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前幾天與朋友聊天,他突然問我,你覺得現在國小孩子最大的狀況是什麼?

 

我想了想我自己教書的經驗,以及孩子的狀況。我說:應該是不容易專心吧?!他聽了大呼:對!就是這個!原來你也這樣覺得!我還以為我的孩子是特例~~

 

其實我接觸到不少的國小、國中孩子,他們真的在「學習專心」的功課上是個挑戰。有些挑戰過程不順遂的,可能就會被貼上「過動」。其實不容易專心,並不等於過動,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較少機會訓練「專心」。再加上孩子成長的環境中,有太多會令他「分心」的事物了,所以「學習專心」成為現代孩子的重要挑戰。

 

對於幾歲的孩子應該要有幾分鐘的專心,有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他們的建議,分享個簡單的記法:孩子的年齡乘以2,大概是可以有的專心。

例如6歲的孩子,應該可以專心12分鐘,12歲的孩子可以專心24分鐘...當然不同孩子還是會有些差異性出現,不過爸爸媽媽可以概略地檢視一下孩子的「專心度」,另外,隨著孩子年紀越大,可以專注的時間應該是更長。這也是為什麼國小一節課40分鐘,國中45分鐘,高中50分鐘。

 

不過,專心是可以訓練的!但若沒有訓練,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見得孩子就會更專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中高中的孩子,上課還是無法靜下心!

 

如何訓練孩子專心?其實坊間有不少的策略比方說像是番茄鐘(專心25分鐘後休息5分鐘!這樣為一個回合,幾個回合過後,休息較長的15分鐘)

 

我自己也有用過,在使用之前,清楚的告訴孩子,我們等下專心的25分鐘中,不能講話,只能靜靜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什麼問題,先寫在紙上,等休息時間才可以發問!不然孩子可能才剛「安靜」沒多久就想要提問,想找機會「說話」!

 

當然並非一開始就要標準訂在25分鐘!當孩子還小,或是還在「訓練專心」的初階班時,可以10分鐘、15分鐘,都是很好的開始!我們目標不是要孩子可以「專注25分鐘」,我們的重點是讓孩子可以「學會專心」。所以,時間部分可以視孩子的狀況,慢慢的增加上去。

 

另外,在使用番茄鐘之前,視孩子狀況,面對大一點的孩子,我會陪伴孩子先擬定計畫:第一段時間要做什麼?第二段時間要做什麼?

 

所以,在第一段時間結束後,不管是否完成,我們也按照計劃執行第二段時間的內容!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對於「時間」更有感!25分鐘內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就算任務失敗!因為下個時段有另外的任務!當然在初期,可能需要面對「沒在時限內完成」的狀況,但孩子也會對於專心度、時間運用,更了解自己的狀態,甚至後來孩子會出現時間未到前,就已經先完成了該階段的任務!

 

不過,那時候不見得要延長專心的時間,也可以試試增加該時段的任務內容。高效率,也是專心的成果之一!同樣的25分鐘中,我可以做的事情變得更多,那也同樣說明孩子更專心了!當然也可以把專心的時間從25分鐘延長到30分鐘甚至更久,沒有一個絕對,而是如何貼近不同孩子的學習方式

 

另一方面,在學習專心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為孩子預備一個不易分心的環境,沒有太多的干擾!是當孩子專心時,家長也可以在旁邊陪同閱讀,而不是看電視、不是滑手機,或是順手拿起一個雜誌,讓孩子也能看見榜樣!甚至看孩子的狀況,預備一個乾淨的書桌,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重點是盡量減低孩子分心的因素...我就曾看過一個孩子用完橡皮擦後,玩橡皮擦的屑屑玩了5分多鐘。這時候大人當然就可以出聲溫柔提醒一下!

 

當然家長給予孩子的指令也要清楚。有時孩子不專心是因為他不了解大人的指令,所以沒有辦法「正確回應」大人的指示!所以面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當我跟孩子討論完後,通常會讓孩子把剛剛討論的結果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一方面是讓孩子有機會重組小腦袋裡面的資訊,一方面也是讓我能知道我跟孩子是否有達到共識、他是否有了解我的意思!

 

最後要提醒的家長的是:

「專心」不見得是「安靜坐好」!有些孩子可以專注地把樂高組好,也是專心!甚至有些孩子的學習方式是拿筆一直畫、或是透過動作來學習,不見得「靜靜坐在那裡」就是「專心」。我們也都有過「人在心不在」的經驗!所以,家長還是要了解孩子的特質,才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孩子!

 

還要附帶提醒,千萬不要隨便貼孩子標籤!!不專心並不等於過動!太早決定孩子是「過動」,也很容易給孩子藉口可以不用專心!

 

專注力是需要訓練的!很少有孩子天生就是個專注高手,既然如此,何不從小陪伴孩子學習專心!讓他能夠更有好的學習態度面對以後的學習呢?!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