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朱志山牧師說明,遇到衝突的心態與處理方式。(圖/新加坡基督生命堂 影音截圖)

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發生摩擦,因此有兩樣不能避免學習的愛的功課:謙讓與對質。基督生命堂朱志山牧師在「謙讓與對質兩者之間的掌握」信息中,以聖經記載的實例、經文和現實生活常見的狀況,幫助大家面對嫌隙時,能有較合神心意、更有果效的心態和作法。

「謙讓」與「對質」的功課

「謙讓」是愛的功課。聖經裡有很多有關謙讓的勸導,例如《腓立比書4:5》、《歌羅西書3:13》。另一個功課是「對質」,聖經告訴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15),而不是好聽話或血氣的話。

 

馬太福音18:15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主耶穌為何要我們這樣做呢?

 

有時候我們雖然不追究,但心裡仍感到委屈、無法釋懷,但「愛人」不只是表面功夫。愛人的精神是不能存有不平之心,當我們留著這等心,就會對自己的弟兄產生誤解、論斷,甚至是懷恨。有些人發生嫌隙,心中不甘願謙讓,又不願意對質,冤屈就產生;當越來越委屈、對人的看法就越來越偏激,便給魔鬼留地步了。

 

如此不但無法更理解我們的弟兄,反而對他有偏激的判斷和控告。即使我們不說出口,但主都知道。這樣的人心裡會無形中收著罪(例如:苦毒、惱恨、忿怒、偏見等),叫人與人之間的愛心減少。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起爭執,但遇到一些不能逃避的狀況,就必須以「謙讓和對質」的原則來對應。若不處理,久而久之問題就會多起來。有些人的對質未必以「愛心」出發,也不是要客觀問清真相,而是用「血氣」對質、將不滿和情緒加在別人身上。這是「發洩」,不是聖經所許可的對質。

 

不管我們收著罪,或成為罪的出口,都會給惡者留地步,讓其在神面前控告我們、譭謗我們,最後也透過我們被控告與譭謗的心,加害我們所愛的人。這個關卡若不過,容易偏激地看待人,無法在「愛人」的功課上學習、進步。當我們的內心不得醫治,類似的軟弱會不斷發生,最後逐漸得罪更多人。

 

一、從亞伯拉罕與羅得的故事學習

1. 出現嫌隙的原因

「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創世記13:1-7)

 

這裡不是亞伯拉罕和羅得之間相爭,而是手下的牧人相爭。有時並不是人數多或條件好,就不會與旁邊的人出現相爭;相反地,資源少的時候有少的相爭,多的時候有多的相爭,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需求得滿足。

 

人心靈的問題無法憑著外在的條件、制度、組織與物質的豐富來解決,也難以固定的模式或規則來處理或防止,只有藉著聖靈所賜的仁愛,與合而為一的心才能克服。

 

2.亞伯拉罕展現的對質與謙讓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是弟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世記13:8-9)

 

一般是晚輩去找長輩,但在此是長輩找晚輩。亞伯拉罕其實有本錢讓這個情況發展成更糟糕,等到羅得逼不得已時才找來;但是亞伯拉罕是屬靈人,他在乎「關係」,因此他不願意這情況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他主動找羅得,談目前所面對的僵局,這是很值得讚賞的做法

 

在談的時候,亞伯拉罕也是以謙讓之心對待羅得,從亞伯拉罕講的兩句話,可看得到:

 

(1) 亞伯拉罕先以「關係」為中心
亞伯拉罕說:「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弟兄)。」關係不是計較界線、次數或公平,乃是以「和睦」出發。看重關係的人,就明白什麼是謙讓。若先以「事物」或「對錯」出發,就會帶來彼此的防備或爭論之心。

 

(2) 亞伯拉罕任由羅得選他要去的地方

有時我們先讓一點點,最多只是損失一點點,但卻能免去很大的糾紛,何樂而不為呢?若為了爭奪那一些,或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爭一口氣,反而會失去更多。 

在種種誤解、不平、嫌隙中,要懂得遵照主的吩咐來行事;有時需要謙讓,有時需要對質。無論如何,總是以愛出發。(圖/Shutterstock)

