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序為:夏忠堅牧師、林鴻信牧師、松慕強牧師、莊育銘牧師。(圖/基研智庫臉書截圖)

15日晚間,基督教研究智庫與iM行動教會共同製播「武林茶房」,節目邀請夏忠堅牧師(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與林鴻信牧師(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授)蒞臨分享,由松慕強牧師(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與莊育銘牧師(淡江教會主任牧師)攜手主持,探討台灣教會的優劣勢、近10年教會成長的趨勢、巨型與微型教會的異同、中小型教會如何穩定成長、未來教會發展趨勢等試題,期盼透過兩代牧者對談,分析現今教會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茶會一開始,由夏忠堅牧師與林鴻信老師分享個人服事經歷。夏忠堅牧師提及服事跨及兩個層面,一是1990到2000年間推動全台有史以來最合一的「2000年福音運動」,二是過了2000年後,將重心從推動大型聚會逐漸轉移,也積極參與機構服事,足跡遍及偏鄉,幫助教會回應社會的需要。

 

林鴻信牧師分享,從事神學教育至今30年,這20年來教會不斷經歷更新,且更加關注公共議題,而過去神學領域較偏向純學術,如今已慢慢調整,展現多元面貌。許多年輕一代的牧者也被興起,人才輩出。

 

台灣教會的優劣勢

「台灣的靈恩很平和,沒有很偏激,上帝很保守台灣!」夏忠堅牧師提到,如今約有60-70%的教會普遍接納靈恩一說,也能夠接納更有力、更自由的敬拜讚美模式,以及整體大環境小組結構的改變,一再顯示教會正處於突破的階段,且台灣教會的眾教派比起許多國家相對合一。

 

反之,大力推動靈恩領域有可能使教會膚淺化,造成真理根基不穩,對十字架救恩的了解不夠全面,且有些基督徒的生活逐漸「法利賽化」,更傾向「宗教」而非「生活」。

 

「人才都往都市集中,造成強者亦強,弱者亦弱。」林鴻信老師分享,神賜給台灣教會許多恩賜和工具,包含幸福小組等成效顯著,但大多數的資源和人才落點都在城市,城鄉差距也導致鄉下的中小型教會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最後教會不得已只能老化或死去。

 

再者,隨著教會體制改變,也擔心教會是否容易隨波逐流,不再思想十字架的價值,或是敬拜讚美時有很好的意境,卻可能沒有神的同在,這些都有可能是教會正面臨的隱憂。

 

巨型(Megachurch)和微型(microchurch)教會的異同

1985年時,台灣還沒有超過1000人的巨型教會,但現今已有超過80多間。夏忠堅牧師舉例,台北靈糧堂的復興帶動了全世界540間靈糧堂教會,他認為,當一個巨型教會可以委身大使命,完成中小型教會無法做到的事情,這便是神的心意。

 

就像韓國的大地教會約有8萬人一同聚會,他們差派了1500個宣教士到世界各地,這是許多教會體系無法達成的目標。而每一個信徒可以回到自己的領域,如美容店、洗衣店建立微型教會,接觸一些周末無法來到教會的朋友,幫助他們認識福音。

 

根據2003-2004年福音協進會統計,約有90%的基督徒在中小型教會聚會。林鴻信老師認為,中小型教會比微型教會更大,卻不比大教會規模,主要原因仍是資源分配不均,大教會需要刻意將視野擴及國度,照顧小教會的需要。

夏忠堅牧師、林鴻信牧師、松慕強牧師、莊育銘牧師與現場同工合影。(圖/基研智庫 提供)

中小型教會的發展趨勢

「中小型教會應將重心放在社區。」夏忠堅牧師認為,巨型教會應該關心一個城市,而中小型教會則要以社區為主。以高雄福氣教會為例,教會建立在社區中間,過去有將近80%的信徒都是走路前往聚會,也能深根地區,落實社區關懷工作。

 

「許多中小型教會,會把自己當成巨型教會在發展,其實中小型教會就是社區教會。」林鴻信老師分享,中小型教會缺乏青年同工,想要興起事工時普遍面臨人力不足,期盼巨型教會能更多關懷有需要的偏鄉教會。

 

大教會推動「大量植堂」和「大使命」有何不同

「從宣教學來看,大使命的完成不是依賴傳福音,而是建立教會。」夏忠堅牧師強調,大量植堂是擴張版圖,但若有一個巨型教會很關注大使命,卻只想讓教會更加壯大,那就會變成事工,對大使命沒有任何幫助。

 

2030年的教會將面臨的挑戰

整個世代變遷,今年(2020)的一場新冠肺炎打亂了世界的次序。夏忠堅牧師在教會看見一個現象--教會對關懷「新物種」沒有熱情。教會更看重這些人是否出席聚會,勝過他們與家人、與神的關係;看重他們是否來小組,勝過留意他們在其他時間是否有親近神,久而久之,會導致我們與「新物種」產生隔閡,這是10年後可能面對的隱憂。

 

「任何比較敏感的人,都會說現在已經進入啟示錄。」天災人禍頻傳,越來越符合聖經預言。林鴻信老師提醒,若教會界再不儆醒,很快會被世界淘汰。現今世代,更需要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避免讓兩代間的鴻溝越來越大,產生對話斷層。

 

2020-2030年,教會務必要完成的事

「這10年,就是培育人才,為下一代超前部屬。」林鴻信老師強調,現在要預備、要有成果已經太遲,唯有現在開始預備,10年後才可能出現轉機,現在教會要培育「有心關注社會變遷」、「對聖經知識有基礎」、「願意委身在教會」的下一代人才。

 

下一代不願進入教會,我們該怎麼做?

「影響信仰最大的關鍵是家庭,不是教會。」猶太人可以2000年不失喪,並非他們有強大的教會,是因為家庭教育非常扎實。林鴻信老師提到,作父母的要思考,你想要的是學業績優,不去教會的孩子,還是火熱為主服事,成績卻吊車尾的孩子?福音的價值需要永遠擺在第一順位。

 

夏忠堅牧師分享,曾在疫情期間,得知一間教會除了主日直播聚會,也有準備主日學直播影片,讓所有孩子與成人一樣重視聚會,潛移默化間理解信仰對生命的重要性。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 點我奉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當神用「不」回應你的禱

曾經身無分文住殯儀館樓上 無神論科學家、長庚大學陳始明教授不可思議的生命

領「振興三倍券」了嗎? 理財專家從信仰觀點,助你「用在刀口上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