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少年的你,是上帝的寶貝。少年的你,值得被好好珍惜。(圖/Shutterstock)

正當各國疫情逐漸趨向平穩,一些國家的媒體裡卻頻頻報出各地在疫情期間和復課之際多名孩子自殺的消息。當大人們感慨在如此這般百年不遇的疫情中有幸得生的時候,有些孩子卻在面對掙扎和痛苦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的絕望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也超過了對生命最後的留戀和顧惜?想到這裡,不由得令人感到沉重、痛心和惋惜。

 

據相關信息顯示,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大陸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北京醫院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揭露,每5個中小學生中就有一個人有過自殺的念頭,佔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超過半數的自殺行為,從意念到實行不到15分鐘。這樣的數據,令人震驚、發人深省。

 

自殺的少年,他們在想什麼?

「我一直在等家人的疼愛,可是最終還是沒有等到。」

「我們家的不幸根源就是因為我的到來,那我活著到底有何意義?希望我的死可以換回家人的幸福。」

「他們希望我考上國立有名院校,但我覺得我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受到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一個9歲的孩子甚至只是因為不小心撞碎了學校玻璃,擔心受到責罵而選擇從學校高樓一躍而下,自殺身亡。當他留下遺言時,許多字還不會寫。

 

看到這些,人們總不免發出疑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為什麼這麼脆弱?難道不懂得生命的珍貴?不知道失去他們後家人的感受嗎?有什麼過不去的坎…。然而,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做出這樣的選擇,是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一個自殺的10歲男孩,跳樓的起因至今令人費解。事前,他主動幫班級把課桌排成了畢業班會要用的「回」字形。老師因為還要上課,希望他能幫忙還原。可是他拒絕了。

 

事情發生後,人們回過頭去看視頻監控,老師沒有過激的言論,他也沒有爭辯什麼,只是默默一個人流淚坐了一會兒,然後決定給自己一個結局--在眾目睽睽之下,從學校的露台一躍而下。

 

有人說,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都是一個曾經咬緊牙關的靈魂。而大多數人,對於這些靈魂知之甚少。而每一個孩子稚嫩的靈魂,更是需要成年人去耐心地傾聽、精心的呵護。

 

關於自殺的初衷,或許每個人各不相同。但我想,他們一定都經過了許多漫長的黑暗,無處化解的委屈和疼痛,難以跨越的無助和折磨,以致於當某些灰暗時刻的激動,施加的傷害和恐懼達到一個頂峰,瞬間就擊潰了他們對於生的渴求;以致於他們在苦苦掙扎後,終究沒有找到釋放和力量去沖破那些黑暗,等到天亮。

 

錯誤的認知/我不好

很多孩子的孤獨和痛苦,首先來自於他們對於自己錯誤的認知。每個人的自我認知最初來自於周圍的人對我們的教導和評價,父母、老師、同伴,還有我們接觸到的各種的輿論和聲音。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所聽到的多數是負面的批評、攻擊、貶低和施加的壓力,諸如「你真笨,你不乖,你很煩,你真膽小,你不如別人,你是我的負擔,我們因為你受苦,你要爭氣,你不能哭,你不要給我們丟臉…」不自覺地,這些聲音就逐漸形成了他們對於自己的認識和定義。同時也可能變成他們對自己的審判,覺得自己有很多的不好,並慢慢把自己包裹起來。

 

現代的教育,很多孩子並不是不知道生命和死亡的概念,但卻並非準確。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對生命和死亡的本相有自己確切無疑的答案。

 

認知的偏差,必然導致行為的偏差。所以,即使家長和學校對孩子進行了「生命和死亡教育」,但當那力量不足以對抗他內心所經歷的深淵和絕望時,悲劇依然可能發生。

 

而事實是,每個人都是上帝奇妙的創造,是造物主獨特的恩賜。即使他不是世界認為的「成功」和「優秀」。每個孩子都是上帝寶貴的禮物,儘管他不是「學霸」或者「班花」。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詩篇139:13

 

