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梁祥光醫師目前為台大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圖/梁祥光醫師提供、記者黃睿慈)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對梁祥光醫師而言,是沒有把握機會和所愛的親人好好道別。就讀大學物理系時,母親罹患乳癌一年半後過世,未留下任何隻字片語。措手不及的遺憾,讓他重考進入醫學系。孰料畢業前夕,父親已是胃癌末期無法進食,他想靠自己的方式拯救卻束手無策。然而,神及時的奇異恩典,帶給父親和他出人意外的平安。一路走來,他漸漸體會:「父母離開了,神仍安慰陪伴。」

梁祥光,台大物理系畢業,退伍後重考大學進入台大醫學系。畢業後,在台大神經內科和放射腫瘤科先後完成訓練並通過專科醫師考試,擔任放射腫瘤科醫師,主要研究惡性腦瘤治療。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畢業與日本筑波大學質子治療中心進修返國後,繼續負責臨床照護,並在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擔任教師,推動醫學與工程跨領域教學、研究。

 

梁祥光醫師分享,福音是從伯公(阿公的大哥)在路邊聽佈道會信耶穌後而流傳下來。雖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兒時只是每周日例行與姊姊們到教會兒童主日學聽聖經故事;國中時因不明白信仰意義而離開教會;上高中後被神感動,開始閱讀路邊發放得到的新約聖經,重回教會參與團契;大學時明白信仰意義而受洗。原本以為人生從此平順安穩,但轉變才正要開始。

梁祥光醫師與父母、姊姊難得的一家五口合影。(圖/梁祥光醫師 提供)

措手不及的生死離別,成為人生轉捩點

憶起過往,父母辛苦賺錢養家,聚少離多。(為了拍攝難得的全家福照片,特地準備新衣服和鞋子)。母親曾住在工廠縫製衣服、市場打掃;小學時,父親遠赴美國餐館受雇工作八年,因身體過勞才返台。梁祥光與兩個姊姊從小就立志努力讀書,希望未來賺錢讓父母過好日子。未料三個姊弟相繼上大學後,母親被診斷乳癌,辛苦歷經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一年半後仍因癌症轉移全身過世。最後一次住院陷入昏迷前,母親只留下一句話:「孩子,別哭」,彼此都毫無準備。

 

「有時候當衝擊來臨,你才更深入思考信仰意義和人生深層問題。」面對母親措手不及離世,雖相信未來會在天家見面,仍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失去了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

 

兵役入伍前某天晚上,他忽然有個感動希望成為一個醫生。不確定這份感動來自於神或自己,於是禱告「神啊,如果這是祢擺在我心裡的意念,就讓我繼續為這事禱告。」服役兩年間,不斷等候、禱告,退伍後重新參加大學聯考進入台大醫學系就讀。

許多人會問我:「如何從經歷雙親罹癌過世,到體會『一粒麥子落在地裡,結出許多子粒來』的道理呢?」(圖/記者黃睿慈)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母親離世,姊姊結婚,家裡只剩下父親與他兩個人。兒時父親遠赴美國工作離家的幾年間,那段生命中的父子關係是一片空白,對父親的認識始終一知半解。隨著相處時間變長,父子關係逐漸建立,是父子二人未曾想過的恩典。

 

人生計畫趕不上變化,父親後來罹患胃癌治療、追蹤,卻在他醫學系畢業前半年,復發、轉移。生命最後一個半月,父親因腫瘤阻塞胃部無法順利進食。梁祥光當時身為實習醫師,主動提議:「爸,我想請醫師幫您開刀做腸造口灌食,或許這樣可以等到我畢業。」他知道,父親的心願是能親眼看見他畢業,也因此決定接受手術。

 

未料腸造口手術後卻因腸子蠕動不佳,導致無法灌食。看著父親失望的神情,讓梁祥光很自責,認為自己錯誤建議讓父親受苦。奇妙地是,兩天後父親清楚地告訴他:「我現在不餓了,上帝讓我吃飽了。我喝了很新鮮的牛奶,吃了很新鮮的魚,如果我好起來,還要把這段作見證。」那天起,父親不再覺得飢餓,幾天後安詳離世。

 

憶起這段經歷,梁祥光醫師很感恩:「我當時雖有醫學知識,但這事完全超乎預期,給我很大的安慰。」神的恩典讓父親從「飢餓變為飽足」,也讓兒子從「自責變為感恩」,「更感謝神的是,讓我在母親過世後和父親一起生活,重新認識他,填補成長中的那段空白。」

梁祥光醫師與妻子合影。(圖/梁祥光醫師 提供)

「為何人生像一齣戲,充滿起伏?」

「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梁祥光成為一名醫師,父母親卻已不在身旁。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

 

梁祥光醫師說:「我當時沒有把握住,當你沒有預期這事(母親的病情)嚴重性時,不會想到要把握機會、珍惜時間。」這也是他想要從事醫學工作的初衷,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提醒更多病人和家屬把握時機,「等到生病的親人走了,想要再做什麼,已經沒有機會了。」

 

人生最後一段,若病人與家屬能把握機會說出心裡的話,完成想做的事,即使生病的人離開後,活著的人遺憾會少一些。「如果從醫學上我預期(病人的情況)很嚴重,我通常會用適合的方式明白告訴病人和家屬,讓他們及早作準備,避免經歷像我一樣的遺憾。」

 

有些家屬認為「提前預備」彷彿在讓病人「交代後事」,但他比喻:「就像寫作文,沒有人希望還沒寫結論就無預警被迫交卷。」適度被告知病情嚴重度預作準備,是病人重要的權利。

 

面對這樣的狀況,梁祥光醫師會以過來人的角度提出建議:讓家屬帶著即將無法行走的病人去趟小旅遊、鼓勵病人完成夢想、提議病人和家屬一起拍攝全家福照片…。也許最後病人的生命仍會消逝,但至少可以一起努力走過這一段。「充分準備,若治療病況好轉,沒有損失。否則,錯過時機的遺憾難以彌補。」

 

曾經,梁祥光醫師自問:「為何人生像一齣戲,充滿起伏?」、「一粒麥子如何落在地裡,結出許多子粒來?」

 

「過了這麼多年,雖仍不知道母親最後想告訴我甚麼。或許母親當時有許多話想告訴我,透過這些年我所體會一一地讓我明白。」如今他了解,藉著這些經歷和醫學知識,他可以幫助病人和家屬面對這一段人生旅途有更多的體認與預備,而母親的生命,就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裡,結出許多子粒來。

梁祥光醫師分享生命故事及約翰福音12:24經文。(剪輯/記者黃睿慈)

「從雙親罹癌過世,我體會到:親人彼此相愛,但終須一別。生病過程中如何避免措手不及的遺憾,經歷出人意外的平安,關鍵在於病人和家屬的體認、預備,醫療人員的照護,以及神的恩典。」─梁祥光醫師。

分享
意見反應