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研究智庫舉辦「啟蒙理性•觸動感性的講道」線上暨實體座談會。(圖/基研智庫 提供)

上週末(5月23日),基督教研究智庫舉辦「啟蒙理性.觸動感性的講道」線上暨實體座談會,此為2018年開辦以來的第四場「神學人圓桌論壇」,吸引全球各地數百人參加。

為何要討論教會的「講道」?

基研智庫以兩個問句回答此問題:為什麼聽完一場華麗的講道後,生命沒有改變?為什麼講完一次激昂的講道後,會友無動於衷?基研智庫表示,在消費社會的時代,應讓講道重回彰顯上帝榮耀和人心渴望真理的橋,讓講道重新講回「神的真道」。因此他們舉辦此次座談會,一同探究:到底講道有什麼樣的意義?如何在講道中又啟蒙理性、又觸動感性?

 

首先由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蔡慈倫院長分享,講道在禮拜中的意義。蔡慈倫表示,基督教的敬拜是討上帝的喜悅、尊崇上帝,因此整場禮拜上帝才是禮拜的主體,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問自己,每一次的講道,你是否帶著一種對上帝的期待與渴慕

 

講道內容是宣講上帝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講道者準備的重點在於─是否認真聆聽上帝的話;講者與受眾最重要的態度是「謙卑」。但現今的許多講道卻用聖經做裝飾,用聖經為講者想講的話背書。

 

另外,講道必須能啟蒙理性、會晤感性,因此傳道人不能活在象牙塔,道理需要深入淺出,讓大家都了解。其實好的講道一定有拉扯,在深奧的聖經、膚淺的世界中進行拉扯,但耶穌善用市井都懂的道理,來闡明神國度的救恩深意,值得我們學習

蔡慈倫院長、劉光啟教授、譚國才代理院長(左起)。(圖/基研智庫 提供)

聖經故事真實,能引發共鳴、觸動思想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劉光啟副教授則表示,舊約聖經的故事反映人性的多重面貌,讓我們看見有罪而複雜善變的人,與無限而恩慈信實的上帝之間的互動聖經的故事是非常生動、且貼近生活的,看聖經就像看電影,它的真實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觸發思想,但沒有神這些事情就是功虧一簣,我們需要藉由講道來築起現今與歷史、世界與真理的一座橋。

 

座談會主持人、台灣浸信會神學院譚國才代理院長則以生動的比喻分享,我們就像是水力發電機,常常浸泡在水(真理)當中,當水流動的時候我們被帶動、產生電力而發電,就能將能量供應給世界。講道就如同宣達聖旨一般,雖然宣達的往往是個小官,但宣達的內容卻因為書寫者的身分而大有能力,被宣布的當下,相信的人就會去執行,就會帶出影響力

 

然而,要如何活在道(真理)中?譚國才表示,其中重點的連結就是,講道者應用愛上帝的心去讀經,自然而然道就進入你的當中。並且還要用愛信徒的心去準備講道,自然而然道就會在人的心中發芽滋長,神就會做工。

 

講道應更多從經文本身出發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孫寶玲教授表示,宣講者(講道者)的職事是將聖經、自己與會眾連在一起,背後的信念是神不斷藉其話語向人啟迪,且神從不間斷地在宣講者和會眾的生命裡工作。由此可知,這個職事的重點是詮釋,宣講者詮釋聖經、詮釋自己和會眾,並他們所身處的世代。

 

孫寶玲指出,現在的講道流行標題式、教會議程(主題月),雖貼近生活的便利,但這就像是天天上館子吃飯,可能長期下來屬靈健康會出問題。因此,我們更多需要待在家裡吃青菜豆腐,也就是在講道中,應該更多從經文本身出發,講經文中的核心。

 

但為了不使講道太過沉悶,講道者應更多將經文勾畫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世界結合起來,透過了解經文的世界與人物,發現日光之下並沒有新鮮事,進而反映出神的慈愛與主權。對聖經的深刻理解,使我們在被塑造的同時我們也在塑造,讓會眾在經文中看見自己並遇見上帝。

孫寶玲教授、林鴻信教授(左起)。(圖/基研智庫 提供)