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人或者說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並且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獨特和珍貴。人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離。當人不認識上帝的時候,就像孤兒一樣,在這個世界流浪,與世浮沉。當我們與上帝隔絕的時候,就陷在罪和黑暗當中,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生命和死亡。

每個人都是上帝奇妙的創造,是造物主獨特的恩賜。(圖/shutterstock)

 

破碎的關係/我不被愛

在瀏覽這些悲劇時,我們不難發現一些經常出現的高頻細節:跟父母吵架、爭執;被老師批評,說了幾句;和同學發生糾紛,情感失意等。可見,關係上的受挫和傷害,常常是導致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不能承受之重的關鍵因素。

 

愛和關係,是每個人在這世界上最大的需要和支撐。但是,它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罪,不但使人與上帝隔絕,也帶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破碎。因為罪,每個人都是墮落和不完美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愛和關係上的缺失和錯位,是人最難面對的困境。

 

就像這個18歲少年留下的那句話:「我一直在等家人的疼愛,可是最終還是沒有等到。」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言18:14

 

美國心理學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說,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以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回應孩子的需求。可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擔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個孩子的心理結構。

 

由此是不是可以推斷,有多少人格不健全的父母,就可能會有多少心理結構不良好的孩子?查找後發現,常見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鬱、怯懦、孤僻、冷漠、悲觀、依賴、敏感、自負、自我、多疑、焦慮或對人格敵視、暴躁衝動、破壞等等,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因素。

 

而健全的人格則包含:愛心、忍耐、寬容、樂觀、和平、節制、謙遜、守信、責任感、自省。對於一般人而言,健全的人格似乎是一個挺高的標準。這些好和不好的人格特徵,非常類似於聖經裡提到的「人的罪」和「聖靈的果子」。

 

聖經裡提到人的罪惡,比如邪惡、貪婪、惡毒、嫉妒、兇殺、爭競、詭詐、侮慢人、狂傲、自誇的、無親情等。而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可見,上帝從一開始就知道,一個人如果不認識神,不認識真理,靈魂沒有得到拯救和重生,便會陷在罪中很難擁有健全的人格。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一定就有健全的人格。但是一個真實跟隨耶穌基督的人,得著重生的生命和聖靈的內住後,確實非常有助於他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結出聖靈的果子。

 

之前我們提到,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恰當的表達,常常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和誤導。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肯定的。然而,主觀的愛的表達未必等於愛的接受。從父母的角度,無論他們做什麼,挑剔、痛斥、責打、專橫…無不是以愛為出發點--「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可能是華人父母最常見的辯詞。

 

然而,孩子感受到的卻可能不是這樣。他們體會到的或許是掌控、逼迫、不理解、不尊重和傷害。聖經裡說:舌頭是身體中最小的,卻是最邪惡。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各書3:8)

 

言語上激烈的衝突和傷害,常常是悲劇發生的最終導火線。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的支持系統一般是父母、親人、老師和同伴。如若有一方能及時給與良好的支持和撫慰,孩子都可能不會被擊垮。但如果他的支持系統欠缺,心裡遇到過不去的坎兒,又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那麼就很容易導致極端的行為。

 

比如,那個擺桌子的10歲孩子,當他獨自一個人流淚的時候,如果能有一個人走過去,給他一些關注和安慰,也許就能幫助他從失落的情緒當中走出來。比如,那個從橋上奮力跳下的17歲少年,如果當時在車裡母親給他的是更多的傾聽和理解,而不是再一次的說教和責怪,結局可能完全不同。

 

孩子需要引導和指正,同時也需要父母的接納,尤其是在犯錯和失意的時候。如果父母不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那麼孩子也很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最終可能導致他過於完美主義、自暴自棄、性格的扭曲、抑鬱或者其他更大的悲劇。

 

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12

關係上的受挫和傷害,常常是導致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不能承受之重的關鍵因素。(圖/shutterstock)

 

世界的謊言/我不能輸

現今的世代,充斥著各樣的誘惑、邪惡、貪婪、爭競、功利、虛榮和謊言。正如聖經所言: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

 