3. 神因此祝福亞伯拉罕

創世記13:14-18記載,「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試想,神都已應許過亞伯拉罕,要祝福他與他的後裔,且要將這全地賜給他了,為何還要讓他與羅得發生這爭執?為何在亞伯拉罕選擇信靠主,且以恩慈款待羅得時,主要再次重申祂的應許

 

這就告訴我們:神已經在基督裡面祝福了我們,應許我們必成為我們家庭、地區、時代的祝福;但神也故意安放一些難關在中間,特別是我們與人之間的嫌隙。當在我們選擇以愛(謙讓和對質)克服那難關時,聖靈必定肯定我們的心,使我們當之無愧地承受神的應許,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4.如何在關鍵的時刻顯出德行?

人與人的分歧裡,一定有一個人「先得勝」,也就是「先謙讓」的人,且是神要祝福的。若想按照世界「禮尚往來」原則處世,則得不到上好的東西、看見神上好的信息成就。

 

從《創世記13:4、18》都看見亞伯拉罕為耶和華築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拉罕常在祭壇上紀念那將來要為他流血捨命的主,以至他的心能夠再次看到神的恩典與憐憫,內心也被此充滿,就能以恩典和憐憫行事為人

 

倘若我們沒有在禱告中常常經歷主的恩典與憐憫,就很難對人有如此的容量,反倒容易掉入血氣行事,所以我們要常禱告求智慧來克服

 

二、謙讓與對質的秘訣

1. 「謙讓」能夠軟化人心、打破僵局

謙讓不是輸、懦弱,也不是愚笨,乃是一種「能力」。此能力並非因生來就心胸寬大,乃是來自對福音的認識。基督徒應以「被主饒恕,且彼此饒恕」為指導原則,沒有什麼過犯是不能被饒恕的,也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以謙讓來解決。蒙憐憫的也憐憫別人,蒙恩典的也施恩給人。

 

一個懂得謙讓的人,也是一個溫柔的人,而聖經應許「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5)因此我們常看見謙讓的人贏得人心,人們也都樂意將好處分給這種人。

 

2. 「對質」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認識

「對質」是在教導、牧養與勸誡人當中不能缺少的。不是遇到事情馬上以「發洩情緒」的方式回應,而是要先禱告、評估要不要處理。有些事不必小題大作,可以不用對質;有些事要先問清真相,再看下一步怎麼做。要為對方著想,例如等他氣消、等單獨見面的時機、尊重他,目的是為要「贏得他」

 

若因不懂怎麼處理僵局,就擱在一旁,讓時間沖淡,但心中並沒有釋懷,問題也沒有得著解決,甚至會重複發生,或導致我們對一些常接觸的人懷有誤解。因此在必要時需單獨找得罪我們的弟兄,且指出他的錯(馬太福音18:15),這是在敬虔的操練中少不了的,因為「愛」不能逃避。保羅也說要 「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提摩太後書2:25)

 

通常我們不想找人對質的理由是:

(1) 懼怕

害怕失去關係、輸了面子、尷尬、不被人理解,或是害怕被證明自己有誤,以及各種不可思議的結果。但聖經告訴我們「愛裡沒有懼怕」。害怕,是因為想著「自己」;但若我們是為了對方的益處,要幫助對方進步或走出軟弱,就願意為他們著想,用盡可能較妥適的方式處理。也因為是從「愛」出發,聖靈就與我們同在,幫助我們口裡有智慧的恩言,不會一直讓懼怕成為障礙

 

(2) 個性

有些人的個性比較隨和,不愛進到細節。但有時候與人對質時,要進到很深入的情感層面,甚至是說出自己的見解與感受,與一些人的個性不相稱。但不管個性如何,一定要明白何謂「神的心意」。保羅在必要時,也是直接責備與勸誡哥林多教會,並指出他們的錯。

 

但很重要的是,雖然人有過失,但也有良好的一面。所以當我們與人對質時,要將人好的一面和需要改進的一面一起帶出來,最好別只說負面的部份

弟兄姊妹要彼此牧養、主動勉勵灰心的人,給他們力量繼續跟從主。有時候神是藉著我們來幫助彼此。(圖/Shutterstock)

三、在謙讓與對質做得完善,是有福的!

