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伊甸「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14日至18於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歡迎民眾參與。(圖/伊甸基金會 提供)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自10月14日至18日,假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由工作人員及活泉之家的精障會員聯合籌辦策畫,透過互動與作品陳設,呈現精神障礙者真實的內在世界,盼社會大眾卸下刻板眼光,開啟認識彼此的機會。今(14)日上午舉辦開幕記者會,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鍾彥彬呼籲社會大眾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看見異同,創造更多對話與理解的可能。

此次展覽以「房間」為名,共分為四個不同主題的展區,一層一層地以不同形式呈現多元樣貌。「看不見的圍籬」是透過一個集體的創作空間,傳達人們常因片面的報導或輿論,草率地為精神障礙者貼上標籤,無形中築起一道圍籬;在「以生存為名的房間」裡,展示四個獨特的房間,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相同的生存痕跡;而「門縫裡的風景」則由八位夥伴以文字及圖畫,陳述心底真實的聲音;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呈現各種在生活裡會面臨的困境,希望有一天社會不再排斥精神病人,每個人都能自在的生活著。

思覺失調症患者鄭彥(化名)在展覽作品前描述創作心境。(圖/伊甸基金會 提供)

「我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今年三十多歲的鄭彥(化名),站在自己的作品《兩面》前,緩緩陳述著創作背後的內心聲音。高中時發病,鄭彥因為思覺失調症常有幻聽的情況,遇到人多時,情緒特別容易緊張,走在路上常以為別人在罵自己、對自己不友善,有時也因為內心壓力,對家人用不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逐漸影響自己與家人及外界之間的關係。知道自己的負面狀態,在外時卻努力隱藏,面對心理上的種種矛盾,對「真正的自己」逐漸感到困惑。

 

十年前開始加入伊甸活泉之家,是讓鄭彥能盡情展現不同的面貌的轉捩點,每周一至兩天來到活泉畫畫,鄭彥能將心中壓力釋放出來。鄭彥說,畫畫對自己來說很重要,可以紓解壓力與緊張,也喜歡跟夥伴們一起創作,能讓自己看見更多創作的美好。喜歡用水彩創作的他,最常選用明亮的色彩畫出各式線條,而在這次的作品,鄭彥將一張臉劃成兩半,用不同的色彩填補其中,將心中對「真正的自己」做了詮釋:不同情緒下的我,有憂鬱、有笑臉、有耍脾氣、有活潑外向,這些看似不同,其實都是真正的我。

伊甸副執行長鍾彥彬出席「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開幕記者會,呼籲社會大眾以傾聽代替歧視。(圖/伊甸基金會 提供)

伊甸基金會表示,社會案件發生時,許多輿論針對精神障礙者而來,認為精神障礙者是顆不定時炸彈,希望他們乖乖回去在自己家裡、房裡,不要出來亂;相反地,又同時期待精神障礙者要走出房間、走向人群,成為一個「正常人」。但其實無論是哪個房、哪扇門,都會需要社會上更多支持的力量,才能慢慢的被每一雙溫柔的雙手所開啟。

 

此次活泉之家舉辦展覽,即期待讓社會上因為「未知」而產生的害怕、隔閡,能藉著不同的展區與空間場所彼此真實互動,看見精神障礙者多元的樣貌,聽聽他們想說些什麼,或許多一個微笑、多一點包容,社會就能多一些溫暖。「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自即日起至本週日(10/18)於剝皮寮歷史街區173-13、15、17號房間,期待您一同來瞭解。

伊甸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表示,希望透過展覽讓社會更加包容、溫暖。(圖/伊甸基金會 提供)

創作者蘇民光為參觀民眾進行導覽。(圖/伊甸基金會 提供)

 

精選要聞》

知道要做卻總是做不到? 屬靈生活起起伏伏的十個原

諸事不順求助靈界,卻引來頻頻鬼附攪擾 萬念俱灰時神光照,在饒恕和順服中得釋

20年牧會經驗派不上用場! 莊承翰牧師從都市踏入偏鄉,由「交朋友」衍伸倍增職場教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今日報奉獻回饋專案—不鏽鋼吸管杯》點此奉

 

點此加入今日報Telegram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