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美福教會主任牧師--楊中生牧師。(圖/美福教會 提供)

想追逐夢想,但周圍的聲音,壓得你喘不過氣,想放棄或退而求其次,卻又不甘願半途而廢?楊中生牧師於6月份主日崇拜信息分享「好好做夢」,從夢想之路的三個階段,提醒追夢路上可能會遇到的攔阻,以及堅持到底的秘訣。

創世記37-42章記載約瑟這位追夢者的故事,他從小受寵,又時常做夢,有次因夢到隱喻家人將向他下拜的夢,激怒了哥哥,所以被賣到埃及為奴;後來他到埃及護衛長家工作,又遭主母誘惑不成而誣陷關到監獄。

 

因他聰明又有上帝同在,所以受到典獄長欣賞,然後為酒政和膳長解夢後,又遭到遺忘。直到法老王做夢,酒政才想起約瑟,請他來替法老王解夢。終於,法老王立約瑟當埃及宰相,因他善於管理,在七個豐年屯糧,以度過七個荒年;不僅放糧給天下人,兄長們前來相認時向他下拜,最初的夢境終於成就。

 

從約瑟這段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可以讓我們學習以下三點,在追夢路上可能會遇到的事,和必須堅持的部分:

 

一、 成就夢想需要「時間」

約瑟17歲做夢,30歲成為宰相,39歲哥哥向他下拜,前後共22年才完成。堅持不一定會成功,但放棄一定不會成功;在等候的過程,不要被時間麻木成為標本,而是要向著標竿直跑。長時間的等候,往往是神磨練和預備人的過程,就像摩西於曠野牧羊40年,年屆80歲才被主呼召使用。所以,要有耐心堅持下去,

 

二、 成就夢想的過程會受苦

約瑟有夢想、忠心對待父兄和主人,也熱心助人,卻一路受到譏笑、被賣、誣陷下獄和遺忘,似乎好心沒好報;但他卻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亦造就出非凡的結果:

 

1. 受苦中的學習

創世記41:51說,「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因為他說:『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瑪拿西」的意思是「使之忘了」,當我們在走向夢想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要學習:神使我忘了一切困苦和傷害我們的人。

 

人遭遇困苦時,經常抱怨或不想繼續堅持對的事、起初的夢想、好的態度、品格,乃至於放棄上帝的託付。約瑟曾受父所託尋兄時,一度迷路,但他忠心不放棄,最後卻被兄長出賣;再看他後續在埃及遇到的事,可謂接二連三所託非人,是最有理由記恨和埋怨的人,但他卻說:「神使我忘了一切困苦和傷害我的家人」

 

約瑟能夠釋懷,不是因為加害者有道歉或遭報,而是惟有神能使人真正忘記這一切,也就是「饒恕」。在困苦和委屈中,更應來尋求神,不是靠自己的堅強,或尋找其他的代替神。

走在夢想的路上,通常不會太平順,但我們可以從約瑟的經歷中學習。(圖/美福教會 提供)

2.在受苦之處,卻越發昌盛

創世記41:52記載,「他給次子起名叫以法蓮,因為他說:『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以法蓮」的意思是「使之昌盛」,倚靠神就能在受苦之處越發昌盛;困難將成為昌盛的助燃劑,打擊越大越發旺。

 

根據《從A到A+》書中調查,成功和失敗的公司,遭遇到的打擊機率其實是一樣的;成功的公司不是比較厲害,而是他們不會虛擲壞運,反倒從中學取經驗。愛迪生發明電燈前失敗過6000多次,但他不認為是失敗,而是「找到6000多個不會成功的方法」,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敗和打擊。

 

約瑟被賣之後,受到護衛長重用;下監後受到典獄長重用;遭遺忘後受法老王重用。敬畏上帝的人,到哪裡都帶來祝福,如同創世記39:5、創世記39:23、創世記41:51-53都記載了,神賜福在約瑟所到之處。

 

約瑟為何總能「逢凶化吉」?創世記39:2-4這麼說道:「...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創世記39:21-23、創世記41:38-41都提到神與約瑟同在,因為他凡事認定神,凡事照神的話而做,以神為中心。

 

耶穌的名字是「以馬內利」,亦即神與人同在;每個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的人,都有神的同在,也都有這份資本可以經歷約瑟的福。你我需要的是活出神的同在,以「神」為中心,不以環境為中心。

 

三、 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一個人容易感到孤單;保持夢想的人,要常常分享你的夢想,跟一群有夢想的人、同路的人一起禱告,可以使我們保持熱情,不要太常與習慣性吐苦水的人在一起。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到牛津大學演講,他上台後沉默了一陣子,然後說了兩次「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就下台了,贏得滿堂喝采。楊中生牧師提醒,其實只要每天固定、把平凡的事做好一點點,堅持做正確的事,長久累積,就會產生結果,成就偉大的事。1911年挪威和英國兩支隊伍,同時展開南極的探險旅程,挪威隊長制定了21英哩法則,每天不論天氣好壞都至少走21英哩,最後他們先成功了。

 

不論颳風下雨,順境逆境都要堅持往前行,不要三天打魚五天曬網;平庸者的特徵,是無法持之以恆。最後楊牧師總結:完成夢想需要時間,過程會受苦,但不要放棄!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