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新店行道會顧問牧師張茂松牧師,受邀至台中策盟分享。(圖/記者陳新城)

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於7月16日,邀請張茂松牧師分享「職場與宣教」 主題。張牧師以服事近50年的經驗,仔細思考為何許多高階職場人,很難被教會牧養或使用,且國內外皆同,最後得出:職場宣教的重點不在於「方法」,如同傳福音也不是單靠方法,而是「人」,帶領教會的領袖必須先成為對的人。針對現今牧會的挑戰,張牧師提出以下三大觀點和建議:

一、 教會領袖要有國度心胸

張牧師觀察近五十年教會在台灣的演變,從最初國語教會「搶灘登陸」後,在各地建立教會,大批從軍中退伍的人接受神學院裝備;接著教會尋求各種方式擴張陣地,而如今則是「翻轉國度」的時刻!

 

世界的觀念認為「大」才是成功,但若「人數增長」或建造大教堂變成唯一的目標,眼光和心胸就會逐漸變得很世俗。世界歷史上有許多大禮拜堂,大多沒人記得是誰建造的;耶穌也只帶領12門徒,沒有教堂,因為將來在天堂的冠冕,不是用這些來決定的

 

基督徒的「價值」究竟用什麼決定?張茂松牧師舉例,有些會友在教會很安靜,毫不引人注意,但默默在外面服事弱勢者,他們在上帝那裡的冠冕,想必比許多教會知名領袖的還大。

 

「神的國」不只在教會裡,也在家庭和職場,這才是全面的信仰生活。所以牧養也應留意這三方面,其中「職場」往往是最缺乏的。牧養不只是為了把會友限制在「教會生活」,尤其職場菁英個個都是一頭獅子,他們需要的不是教會圍上「羊欄」保護,而是一片「山林」;他們需要牧者「陪伴」他們縱橫山林,成為一隻活得更有精彩恩典的獅子。

 

二、 教會領袖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張茂松牧師認為,牧者的角色是「生命的導師」。約翰福音10:10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原文中的「豐盛」也能翻成「卓越」,也就是質」的提升,而不只是「數量」。

 

「卓越」代表是個精品和傑作;以弗所書2:10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經文中的「工作」,是指耶穌基督把我們的生命塑造為「傑作」,而不只是成為一個「好人」而已。

 

耶穌是人生命的塑造者,我們則是祂的幫手,跟著耶穌一起去幫助別人成為卓越者,亦即幫助別人成功、能在世界抬頭挺胸。用這種眼光服事,許多心態就會不同。

 

事奉的價值在於,從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不是為要成為更大的江河,而是灌溉五穀雜糧和各種農作物,然後,水就不見了,卻化為萬物的生命,使別人長出了葡萄藤、蘋果樹,又再結出了滿樹的葡萄或蘋果

「品牌」和「招牌」不同,張茂松牧師鼓勵,將教會的招牌,建立成「有品牌的教會」,讓從這裡出來的會眾以此為榮。(圖/記者陳新城) 

張茂松牧師一路走來,深感能夠成為「春泥秋水」,是一件快樂且讓生命有價值的事情,且越年長越有價值。人生會走過不同的季節,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事要做,過了就不要眷戀。

 

所以他鼓勵,要訓練會眾成為有影響力的「職場達人」--從品德、專業、態度、團隊和人際關係等方面裝備,就能在職場上越來越茁壯。教會可以從信息和詩歌等多方面,朝這個方向加強,例如:鼓勵參加教會聚會時,要說到原因包含藉由聚會,能得著屬靈的恩膏,在職場上展現果效;又,「聖靈充滿」能帶下運用在工作上的創意和能力,並進一步帶領職場團隊。

 

當會友們感受到被幫助,甚至信息能帶到公司講給員工聽,他們自然也會來幫助教會,如此教會才能復興。所以教會不應重在「大」,更應重視能出「人才」;與其批判政治,更應期許國家領袖能從教會出來,帶出徹底的翻轉。

 

目前張茂松牧師帶領的新店行道會,也特別設立事工,慢慢陪伴、拉拔和幫助年輕人,因材施教,許多到如今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遇到挫折時,被鼓勵後再度站起來,現在過得很富足,也令牧者備感欣慰。

 

三、教會領袖應不斷投資自己

不是「方法」讓教會成長,而是帶領教會的「人」本身;當教會領袖本身的器皿大,教會自然會成長。若要成為國家級領袖的屬靈教練,那麼牧養者也要擁有更強大的能力,否則很難去牧養這些人。

 

所以應投資自身「屬靈的肌肉」,包括禱告、讀聖經、信心、愛心、服事、講道、牧養的肌肉等,都要不停地鍛鍊,久而久之一定會不一樣,如同射箭選手之所以能在比賽時射中靶心,是因為背後早已訓練多時。此外,「聖經的知識」、「現代的知識」、「人際關係」、「身體的健康」、「家庭生活」和「群羊的關係」等,都很值得投資。

 

在「人際關係和群羊的關係」上,若發現自己身邊沒有真正的朋友,那就開始學習「和人做朋友」吧!與弟兄姐妹在一起,不只有服事和禱告;弟兄姐妹會愛他們的牧者領袖,是因為對方有投資時間、精神和關係在他們身上。

 

最後張茂松牧師鼓勵,建立「有品牌」的教會,讓從這間教會出來的會眾,能以此為榮;弟兄姐妹都能活出令人羨慕和尊敬的生命!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