這樣的人可以保護家庭和教會,在主的眼中是好牧人!也必受神委託來保護群羊。觀察現今教會,有兩種人很容易會離開教會:第一種是在教會受傷,第二種是被錯誤的教導、似是而非的道理迷惑。

 

因此,除了將主的道傳講正確清楚以外,亦要在牧養方面受聖靈引導。神給人肉體,就一定要觸碰彼此、學習相愛、懂得謙讓,必要時也需要對質,才能在主裡彼此拉近,心連心,關係更深入。當中有聖靈的引導和主的教導,且感受到受保護、彼此尊重,惡者就不致乘虛而入。

 

四、當追求主所喜悅的教會生活

1. 教會的權柄系統

帖撒羅尼迦前書5:12-13說,「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又因他們所做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

 

保羅勸誡弟兄姐妹敬重的人,現在的角色就是牧師、長老、傳道和小組長等。很多信徒受到世俗理念影響,在教會只重視有恩賜、有才華、能言善道的領袖;但保羅勸誡要尊重治理與勸誡群羊的牧者,因為他們是勞苦的做主的工作,且為群羊有負擔。

 

很少人憑著血氣會願意做這些工作,但因著被呼召而願意付出擺上,他們的權柄也是上帝給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這個位份的事。因此,主會聽他們為群羊的代禱,且藉著牧者們的禱告來保護群羊,就如神聽摩西的禱告來憐恤軟弱的以色列民。信徒是被屬靈權柄保護,不是被有口才或才能的人保護,所以要尊重屬靈權柄,否則容易在屬靈上將自己陷入危險中

 

2. 在教會裡彼此牧養的四種形態

「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1) 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

若有肢體持續做一些與聖徒不相稱的事,神既然讓我們知道就有用意。肢體間要彼此牧養,也對彼此有責任。倘若能行,我們要巧妙地警戒他們、喚起良心,才能拯救他們和周圍的人不陷入更糟糕的光景。當我們如此行,便與這位弟兄的罪沒有份

 

(2) 勉勵灰心的人

這裡的「灰心」指個性上膽小懦弱的人。他們雖然知道主的旨意,但因為懦弱的體質,總是沒能力站起來跟從主;會落入這光景,主要是因為覺得神沒有幫助他。這類人需要我們的勸誡與鼓勵,否則繼續懦弱下去,漸漸地連來聚會的力量都沒有了。要主動勉勵、給他們力量繼續跟從主。有時候神是藉著我們來幫助彼此

 

(3)  扶助軟弱的人

「軟弱」指兩方面:一是因肉身的病痛而軟弱,需要特別照顧;二是心靈軟弱,容易受試探或放棄跟從主。當人一直體貼他的軟弱時,就會給惡者機會控告他,因此要扶持這樣的人。若他需要什麼説明要提供,若知道他要受試探了要儘快阻止他、幫助和扶助他。不能只有說:「好,我為你禱告」或讓他自己作選擇。

 

(4) 向眾人忍耐

每個人都是罪人、都有軟弱,缺點會在不同時間點顯露出來。所以聖經預備我們的心,當發生時,總要向眾人懷著忍耐的心。

 

3.總要追求良善

帖撒羅尼迦前書5:15說,「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

 

有時弟兄姐妹因軟弱得罪了我們,千萬不要懷恨在心,因為我們確知自己是罪人並同蒙主恩。所以在種種誤解、不平、嫌隙中,要懂得遵照主的吩咐來行事。神要我們追求良善,有時需要謙讓,有時需要對質。無論如何,總是以愛出發,這樣一來我們便在人的不完全中學習主完全的愛。

(影音來源/新加坡基督生命堂)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讓福音機構得人如魚!點我奉獻


精選要聞》

教會最重要的恩賜是「鼓勵」 美國伯特利教會克里斯・韋羅頓牧師:要先成為巴拿巴

基督徒老闆有何不同? 牧德科技董事長汪光夏:企業主就是職場傳道人

7個破壞友誼的不健康期望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