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2日,「KUA GLOBAL 跨越」舉行關係講座,邀請101教會黃國倫牧師分享心得,他特別提醒基督徒,「一個人對你很火熱或很冷淡,你也許會很在意;依賴到一個地步,我們會活不下去,但你主要的愛,是要從『上面』而來!」(圖/KUA GLOBAL 跨越)

「我到底還要做什麼,你才會更愛我?」這是許多人在關係裡都會碰到的問題——我給的愛,總是達不到你的期待!好像對方對自己所做的都不滿意,哪裡出了問題?關係顧問黃國倫牧師以七種「依附關係」的特質分析,當你面臨這些困境,有哪些方法可以處理與調整。

很多人都會問:「牧師,這段關係讓我好痛苦,該怎麼辦?」

 

關係顧問黃國倫牧師分享,在愛情裡「依附關係」的七種特質:

1.總是想要討人喜歡

一般人知道「別人不喜歡你」,可能不以為然;但深陷「依附關係」裡的人會感到非常痛苦、焦慮,你會想辦法讓所有人都開心,滿足所有需要。不同於有些自私的人,怎麼要求都不做事;反之,依附關係的人會想盡辦法討人的歡心,但常常做完後覺得犧牲太多、更痛苦,即便如此,下次碰到一樣的事情,還是會照做。

 

2.沒有健康的界線

人與人相處都需要有健康的界線,但「依附關係」特質的人沒有界線,常認為自己被人家踐踏,別人不尊重他,因此心裡很不舒服,但下次經歷同樣的事情,他還是會照做,因為他沒有能力維持界線,他害怕別人不開心,最後別人的問題、別人的事情都變成自己的責任,這類型的人時常一邊埋怨、一邊繼續做事,別人偶爾也會忍不住出言提醒:「你真的痛苦就不要做!」

 

3.對「別人的舉動」極為敏感

擁有「依附關係」特質的人,很擅長察言觀色,深怕做不好,且十分在乎別人的情緒反應,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可以讓他心裡愁煩,反覆思想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該如何去付出與改善,心思極為敏感。

擁有「依附關係」特質的人,很擅長察言觀色,深怕做不好,且十分在乎別人的情緒反應,心思極為敏感。(圖/shutterstock)

4.永遠扮演一個「照顧者」的角色

「你總是在傾聽別人的需要,去幫助他。」舉例來說,就像父母照顧孩子一樣,這些「依附關係」的人也總是在擔任照顧者的角色,認為自己應該去幫助對方(有需要的人),否則就沒有人可以照顧他了。

 

5.拒絕相信事實,不覺得自己的關係有問題

儘管再多人出言提醒,「依附關係」的人始終不覺得自己的關係會有問題,聽不進旁人的建議。這類型的人會有自己一套「內在邏輯」,非要照既定的方式處理事情不可,他看不見界線、也看不到關係裡的問題;或是他可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卻選擇繼續過這樣的生活,陷入「心裡知道」卻「無力改變」的困境中。

 

6.否決自己的需要

「依附關係」的人很常說:「我不習慣別人幫助我,我只習慣幫助別人。」他們習慣愛人,但不習慣被愛,也認為表達自己的需求很困難,常常把自己的需要擺在最後,甚至在所有一切的優先順序裡,「自己」根本不在這個清單上。他們會在心裡埋怨,也會認為自己是完成大我、利他的無私的人,總是壓抑自己到「無我」的境界。

 

7.明明在被虐待,你卻認為你在跟隨主

「我特別要對基督徒說,因為在聖經教導裡面,我們要揹起十字架,捨己並跟隨主,但很多人把主的教訓和聖經的教導,弄錯了。」黃國倫牧師分享,他看見許多關係是不健康,甚至不對等的,但是受害者卻一再忍讓,認為這是在揹十字架、是一個愛主的行為,「雖然他被虐待,他卻認為他在跟隨主。」一段健康的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可以付出、也可以得著,但有「依附關係」的人通常只認為「可以給」。

一段健康的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可以付出、也可以得著。(圖/shutterstock)

為何會有「依附關係」?

黃國倫牧師強調,基本上與「原生家庭」有關。很多孩子小時候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但當他漸漸地發現,只有當他做對事情,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和回饋時,他對愛的定義就變成「要付出、要給予、要表現」。通常這些孩子的父母有一方就是操弄者或加害者,用「愛」之名期望孩子滿足其需要,若做不到即把愛收回,這些孩子兒時都能感受到。

 

而等到這些孩子長大,開始尋找戀愛對象時,他不容易被樂於付出、幫助他人性格的人吸引,而是會被不擅長討人歡喜、控制慾很強的人吸引,因為後者才是他習慣相處的環境。其實很多父母都不是有意的,他們的教導模式幾乎是「一代傳一代」,或是他們正處於關係的痛苦期,但自己卻不知道、也無法改變。

 

擁有「依附關係」特質的人,該如何改變?

1.學會先照顧自己的需要

「不要先去幫助別人,而沒照顧自己。」就像飛機上的安全措施,父母一定要先給自己戴好氧氣罩,才能再去幫助孩子,否則自己會先昏過去。「當你整天看見別人的需求,你要反過來先看見自己的需求;自私的人看不見他人的需要,但依附關係的人要優先照顧自己的需要!」

 

2.你要愛你自己

黃國倫牧師語重心長地說:「我其實講到這個很難過,他不斷地付出,希望別人愛他。其實,你要先愛你自己。」有些人不懂得如何「愛自己」,你要在安靜的時刻,問自己的心:在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先照顧自己、愛自己?

 

3.你要有健康的界線

切記,「不要把別人的責任、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難處,都變成你的;你一定要作分別:這個問題是誰的?」也許很多人會不斷要求你,你覺得不被尊重、被踐踏,有可能你接下不屬於你的責任,而你只是不好意思拒絕對方。

 

4.學習向別人說不

「你可以跟別人說『不』,這樣你才有可能慢慢恢復自己,你是值得被愛的,你是值得有對等回饋關係的。」付出不是問題,因為在正常的關係下,你也可以得到相當的回饋,這樣才是一段健康的關係。

 

最後,黃國倫牧師回答讀者來信的問題,「我們很在意別人對我們的一舉一動,可是你不要只靠一個人來滿足你所有的愛;一個健康的人,他愛的來源是從四面八方來的,如果你只有一個,一旦斷了,就會是你的世界末日。」他特別提醒基督徒,「一個人對你很火熱或很冷淡,你也許會很在意,依賴到一個地步,我們會活不下去,但你主要的愛,是要從『上面』而來!」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