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職能治療師黃彥鈞受邀至梨子咖啡館,分享教養專業。(圖/記者陳新城)

黃彥鈞老師在講座中舉了許多實例,以生動的方式講解孩子常見的問題,以及大人的因應態度和作法;與實際生活場景息息相關,令家長聽來心有戚戚焉,也帶來突破的思考。

知名職能治療師黃彥鈞,藝名黃老斯曾任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師,現為雜誌專欄作家、多家電視台健康類節目專家來賓,並著有教養類書籍。今(20)日受邀於台中梨子咖啡館舉辦的「梨子祝福學堂系列講座」分享,主題為「在親子關係中雙贏-成為孩子的神隊友」。

 

黃彥鈞開場自我介紹時表示,之所以常上媒體,主要想傳遞更多知識給家長,畢竟不多人會有直接接觸職能治療師的機會,通常狀況嚴重者才會就診。他認為,若早一點讓照顧者或師長了解相關知識,也許很多孩子不必走到最嚴重的狀態。

 

「思考清楚」比答案重要

「比起想要趕緊做點什麼,不如『確認』後再行動吧!」黃彥鈞舉例,每個人都不喜歡被誤會,孩子們因為語彙有限,難用語言快速正確表達內心狀況,所以若大人不理解孩子就做出處置,孩子們往往立刻有情緒反應,例如委屈、大哭大鬧。所以「確認」是首要的條件!許多孩子原本沒什麼問題,反倒是父母的問題,因為大家總是想要快點做點什麼。

 

他提出以下問題,請大家先檢視與思考,因為人常常想要趕快有個答案,但答案卻時常在「問題」之中:

 

1.你是孩子的「神隊友」嗎?

「神隊友」搭檔的定義,並非「萬事順我心」,這是僕人;好的隊友是彼此之間有默契、對對方有幫助等。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小孩的神隊友,其實讓他們感到窒息。家長也希望孩子當他們的神隊友,這都可以培養。

 

若親子之間不是神隊友,而是「舍監或室友」,以堅守規則取代情感交流,或幾乎無往來,家庭功能就很難發揮。

 

2.家長的期待與孩子的表現是否符合?這些期待合理嗎?適合這個小孩嗎?

黃彥鈞提醒,家長一定要顧好自己的身心狀況,保持頭腦清晰。例如有家長認為孩子國文作業寫一點點,就轉而寫數學作業,不夠專注,希望能夠「改善」;但黃彥鈞認為,既然小孩最後有寫完所有作業,其實家長未必要太干涉過程,如同職場老闆未必要管到職員工作的每一個步驟。

 

3.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根據統計,許多小孩像父母,包括缺點也像;所以有媽媽抱怨孩子沒耐心,但自己其實比孩子更沒耐心。其實家長只要能有一點點轉變,很有可能就改變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未來,阻止多年後許多悲劇發生

 

在親子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建立好關係,才可能進一步談教育。若孩子不願聽話、常反抗,很可能因為與父母關係不好。所以家長在狀況不好的時候,要降低對別人的標準,因為此時自己易怒;大人處於優勢,孩子遇到被責難的狀況往往百口莫辯。

 

黃彥鈞希望家長要思考:孩子有(專注力、情緒、社交、品行、學業、電子產品…等)問題嗎?還是這是其他問題造成的?問題出在誰身上? 家長「要先」可以判斷孩子屬於哪一種狀況,故要培養觀察力,例如每天走路步態、精神狀況等都要觀察。

 

他先說明大原則:問題」有很多種,但原因沒有很多;例如若「原因」是肚子餓,延伸的「問題」可能是沒精神、情緒不穩、專注力不夠…等。小孩不專心時,不光是命令他專心,有時他可能是肚子餓、對溫溼度敏感等;每個人地雷不同,家長要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地雷在哪裡,這些地雷也可能提早修剪。

活動一開始先敬拜禱告,參加踴躍。(圖/記者陳新城)

生理狀況

小孩會發生問題,常見因素有「生理狀況」和「環境因素」,因時間有限,此次主要講解生理狀況:

 

1.感覺統合問題

「感覺統合」是身體與感官接收各種感覺、環境刺激,到大腦統合後,做出反應的能力。所以「接收」有誤,或「無法做出正確反應」都可能導致狀況,例如:不合群、自信心低、畏縮、容易起衝突、咬指甲、易怒、愛哭、怕肢體觸碰……等。

 

七歲前是調整的黃金期,家長可以趁早給予孩子多一點相關練習,但若一直沒起色,可能就需要專業評估。低年級都還有機會加強,但家長應有決心,如此一來孩子通常都能進步很多;若孩子已過這年齡也不必絕望,黃彥鈞舉自己為例,他20歲以後學習專業,才發現自己長期以來的一些現象,既不是個性也非心理問題,而是生理問題,也就是需要加強感覺統合,他也因此得到改善。

 

很多問題都是出於感覺統合,可以調整;若非,再尋找其他原因。常見的狀況如:

A. 感覺刺激過度反應

接受刺激的能力低,所以可能難以忍受某些聲音、怕強光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B. 警醒程度太低

