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國災害救助聯繫會議左至右:黃盈豪老師、洪敏南醫師、蘇昭如副司長、夏忠堅牧師。(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各種自然災害頻傳,災害防治已成國際顯學。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台灣是自然災害高風險地區,同時曝露於3項以上自然災害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人口,均超過9成,高居世界第一。因此,衛福部為強化社政部門災害整備與應變工作,加強與各縣市及民間團體的合作,特於9月3-4日假高雄蓮潭舉行「全國災害救助聯繫會議」。總共有各縣市社政人員、社福團體社工、學者共132位參加。

新冠防疫成功 歸功全體國民

會議首先由衛福部社會救助暨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致詞。她表示,台灣天然災害頻繁,而今年最大的考驗就是新冠疫情。過去半年來,因應新冠疫情的衝擊,衛福部陸續進行了弱勢加發、急難救助及三倍券的發放,總額高達百億元!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高屏區管制中心洪敏南防疫醫師,分享新冠疫情期間,疫情指揮中心的團隊合作模式。洪醫師表示,在此次新冠疫情一級指揮中心架構中,特於正副指揮官下,設情報、作戰,及後勤三部門。大家各司其職,共同打贏了一場漂亮的防疫戰。僅在運用新媒體宣導方面,新媒體平台就發布了3157則;衛福部/疾管署臉書追蹤人數,已超過91/69萬;LINE@衛福部/疾管家好友數,更超過338萬/219萬!

 

洪醫師表示,台灣的盛行率(病患率)極低,若以0.2%推測,則從1月迄今入境人數約有250,000人,估計有500人受到感染。其中偽陽性的人數為12,475,偽陰性人數50,真正陰性為237,025人。台灣人到其他國家,也是相同的比例。而愈安全的國家,偽陽性的比例愈高。他特別針對近日9例境外檢驗陽性個案說明,這9例在台接觸的1184位民眾中,受採檢的1105位民眾結果皆呈陰性。因此若因極少數的境外檢驗陽性個案,而進行全面普籂,十分浪費資源。再加上彰化普籂的結果,證明台灣目前是很安全的,更無普籂的必要。

 

洪醫師指出,整個防疫過程,重大決策多聽取由專家學者所組成的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小組的建議。雖然過程中多次修正,但很感謝醫界的配合,都能調整腳步切實執行。此次防疫工作的成功,歸功於全體國民,而台灣的健保制度更是居功厥偉,使得防疫的各種政策,得以順利施行。

(左)社救司司長主持提案討論;(右)國治大學張鎧如副教授指出組職協力信任、溝通、授權十分重要。(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學者分享 經驗中尋找方向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張鎧如副教授主講「促成災害援助工作組織協力成功之要素」。她以學術研究方法,從過去災害救助的經驗,找出共通原則,分享未來救災人員可依循的方向。張鎧如指出,從事組織協力需要時間、經驗、資源、制度與長官的支持。而組織協力強調共同目的、自主性、互惠關係,因此彼此間的溝通、默契、信任、授權,及清楚各自的角色,就非常重要。

 

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黃盈豪助理教授,以花蓮0206大地震時,中華國小臨時收容所的協力經驗,分享「從災民收容安置經驗來看公私協力合作要素」。黃盈豪指出,花蓮大地震時,公私協力最重要的機制,在於每天下午的聯繫會報。通過此溝通管道,促成了跨專業團體的合作,包括災民訪視、個管系統建立、安心服務站設置,建構了公私協力的良好模式。黃盈豪老師表示,聯繫會報的成功,要由公正的第三方擔任窗口,而公部門就是最佳人選。

(左)救助協會夏忠堅秘書長指出,救災要即時合作靠平時;(右)黃盈豪表示救災現場的每日聯繫會報成為協力最佳的推手。(圖/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救災需即時 合作靠平時

會議最後,由黃盈豪教授主持,邀請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楊錦青司長、前高雄市重建會辦公室主任王正一、前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賑濟處處長陳宗良,及高雄小林村代表蔡松諭主談。從莫拉克風災發生後回應階段中的經驗與想法,帶出成功的合作因素與原則。蔡松諭表示,公私協力時凝聚共識需要時間,應由下而上,而執行則應由上而下。王正一則表示,社會氛圍常讓公部門做出立即的決策,但做得好就不能快。像日本重建一年後還在與災民討論重建的細節。但台灣很難接受訪種方式。陳宗良則表示,88聯盟是非常成功的協力模式,紅十字會釋出資源聯結各單位,發揮專業完成重建。

 

會議承辦單位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指出,自1999年投入921救災暨重建計畫至今,22年來救助協會已參與國內外約70個重大災難救助,深感災害救助的重要。災害現場瞬息萬變,充滿許多未知的考驗及難以預料的危險,因此格外需要緊急應變的能力,並有效溝通合作,特別是跨單位間(包括組織內部與公私協力)的工作協調。夏忠堅表示,社福團體平時就需與公部門建立合作默契,災時才能快速展開各項救助工作,而災害救助聯繫會議就是公私協力的最好平台。

 

負責此次課程的設計的救助協會災害管理部張可承主任表示,希冀透過聯繫會議的辦理,落實服務經驗傳承,讓有意參與防災工作的民間團體,更熟悉社政部門在災害防救之角色,同時也有彼此交流認識的機會。

 

精選要聞》

你禱告生活「期望值」如何? 什麼才是合神心意的禱告?

弟空難夫癌逝、兒子罕病,經商失敗幾破產 她將眼淚化作年長者的祝福

以僅有五千元資金,憑信心興建海景民宿 關凌曦:有上帝恩典不用害怕!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今日報奉獻回饋專案—【信仰隨手拍】限量經文卡》點我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