一起來觀賞她的作品。(攝影、剪輯/實習記者王馨慧)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點我奉


精選要聞》

「錢賺夠了」才傳福音? 馮珮牧師:調整觀念為「事奉帶職」,助你活出得勝人生

進入黃金歲月的憂鬱不可忽視! 職能治療師鄭佩均:找到人生目標很重

「有祂才遇到幸福!」 雞排店一週營業4天竟有倍增業績 夫妻關係與經濟因神蒙祝福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並且為我們加油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化為百倍千倍的謝謝~(點此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