一個成功的講道,聽眾要負一半的責任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林鴻信教授則指出,教會原來的意思是:被上帝選召之人的聚集,是回應上帝的呼召而聚集的一群人,那麼,需要聽到上帝的話,才是有意義的聚集,這就是需要聽講道的真意。

 

真正的禮拜是出於敬畏,如同摩西在西乃山的經驗,禮拜的本質是親近神聖,深感自己的一無是處,然後領受榮耀的反照。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單單讓聖經對我們講話。講道不是經驗的分享,是分享上帝的話,是聖經的光照,除了宣講上帝的話,也在尋找中聽見上帝的話。

 

加爾文曾經說過:一個成功的講道,聽眾要負一半的責任。」也就是說,一個好的講道是傳講者與聽道者共同構築的講道能使兩者經歷從黑暗走向光明,經歷主耶穌基督與我們同行。

 

林鴻信表示,講道的力量並非來自講員口才或體驗,而是來自「上帝的靈」。禮拜中的講道追求在聖靈帶領中宣講和聆聽上帝的話,禮拜程序應當充分預備講者「講道」而聽者「聽道」,雙方以「傳講」與「傾聽」的合唱共鳴,是信仰群體專注而認真地經歷「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相互做工

 

結論:盡心、盡性、盡力讓神的話進入你心

劉光啟教授認為,牧者們更應該去加強思考,如何培養信徒屬靈的胃口,不是咀嚼好了才給他們吃,而是教育大家為什麼要吃有機食物,雖然不見得美味但能讓他們明白何謂好的食物,如此才能培養出屬靈健康的羊群。

 

孫寶玲教授勉勵,此次疫情控制台灣靠著紀律、認真、謙卑繳出漂亮成績單,信仰與講道也是如此,世界的價值無法使我們承載、面對生命的危機,唯有「真道」能

 

他並對「講道」提出5點建議:

1. 不要太快把你想講的事讀到聖經裡。

2. 好好的讀聖經,明白上下文的關聯與深意。

3. 好好理解我們的處境,在意會眾、時下的背景。

4. 可以參考好的講章,例如聖經中的詩篇10-20篇。

5. 參與或成立講道的團契,分享講章、主題,互相守望。

 

蔡慈倫院長表示,講道像是橢圓形,總有兩個極端:聖經與世界。無聊的理性傳講或是極端宗教體驗,都不能帶我們進入真理,講道更不是在賣感受與感覺,我們需要離開情緒、分享、感覺的講道,轉向真正的全人學習、全人去聽講道,即是:盡心(heart)、盡性(mind)、盡力(strength ),讓上帝的話語進入你心

「神學人圓桌論壇」現場狀況。(圖/基研智庫 提供)

勉勵:靈修、行動,結出聖靈的果子

林鴻信教授表示,信仰的真理,聖經的真理,不會深到無法講清楚,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在淺水區,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深。有深刻的認知,就會有感受,如果有感動,就會形成認知。他呼籲以下3點:

 

1. 講道者:需要有高品質的時間預備講章。現代的牧者非常忙碌,教會可否規定一天的安靜時間,讓講道者能好好預備講道內容。

2. 聽道者:做一個好聽眾。如果沒有遇到好的聽者,很難達到神聖會遇,好的講道由講者與聽者構成,就如同美食需要遇到懂吃的人,才能發揮價值。

3. 時段:講道應該要是在禮拜中最好、最專注的時間。靜默、敬拜、講道,教會一步一步把人引到神面前,講道值得最好的時段。

 

主持人譚國才代理院長表示,每一個信徒都是講道者,我們在上帝面前蒙召,同樣回到上帝面前得道。在水流中,要願意有行動才能形成動力、為愛發電,所以,該去道歉的去跟人道歉、該繳稅的就去繳稅...,心中常存主的誡命:愛神愛人。最後,他勉勵眾弟兄姐妹,靈修、行動,結出聖靈的果子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這10個預警告訴你:快崩潰了! 你得留點時間給自己

為救婚姻跳直銷火坑,創業經倍增祝福 她將丈夫當重症病友服事:沒有神不能醫治的婚姻

「藝人」成為「神學人」! 「藝起發光」10餘位同工接受裝備將從神學院畢業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