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刺蝟毛癬菌感染症狀。      (照片提供/馬偕紀念醫院)

一名陳姓患者飼養刺蝟數個月後,大腿竟出現紅腫搔癢,因為病灶貌似濕疹,自行塗抹藥膏近兩個月後卻不見好轉,前往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求診才發現,原來是人畜共通的刺蝟毛癬菌(Trichophyton erinacei)作祟,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治療,不到兩週後就改善病況。

馬偕皮膚科主治醫師孫培倫表示,飼主接觸刺蝟後的皮膚病案例增加,通常是常和寵物接觸的臉部、手掌及四肢出現紅色帶屑斑塊,更嚴重的話會出現膿疱和紅腫搔癢。由於症狀外觀和體癬、濕疹類似,得透過皮屑的顯微鏡檢查初判是否為黴菌感染,再進一步做黴菌培養找出感染來源。

刺蝟很可愛,但飼主也要多注意牠的身體健康狀況。      (照片提供/馬偕紀念醫院)

因為每年刺蝟毛癬菌的感染個案不多,就台北馬偕醫院大約只有2、3例,很少患者直接聯想到病因是來自寵物,因此很有可能延誤就醫。

生病的刺蝟有數種臨床症狀,寵物有異狀就要帶牠去獸醫院檢查,即使有感染,只要配合醫師指示,維持居家衛生品質,就有助於病況,避免一再感染。

【刺蝟小檔案】

主要品種為非洲種和歐洲種,喜歡陰暗處,好掘土,雜食性,野生時以昆蟲、軟體動物、小型脊椎動物和水果為食,貓用顆粒飼料和罐頭可作為人工飼養。小型刺蝟在台灣越來越受歡迎,不悅時會發出氣音並口吐白沫。

【刺蝟毛癬菌(Trichophyton erinacei)小檔案】

屬於皮癬菌,動物的角質是營養來源。曾有位紐西蘭病患因飼養刺蝟而感染黴菌,該黴菌會感染野生刺蝟,並具有宿主專一性,因而被命名「刺蝟毛癬菌」。生病的刺蝟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掉毛、掉刺、抓癢、脫屑、起紅疹等。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