信息時代發展的今天,孩子每天都會從家庭、學校、網絡和周圍的世界裡接收到紛繁複雜的資訊。網絡、遊戲、娛樂、各種APP,形式各異的誘惑,都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吸引和影響。對於他們尚未成熟的心智,很多時候並不能正確分辨其中的善惡、真假、對錯、利弊。

 

世界許多的謊言和錯謬的價值觀,甚至是污穢,也在悄無聲息地侵害他們的心,使他們變得空虛、焦躁和叛逆。有些孩子就是因為遊戲、手機、上網等原因和父母發生衝突,導致悲劇的發生。

 

生活在這個時代,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有不小的壓力。父母需要面對生存和責任的壓力,孩子則需要面對學業和關係的壓力。

 

正如一位從事中小學心理教育的朋友分析所言:社會的壓力化解成每一個家庭單元,家庭的壓力(情緒)集中到孩子身上,或者通過家長傳遞給老師,老師又會有意無意傳遞給學生,最後壓力(情緒)全部集中在學生身上。就像毒素一直積累到某一個層面,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擺脫不了學生和孩子這樣的角色,最後就可能選擇一種逃避的辦法。

 

成功論,讀書論,以學業成績為衡量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更是讓很多孩子經常活在被批評、被比較的環境裡;「我不夠優秀」、「我不能失敗」--成了他們內心最大的恐懼。父母不能輸,孩子也不能輸。

 

而聖經告訴我們: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林多前書1:26-29)

 

在上帝的眼中,沒有一個人能夠自誇,也沒有一個人不被珍惜。上帝更是憐憫和珍視那些被世界看為軟弱、愚拙、孤苦、卑賤和無依的。

 

在上帝的計劃裡,每一個悔改得救的人,無論他在這個世界經歷多少的軟弱、悲傷和失敗,最終他都會和耶穌基督一起經歷得勝永生而那些終究不願悔改、硬著心腸、跟隨這個世界的人,無論他今生多麼的成功、富有和輝煌,終將都要面對地獄和審判。

生活在這個時代,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有不小的壓力。(圖/shutterstock)

 

救贖與盼望/你很寶貴
關於青少年自殺問題,其中涉及太多方面的因素:社會、家庭、心理、教育、醫學等等。然而很多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人「罪」的問題。罪不僅毀壞大人,同時也侵害孩子。

 

耶穌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上帝看重我們的寶貴,也了解我們的敗壞。祂知道在這個世界我們會經歷什麼,祂明白罪對我們的捆鎖和破壞,我們的生活實際上是一場「爭戰」。因此,耶穌為我們而來。作為被罪腐蝕之病人的救主、醫生和醫治者。上帝渴望醫治我們,與我們和好。當我們與神和好,我們才能開始與自己和好,也與身邊的人重建對的關係。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4:6)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寶血,脫離罪,轉向神,這是我們唯一的救贖之路。不管我們曾經的關係有多麼不堪和破碎,不管我們的身心有多麼的受傷,不管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境和艱難,上帝都承諾--「要與我們同在」。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平安、力量、喜樂和盼望。

 

想對那些在傷痛和絕望中的孩子們說:你們的家人、老師、朋友或許不夠好。因為他們都不完美,他們也是罪人。但你們有另一個很愛你們的父親,就是我們的天父--上帝。祂隨時在那裡,等你來到祂的懷抱裡,給你祂最大的接納和愛。祂是完美,祂的愛永無止息。

 

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創建的加爾各答孩童之家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標語:花時間思考,花時間禱告,花時間笑。那是力量的源頭,那是世界最強大的力量,那是靈魂的音樂。花時間嬉戲,花時間去愛和被愛,花時間給予。那是青春常駐的秘訣,那是上帝賦予的恩典。一日光陰苦短何容自私為己。花時間閱讀,花時間和善對人,花時間工作。那是智慧的源泉,那是通往快樂之路,那是成功的代價。花時間去行善,那是天國之鑰匙。

 

把這段話,送給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上帝的寶貝。少年的你,值得被好好珍惜。

 

(「城光之聲」機構授權刊載)

 

立刻加入盼世代Telegram頻道!

追蹤盼世代Insta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