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資助人廖媽媽完整保存受助童阿祥的每一封信件與照片。      (照片提供/台灣世界展望會)

要愛原本就值得我們所愛的人很容易,就像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若要用同等的愛來愛他人的孩子,則是大愛的發揮,這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事。失去兒子的廖媽媽及身為身障者母親的陳宜平,就是將「有限母愛」化為「無限大愛」的最佳例子。

化喪子的苦難為資助的祝福

10年的資助歲月,受助童阿祥已是14歲的大男孩,會貼心的為家人做早餐,廖媽媽欣慰又開心。      (照片提供/台灣世界展望會)

2002年澎湖的華航空難,帶走廖媽媽心愛的兒子廖笙元,當時的喪子之痛令她傷心欲絕,抱著幫兒子祈福的心情,在廖笙元的告別式前,廖媽媽開始以兒子的名義加入台灣世界展望會的資助兒童計畫,幫助當時只有4歲的桃園原住民兒童阿祥。

走過10年,廖媽媽除了經費的資助,還常送出衣物及生活用品給阿祥,希望提供更多幫助,更常寫信鼓勵阿祥用功念書。她細心保存每一封阿祥寄來的信件、卡片,掃墓看兒子時,總會在墓前分享與阿祥互動的點滴。

「我常鼓勵身邊的人參加資助兒童計畫,有機會想再繼續資助國外兒童。」廖媽媽說道,愛改變她和阿祥的生命,也讓她得以把失去兒子的傷口,轉為對另一個生命的祝福。

源源不絕的母愛 每個孩子都是寶貝

來自台中的陳宜平,成為母親之後,對於世界各地的孩子更加關心,開始資助哥倫比亞、剛果與新竹的三名孩子。

意料之外的是,6年前陳宜平生產第二胎時,卻因為早產導致女兒彤彤患有脊髓脊膜膨出,併發水腦症,體重只有1,300克。醫生認為孩子長大後將終生失智且要仰賴輪椅,建議家屬放棄急救。

陳宜平不願放棄小生命,即使孩子停止施打抗生素,仍靠著牛奶補給而生存下來。雖然孩子的復健開銷龐大,她仍然省吃儉用支持展望會資助兒童計畫,因為只要一點點的錢,就能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實際的幫助!

雖然去年陳宜平工作不順,不得不暫停對剛果與新竹的孩子的資助,她在電話另一頭難過得掉下眼淚。陳宜平將這些孩子視如己出,在她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寶貝。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