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孩子不想聚會,我們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民主尊重,但是可以平和的談彼此可以接受的底線(圖/Shutterstock)

青少年孩子不想來教會,跟家長抱怨: 「那是你的神,不是我的神」,常常為了逼他來教會聚會而爆發親子衝突,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做?

 

這種情況可以分兩個角度來談:

 

第一、找出不想來教會的原因,是因為聚會內容不吸引他、沒朋友,還是對信仰沒興趣,父母要跟青少年孩子敞開心、真誠接納、開放的聆聽,知道原因後才可以對症下藥。

 

針對第二代基督徒,他們從小被帶到教會,沒有太多選擇和思考,當到了青少年時期,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反向思考,他們會挑戰權威、用反思來審視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做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與思考,引導他們: 「如果不,會怎麼樣?」、「如果是這樣,你希望如何?」,父母信仰堅定溫和,生命有見證榜樣,孩子在開放接納的環境中,觀察和思考後會知道這條路是值得選擇與跟隨的。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尋求信仰,他們自己也要做第一代的基督徒,親身經歷神、遇見神,所以家中的信仰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不僅要有學業教育、品格教育,也要有信仰教育,他們認識神不是只是在教會短短的一兩個小時的聚會,乃是長期透過讀聖經、禱告,父母信仰的觀念傳承,而認識這份信仰,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這段他們還未離家之前,不要放棄這塊區域,不要讓世界奪走我們的孩子。

 

第二個部分「親子關係」:

 

孩子的叛逆、狂飆與衝撞是可能的,但父母一定要成熟以待,不要隨著他們的情緒起伏而跟著抓狂,他們希望被當成大人對待,我們就將他們視為成熟的大孩子對話,親子關係惡劣,絕對不是到青少年期突然惡化的,而是從童年時期漸漸變差的,我們對待孩子要尊重、信任,即便他們不成熟、甚至達不到可以信任程度,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需要「活出」值得被信任的樣式,這樣孩子不會用吵架、頂撞,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孩子不想聚會,我們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民主尊重,但是可以平和的談彼此可以接受的底線,我們基督徒的底線是「遵守主日聚會」,不可停止聚會,團契聚會可以讓他休息思考信仰問題,時間不是無限期,而是家長和孩子可以接受的一段時間(筆者建議至多兩周,供其他家長參考),兩周中間父母要拋問題給孩子思考,兩周後可以討論,(建議問題可以是: 如果沒有神,你覺得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永恆,如何看待死亡?罪惡的問題如何解決? 願意有一個被祝福與看顧的人生嗎? 你信耶穌最大的困難與懷疑是甚麼?)

願神祝福每個虛心願意成長的父母,賜給我們智慧引導青少年的孩子。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師母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