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30日,松山長老教會舉行145周年紀念禮拜,教會矗立在饒河街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圖左為1932年重建並保留尖塔形式與焚而不毀圖樣,直至1975年改建。(圖/松山長老教會提供)

位於台北市饒河街夜市內,歷史悠久的松山長老教會,昨(30)日為設立145週年進行紀念感恩禮拜。長老教會臺灣神學院前院長陳尚仁牧師以「請來幫助我們」為講道主題,回顧145年前來自加拿大的馬偕牧師在這處當年稱為「錫口」的基隆河邊街區,艱苦設立禮拜堂;如今的松山長老教會則支持基督精兵協會,參與在緬甸的海外宣教工作,如同使徒行傳16章保羅聽見馬其頓的呼聲:「請來幫助我們」,希望延續保羅與馬偕的精神,繼續成為受主差派的福音忠僕。

現存最早的松山長老教會會友合照,圖為第一任正式牧師陳榮輝(1887-1888在任)。(圖/松山長老教會提供)

松山長老教會設立於1875年9月2日,是清朝末年馬偕牧師來到臺灣設立的第10間教會。當年他在附近河岸商街發送傳單,受到許多排外居民的反對與迫害,但馬偕仍堅持到底,決定在錫口街(饒河街舊稱)租屋設立錫口教會(日治時代改名為松山教會)。

 

但幾年後爆發1884年中法戰爭,憤怒的民眾將氣出在洋人建立的教會上,破壞建築砸毀禮拜堂。馬偕牧師曾在日記中寫著:「1885.4.19  錫口教會被拆毀,我們就站在教堂的地基上唱詩,圍觀的民眾極為憤怒,拾起石頭來丟我們。」

松山長老教會外觀今昔對比,圖左為舊教堂照片攝於1929年。1932年重建並保留尖塔形式與焚而不毀圖樣(報導最上方第一張圖),1975年歷經改建,圖右為1979-2020迄今。(圖/松山長老教會提供)

中法戰爭後,馬偕親自與臺灣巡撫劉銘傳溝通,獲得一萬銀兩賠償,重建被拆毀的多間教會。馬偕牧師的日記後來也記載到教堂重建開工,並提及當年錫口教會:「1885.10.29 在錫口我聽到有人說:『拆毀他們的教堂真是大錯特錯,我們無法阻止他們的。如今他重建的教堂比從前的還要大,而且更美觀更堅固。』」

 

這就是145年前松山長老教會成立的故事,之後再歷經日治時代改名、1938年松山空襲事件等,當年蓋的尖塔教堂就如同馬偕在老教堂上呈現的字樣「焚而不毀」的精神,象徵即使經歷迫害苦難與時代更迭,教會仍在上帝應允中剛強自在。

老照片中,許多當年的主日學學生,目前仍在松山長老教會聚會,並擔任長老或執事。(圖/松山長老教會提供)

松山長老教會在145年後的主日崇拜聚會中,以影片回顧這段歷史,並希望延續之前歷代宣教士的行動力,回應傳福音的呼召。特別在崇拜之後設計「跟隨祂的腳蹤行」闖關活動,與基督精兵協會合作關心緬甸宣教現況,以了解緬甸需要的幫助之活動,來回應宣教異象。

 

約兩百多名松山會友參與這場設教145年紀念禮拜,並在陳美玲牧師主持下領受聖餐,共同回顧神在饒河街這個社區設立教會的意義,並見證神所賜、歷代豐盛不變的恩典。

松山長老教會舉行145周年紀念禮拜,回顧馬偕牧師的建立教會的歷史,並回應海外緬甸宣教呼召。(圖/松山長老教會提供)

 

精選要聞》

神永遠不做這5

演藝事業遇低潮、患恐慌症與憂鬱症 麻辣鮮師「布丁妹」陳立芹:信仰給我最大改變是

操練這「三種心」,提升情緒幸福指數! 黃以文牧師:用愛、責任和自由慎思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今日報奉獻回饋專案—兒童聖經故事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