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你可以接受、允許你的孩子生氣嗎?也就是翹著高高嘴像掛豬肉的,或者眉頭深鎖臉臭臭的、甚至開始拳打腳踢、大聲尖叫...。當下做父母的你通常會怎麼反應呢?會問發生了什麼事?還是直接禁止孩子因為生氣而表現出的行為?或者你根本不喜歡小孩擺臭臉給你看,因為你覺得他沒有資格生氣?!

 

聖經中最常將怒氣用來形容的對象不是任何人,而是我們的神,可見我們的神會生氣,而且像烈火一樣是不可輕易惹動祂的憤怒。回到我們的孩子身上,依著神的形象被造的我們及孩子,可以生氣嗎?可以有壞情緒嗎?當然可以!我們的孩子不但可以生氣,還需要父母親理解、同理的生氣。

 

被同理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

 

聖經提醒做父母(長輩)的我們,不要惹孩子的氣。這是什麼意思呢?想一想,當自己在心情很差、很想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喜歡別人對我們說「你怎麼嘴翹這麼高,要賣豬肉嗎?」「你臉很臭耶,處理一下好嗎?」...或許他人是出於關心,但這對我們當下的情緒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常常使我們怒火更甚。想一想,當你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希望他人或另一半怎麼回應你呢?「我知道你在生氣,那我等你...」、「我們先暫停一下,等你處裡好...」,或者默默在旁邊陪你?

 

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我們的孩子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從幼兒一直到青少年、成人,一路上不斷的遇到跟他不一樣的人、讓他們跌跌撞撞的事物,孩子的情緒會不開心、心情不美麗真的很正常,而父母的角色在他們身上不單是權柄而已,更是他們完全信任、有全然安全感的家人,對孩子來說,他們的壞情緒可以帶回家、可以被接納,就更能夠幫助他們走向下一步-壞情緒的表達。

 

 「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

 

 同理孩子情緒的語言:「我知道你很生氣,那你生氣完再來跟我說,好嗎?」

 

 「我知道剛剛某某做了某某事讓你很生氣,要是我也會生氣。」

 

 「孩子,我等你。」....

 

被引導

「你們各人要......慢慢地動怒。」(雅1:19)

 

聖經上說慢慢的生氣,但怒氣一來常常都是以秒計算,怎麼慢慢動怒呢?我知道很多的夫妻在生氣時會彼此分開,尋找另一個讓自己能比較平靜下來的事物。比如說做菜、洗碗、洗衣服、聽音樂、追劇、打電動(手遊)、打球、讀聖經、禱告...。不論是什麼方法,任何沒有傷害人(包括自己)的行為都是好的生氣表達。所以壞情緒的表達不是只有言語,相反的,在情緒的當下通常適合非言語的發洩,而是透過一個人的喜好、興趣來成為出口。 既然是動作、行為的表達方式,就很需要大人們的以身作則、示範回應。

 

我記得我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就常常在他面前用手抱胸、用腳跺地來表達我的生氣,慢慢的一次又一次,孩子他開始了解到生氣時尖叫、摔東西並不被接受,反而他需要在事後付出壞情緒壞表達的代價,但用媽媽的方式卻是可以被接受的,並且每次都可以和平落幕。我們的孩子正在看我們(父母)怎麼生氣,如果我們會大吼大叫,我們的孩子就很難不用吼叫來表達生氣,如果我們會摔東西、丟東西、我們的孩子就一定會丟手中的物品來表達生氣;相反的,讓孩子跟著我們找出好的表達方式,或許是唱一首歌、或許是找一個生氣角落、或許跺腳、抱胸、翹嘴...,任何不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都是好的壞情緒表達。

 

被聆聽

「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的說......。」(雅1:19)

 

當下的情緒處理完了,剩下來就是貼近關係、拉近距離的動作—聆聽。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力,當然也有生氣的理由,而當情緒過去後,知道孩子為什麼生氣也是重要的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裡不僅是父母更認識孩子的機會,更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媽願意懂他們、願意聆聽他們,讓他們在下一次的情緒裡更信任父母的愛與教導。既是聆聽,就不是管教階段,在聆聽孩子的過程中是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意思是我們要先聽懂孩子的心聲,或許他剛剛因為生氣打了人,我們也要聆聽他打人的緣由,而不是立馬否決、審斷他的行為,讓我們的「聽」成為孩子「說」的出口,藉由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更認識孩子、贏得孩子的信任。

 

承擔後果

當孩子被同理、被聆聽,生氣的情緒就越容易、越快速過去,但生氣的程度跟孩子當下的反應,卻還是需要他們自己來承擔後果。比如說,孩子因為生氣而打人,後續的道歉甚至賠償,都需要孩子自己來承擔後果,做父母的我們願意聆聽、了解,但我們不負擔他們需要負起的責任;或是孩子因為生氣而傷害了自己,父母同理孩子們的情緒,也為他們傷害自己感到難過,但卻不因此讓家規消失、讓孩子為所欲為。

 

回到一開始所說的,孩子可以生氣嗎?當然可以。孩子的生氣需要被同理、被引導、被聆聽,而當生氣的情緒表達不是可以被接受的時候,孩子就需要學習為自己承擔後果,父母等於再次強化、引導孩子用可以被接受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壞情緒。

 

教養一直都不是簡單的事,處理孩子情緒更需要父母的智慧與成熟,好來引導、營造孩子有著高EQ的成長環境,進而成為一個能在任何情緒下都展現基督身量的門徒。祝福每一位父母們!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周維音師母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