常常覺得刺激不夠,所以想要更多感覺。例如用製造噪音刺激聽覺、喜歡邊走邊跑、需要用觸覺感知世界所以愛東摸西摸、手放在嘴巴、抖腳…等。

 

黃彥鈞舉例,當我們無法專心上班時,會用各種方式提神,例如起身走一走、洗臉、塗萬精油、掐人中、上廁所、吃口香糖、喝咖啡等都是自我刺激,試圖讓我們警醒程度提升;若孩子希望自己能專心聽課,而有這些行為,則容易被老師管教。所以他認為,有時候小孩雖動來動去,但沒有離開這個區域,也許是值得讚許的,因為他們是為了維持警醒程度,即使累了仍想讓自己打起精神,所以應讚許而非制止。

 

2.肌肉張力低下(低張)

「肌肉張力低下」指肌肉力量不夠維持骨頭在正確姿勢。黃彥鈞個人臨床經驗中,85%以上與此有關;肌肉張力低下與缺乏運動,表現出來很類似,唯一差別是運動後精神明顯改善,就代表缺乏運動。

A. 低張影響的心理層面

太容易累,常心有餘力不足、不自覺恍神、睡不飽…等。可以提早訓練,幫助他們未來面對考試和工作,能有好的表現。

B. 低張之於社會觀感方面

由於肌肉較無力,為節省力氣喜歡討抱抱、不喜歡自己走路、站三七步、三分鐘熱度、懶得投資在人際關係互動、沒耐心、太文靜、為喜歡的事情他們願意撐著,但反而過勞導致睡不著覺…等。

C. 身體狀況影響

脊椎側彎、駝背、全身痠痛、常受傷、協調性差…等,因90%是遺傳,所以家長可能也有這種情形。

 

改善方式可從運動和營養著手。運動應以核心肌群鍛鍊優先,行有餘力才做有氧運動。建議家長要陪孩子一起鍛鍊,增加感情也可自我訓練,而不只站在旁邊督促。

講師與聽眾互動。(圖/梨子咖啡館直播影音截圖

3.疾病或「特質」

大眾較常聽到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和「自閉症光譜症候群」,黃彥鈞提醒,要診斷為疾病必須符合許多條件,所以多數僅擁有其中一些「特質」,不能輕易冠之以這些疾病名稱,諸如過動兒、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等。

 

這些孩子因為相關特質,覺得自己不一樣、沒人認同,容易導致自信心較低落,最後自我放棄或與人對抗;也因為家庭和學校排斥,他們需要尋找認同,便會投入一些非主流團體,帶領他們做出有成就感的事。

 

「我們應該要努力讓孩子符合『主流價值觀』,或是努力發掘、找到他們的特質以適性發展?」黃彥鈞表示,「大眾的期待」永遠沒有完全符合的一天,故首先要給予這些孩子認同的人,應該是家長,而不是外面的團體;若被外面的團體認同,孩子就很難再改變。應當從微小的地方開始做起,以避免衍生出大的災難。

 

令家長傷腦筋的常見問題還有「專注力」,黃彥鈞以表格分析,每個年齡層的專注力不同,所以對小孩的要求要符合該年齡層的狀態,例如寫功課未必要一次30分鐘,當孩子無法維持專注時,可稍作暫停。

 

情緒處理

在「情緒行為曲線」中,按時間進程分為:平靜期、導火線期、震動期、加速期、高峰期、緩和期和恢復期。在第二至四階段要妥善處理,例如先擁抱對方,等平復下來再好好溝通。

 

面對有情緒者時,自己的狀態也很重要。黃彥鈞分享自己面對形形色色的小孩,上班八小時維持優雅的秘訣是隨身攜帶喜歡的巧克力,因為甜食能讓他心情更愉悅。所以建議父母也可以在冰箱放一些平常不吃,但吃了會愉悅的點心,例如頂級巧克力;當小孩鬧的時候,先去吃幾口,再以平靜的姿態去面對小孩。小孩看到大人情緒平穩,就比較能冷靜下來。

 

此外,幫助孩子培養休閒活動,讓他們未來能夠自行紓壓;也可以設置每個人的「冷靜小空間」、給予選擇權…等。

 

愛是一切的答案

最後,黃彥鈞鼓勵家長要以身作則,並多多讚美和擁抱。言語則採用動詞和名詞為主的短指令,例如「九點了,刷牙、收書包、睡覺。」不必太多贅詞和責備。多用正面的言語跟孩子說話,減少指導語和批評,少說「不」,例如:趕快把作業完成吧!而不是「你為什麼不寫功課」。使用「命令句+語助詞」,例如「吃飯囉、睡覺啦、下課囉」大人情緒淡定、保持微笑、語氣平和,能幫助孩子聽話

 

黃彥鈞要大家思考:是想幫孩子「解決問題」,還是只想「解決眼前的麻煩」、維持相安無事呢?與其要求老師或治療師,若真的愛孩子,由家長自己投入教養是最好的。活動最末,由主辦單位為眾人祝福禱告,畫下美好的句點。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從Zero到Hero的人生 廖文華牧師:再平凡的人都可以變得不平凡,只要你...

鐵齒心硬40年 資深媒體人陳鳳馨:我有了依靠後,每天都有極大的平安!

效法聖經這七個人物 掌握豐盛生命的秘訣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